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狡诈腹黑的李谅祚为何赢得毅宗庙号?为何没能根除外戚擅权局面?

狡诈腹黑的李谅祚为何赢得毅宗庙号?为何没能根除外戚擅权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1/21 10:54:08

导读:西夏作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雄踞西北将近两百年,从原始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度,西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于中原文明融合,在西北已经逐渐贫瘠的土地上,生生地与辽、金、宋三足鼎立长达百余年。尚武的民族性格、彪悍的战士、与中原同样的定居和农耕,让西夏、辽、金成为与中原宋王朝鼎立百年的政权。游牧与中原儒家文明的糅合让这些政权强大,这也是自唐以后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无法保持绝对压制的原因。

蕃礼与汉礼的频繁更迭,平头哥西夏的彪悍善战与外戚擅权成为西夏李国中前期的典型特征。冷酷无情、腹黑狡诈、好色阴狠都成为前期君主的典型特征,开国君主李元昊也没能逃脱这样命运的窠臼。尤其是外戚专权的局面,太子宁令哥、毅宗李谅祚、夏惠宗李秉常、夏崇宗李乾顺等等都没能幸免。其中襁褓中继位、英年驾崩的李谅祚最为典型,下文我们进行详细阐述。

意外继位的李谅祚在位19年,腹黑手狠、阴险狡诈表现的淋漓尽致

外戚专权是西夏无法回避的的事实,李谅祚也是因为母族的势力意外继位。李谅祚的母亲没藏氏是西夏大将野利遇乞的妻子,后来成为西夏开国帝王元昊的情妇。与武则天类似,利用出家为尼与元昊幽会进而成为皇后的。没藏氏与权臣没藏讹庞勾结,利用元昊霸占太子妃的事件调拨太子宁令哥与元昊的关系。年轻气盛的宁令哥背负废母夺妻之恨刺杀父亲元昊,结果元昊被刺后驾崩;没藏氏趁机除掉太子,扶没藏氏自己的儿子李谅祚直接登基为帝。由此本没有帝王命的李谅祚开始了自己19年的帝王生涯,被太后(母亲)没藏氏摄政。

主少国疑,母族擅权、皇权旁落,那么在如戏被动的情况下李谅祚是如何赢得夏毅宗的庙号呢?毅指意志坚定、果断,李谅祚在除叛逆、亲政以及改革过程中,腹黑手狠、阴险狡诈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没藏讹庞兄妹借刀杀人让除了血脉一无所有的李谅祚登上帝位,手腕可谓毒辣。没藏讹庞对内大权独揽,不断打击皇权派,把女儿给李谅祚做皇后;一言九鼎安插党羽,把朝廷上下经营的铁板一块,权倾朝野,出入依仗与帝王无异。应该说走到这一步没藏氏兄妹对西夏朝局的走向发生了分歧:没藏太后显然在李谅祚继位后还政,而没藏讹庞在没藏太后死后想谋朝篡位、除掉李谅祚。

应该说没藏讹庞根本没有帝王的格局,做权臣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巅峰。对内抢占田产弄得民怨沸腾,铲除李谅祚亲信,压制皇权;对外掠夺大宋,让宋夏两国关系紧张甚至关闭互市。内外交困,没藏讹庞居然还想篡位?李谅祚是狠人,亲信被诛杀依然保持对没藏讹庞容忍,然后在关键位置上安排了“自己人”:以十三岁的年纪,与没藏讹庞儿媳梁氏私通,没藏讹庞家在李谅祚面前几乎没有秘密。梁氏举证没藏讹庞谋反,出卖了自己的丈夫家族;李谅祚配合大将漫咩(没藏讹庞的反对者)对没藏家族直接灭族,开始亲政;同时废除没藏皇后(没藏讹庞女儿),立梁氏为后。在弱小时隐忍,亲信被杀、皇权被压制都可以不动声色;小小年纪私通梁氏、寻找机会,时机一到不讲私情,直接灭族。李谅祚的腹黑手狠、阴险狡诈,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国夹缝谋生存的西夏,在推崇汉文化的李谅祚阶段站稳了脚跟

李谅祚是西夏第二位君主(追封除外),开国君主元昊死的窝窝囊囊。 李谅祚继位后西夏的局势并不好,一点也没有开国初期欣欣向荣的气象;内部刚刚铲除权臣评定叛乱,外部因为没藏讹庞时期反复征伐大宋,宋夏关系非常紧张。李谅祚亲政后为缓和宋夏关系,向北宋请求尚公主都不被允许,后来李谅祚才立梁氏为皇后。而辽夏关系更紧张:因为辽国南壁战败的原因,辽国多次入侵西夏劫掠财物。此时的西夏内忧外患,在宋辽两大国夹缝中求生存。如何稳定新生的西夏政权,是李谅祚面临的历史难题。

