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辽代历史上的皇太叔之乱,是耶律重元被两朝皇帝忽悠的结果吗?

辽代历史上的皇太叔之乱,是耶律重元被两朝皇帝忽悠的结果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食堂 访问量:4911 更新时间:2024/1/2 20:28:20

历史百科第220127期:皇太叔

上一回,我讲了一个皇帝身边比较悲惨的角色-皇太弟,本期再聊聊皇储的另外一种,他们叫“皇太叔”。

皇太叔

顾名思义,就是当朝皇帝的叔伯辈的人,被立为一国之储君,当然和皇太弟同样应该是经过册封仪式的。例如,东晋权臣桓温废皇帝司马奕,而改立其叔祖父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并没有经过册封的程序,所以就不能算成是皇太叔。

之前,我在讲皇太弟时也说了,有子而立弟,往往背后是有很大的阴谋的,这个道理用在皇太叔的身份上一样的适用。而从皇太叔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的,在血缘亲疏的考量下,他的地位也是极其不稳固的。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皇太叔其实并不多,用一只手大概就能数出来,而就是这么几位皇太叔中,大概有一半还都是死后追封的。下面我就来例举一下中国古代关于皇太叔的那些事儿。

唐朝

唐朝统治不到300年,可是好似每回都会提及它,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太上皇,皇太弟历史最多的朝代,如今皇太叔还有它。

唐宣宗李忱

不算女皇武则天的话,唐宣宗应该是唐朝第19位的皇帝了,登基之前封为光王,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六月二十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唐宣宗

李忱自小就表现得非常的愚钝,常常被其他宗室作弄。在《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中就有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

但这其实就是装出来的,在唐武宗即位的时候,唐武宗就害怕他的叔叔(李忱)篡夺他的帝位,就想加害他,李忱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而出家为僧,传说他就是在河南淅川香严寺避难,法名琼俊。后人苏轼游海宁时,撰《大悲阁记》并七绝《悟空塔》中就有:“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无人”。说的就是这件事。

传说唐武宗当时灭佛也有让李忱无处安身的原因。

唐武宗在会昌六年(公元846年),被道士上供的长寿丹毒死。但是唐武宗生前未确立继承人,结果宦官马元贽等遂矫诏立光王李忱为皇太叔并最终继位,即唐宣宗。

辽朝

皇太叔出现的最多朝代就是辽朝。

辽代壁画

耶律罨撒葛

为辽太宗次子,与辽穆宗耶律璟是同母的弟弟。曾经随着辽太祖讨伐过后晋,在辽穆宗时期曾帮助辽穆宗登基,并辅以国政。之后辽景宗即位,因为害怕辽景宗追究辽世宗暗杀和帮穆宗登基的事件,而远走大漠,最后景宗免释其罪,返回大辽,在保宁四年(公元972年),病死。辽穆宗追封其为皇太叔。

是不是听着有点乱?辽国前期就是这样,第一位皇帝是耶律阿保机(辽太祖),长子耶律倍虽为太子,但是并未继位;第二位皇帝是耶律德光(辽太宗),是阿保机的次子;第三位皇帝是耶律阮(辽世宗),他是耶律倍的长子,也是阿保机的长孙;第四位皇帝是耶律璟(辽穆宗),他是耶律德光的儿子,在火神淀之乱中辽世宗被杀,所以他趁机登基;第五位耶律贤(辽景宗),他又是辽世宗的次子,是在辽穆宗被侍人刺杀之后,登基的;

辽代初期皇帝图表

耶律隆庆

他是辽景宗和皇后萧绰的第二子,是辽圣宗的弟弟。八岁时就被封王,同时兼任侍中之职。统和十七年(公元