《辽史·第一百一十五卷·列传第四十五》记载:六月,夏国遣使来贡,留之。七月,亲征。八月,渡河,夏人遁。九月,萧惠为夏人所败。十月,招讨使耶律敌古率阻卜军至贺兰山,获元昊妻及其官属……十九年正月,遣使问罪于夏……三月,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与夏军战于三角川,败之。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宜新等帅师伐夏,都部署别古得为监战。五月,萧蒲奴等入夏境,不遇敌,纵军俘掠而还。

李谅祚在位19年、亲政7年、21岁驾崩,在短短七年的时间里李谅祚在内政外交方面巩固了西夏政权。李谅祚一改父亲元昊弃汉回蕃的习俗,恢复李姓、改汉人礼仪、用汉人衣冠;同时设置汉蕃文武管制,相互制约(是否有点眼熟,有没有点后世清朝满汉官制的意思?);立梁氏为后,以皇后弟梁乙埋为相稳固国内局势。对外趁吐蕃唃厮啰政权内斗之机出兵,使青唐地区的吐蕃部落归附西夏。对待宋朝的态度,李谅祚总的来说保持了亲宋的政策;划定宋夏边界,退还屈野河以西二十里耕地。虽然李谅祚也曾几次攻打宋朝,但是互有胜负之下也有“乃献方物谢罪”的结局。对于辽国,李谅祚也是以臣服纳贡为主。

《辽史》记载:二十二年七月,谅祚进降表,遣林牙高家奴赍诏抚谕。二十三年正月,贡方物。五月,乞进马、驼,诏岁贡之。七月,谅祚遣使求婚。十月,进誓表。咸雍元年五月,来贡。三年十一月,遣使进回鹘僧、金佛,梵觉经。

总之面对辽宋的态度就是有机会就打一仗(对宋朝),对待辽国只能臣服。但是至少从外交来看,西夏避免了辽宋的敌视,可以集中精力国内发展生产。西夏终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赢得延续国祚的机会。如果李谅祚对外一味逞强,也许几代人前赴后继建立的基业会毁于一旦。

破除没藏氏外戚赢得亲政,但毅宗英年早逝又把西夏带入梁氏把持朝政的局面

西夏虽然是一个雄踞西北的少数民族小王朝,但是在其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上类似 中原王朝的宫廷内斗戏码也没少上演。在西夏可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国家多次出现太后掌权、外戚揽政的局面。而原来没有皇帝命的夏毅宗李谅祚能够继位,也多亏了母亲没藏氏的掌权。应该说夏毅宗李谅祚的功绩至少一半要放到铲除外戚、加强皇权, 那么他又怎么会给皇后梁氏执掌西夏朝局18年的机会呢?恐怕有两个原因:一是李谅祚没想打梁氏有擅权的野心,二是李谅祚自己足够压制一切反对势力,没想到英年早逝给了梁氏机会。

再说无论是李谅祚还是梁氏私通的目的都不纯:李谅祚除了贪图梁氏美貌的外表外,恐怕更重要的是通过梁氏监督舅舅没藏讹庞的动向;而梁氏目的同样是高高在上的后宫之位,因为私通一旦败露帝王李谅祚也许不会有生命危险,梁氏必然会死路一条;冒这么大风险私通李谅祚,可见梁氏炽烈的权力欲望。在梁氏的眼中没有情感,为了权力可以舍弃一切筹码。梁氏执政后为了减少党项贵族对自己汉族身份的指责,讨好贵族进而坐稳执政之位,梁氏推翻了丈夫李谅祚和宋的国策多次进攻北宋,推翻李谅祚制定的汉礼回归蕃礼;怕儿子夏惠宗李秉常亲政后丧失权力,梁氏居然和慈禧一样就囚禁亲儿子。李谅祚与梁氏根本没有夫妻间真诚的爱情,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的政治婚姻。

小结:

无论如何,夏毅宗李谅祚在西夏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以少年之姿完成除权臣、稳政局、行改革、兴汉礼巩固了西夏政权。对外以小国特有的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向辽宋低头延续了西夏的国祚。清代清吴广成在其编纂西夏编年史《西夏书事》中对李谅祚大加赞赏,认为其作为甚至超过了西夏开国帝王元昊。无论是否事实如此,李谅祚无愧一代人杰,也赢得了毅宗的庙号。

《西夏书事》记载:谅祚生未周龄,突遭大故:三将分治,势比连鸡;母族专权,形同卧虎;守贵难生肘腋;契丹兵入贺兰;家声贻墙茨之羞,国事等棼丝之乱。斯时李氏箕裘,岌岌乎殆哉!而数载之后,即能亲揽大政,坐收兵权。见契凡之强则事之,侦讹庞之叛则诛之,遵大汉礼仪以更蕃俗,求中朝典册用仰华风,皆元昊数十年草创经营所未能及者。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评论;如有瑕疵,劳烦扶正

标签: 李谅祚

更多文章

  • 李德明为什么要从西平府迁走?

    历史人物编辑:同舟风雨标签:李德明

    定难政权的第一座政权中心是夏州(还不能称为都城),其实这三个基本条件一个都不符合。说到政治,它是离党项最大的敌人大宋关中防线很近,可问题是太近了,几乎就在大宋的鼻子底下。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被吃掉也就看大宋的胃口好坏了。经济上,连党项人自己都承认夏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它曾经唯一的优势就是

  • 得陇复望蜀,夏州李德明父子侵吞甘凉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李德明

    谋取甘凉,其实是德明的父亲李继迁定下的目标。在西部,不但有吐蕃六谷部,还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曹氏政权,大中祥符八年【1015】,吐蕃宗哥的唃厮啰政权也悄然崛起,情况也是错综复杂的。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除了盛产良马还产玉器、镔铁、剑甲、琉璃器等,怎么不被李继迁李德明父子垂涎呢。蚕食甘州为了夺

  • 李元昊称帝之前,其父亲李德明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李德明

    引言西夏作为两宋时期在我国西北雄踞多年的割据王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西夏王国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宋朝政府的夹缝中长期保持其独立性,自然有其在政治上的过人之处。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在当时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们是历史上少有的并没有进行全面汉化的民族,但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他们还是吸取了中原

  • 承上启下李德明,距离称帝的一步之遥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李德明

    李德明【981-1004-1032】第十三任【其实是第十二位,夏州节度使第四十任】李德明,小名阿移,李继迁的长子,生母野利氏。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李继迁因为箭伤不治死了,二十三岁的长子李德明袭位。李德明刚继位时处境的确困难,面对老爹新败,部众不服,河西六谷部吐蕃趁胜凝聚各部,辽宋两国在一边虎

  • 李继迁与夏州党项族嫡系隔着五代,他一个旁系如何逆袭成党项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李继迁

    一个党项族旁支,如何逆袭成为党项正统?开创西夏百年基业的雏形?这其中经历怎样的苦难从唐末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开始,历经七十余年,夏州地方政权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宋朝建立后,先后击败了南唐、闽越、后蜀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公元980年,李

  • 李继迁起兵之初,身边只有数十人,为何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李继迁

    一、起兵反宋李继迁当时只有二十岁,他并不愿意内迁,更不想看到祖先留下了基业至此断绝,于是他召集亲信进行商议。之后,李继迁假称乳母病死,要出城送丧,以此为借口逃出了银州城,来到了距离夏州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李继迁身边只有数十个亲信,他在地斤泽拿出了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戎人拜泣,从者日众”。二、善用形

  • 西夏真正的奠基人,李继迁究竟为西夏的建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继迁

    引言在两宋时汉族政权的相对疲弱导致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都取得不错的发展并相继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与两宋政权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西北方的党项民族也在北宋时建立起了自己的西夏王朝,并在多个政权的攻击之下存续了很久,成为两宋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虽然西夏建国的皇帝为李元昊,但真正为西夏王朝完成奠基工作的却是他

  • 李继迁攻下灵州,北宋丧失这一西北军事重镇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李继迁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7 灵州!灵州!宋咸平三年(1000)九月,庆州发兵押送军粮到灵州,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随同运粮队伍到灵州上任。李继迁又瞅上了这个机会,率兵在半路打埋伏。我相信这次战斗应该会很有故事的,无奈史料十分缺乏,已无从知道这次战斗的过程了,我只好直接儿说结果了:此一

  • 宋初,党项李继迁祖孙三代为何坚决要建立西夏?宋朝又为何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李继迁

    宁夏银川附近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民间不知其为何物,只是奇怪其寸草不生,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鸟落在土台上。史学界和考古界称其为‘唐墓”,但也不清楚何以如此气势雄伟,恢宏壮观。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段被黄沙掩埋了数百年的历史和古迹再次浮现,让世人知其为何物。1972年,我军某部

  • 揭秘李继迁最后一战:声东击西巧取凉州,受降轻敌英雄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李继迁

    导读西夏民族英雄李继迁,从19岁时竖起反宋大旗,以地斤泽为第一个根据地,转战于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壑,先后取得银州、夏州、灵州等地,极大的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阅前面的几篇文章。今天要介绍的是西夏太祖皇帝李继迁生平最后一战,夺取凉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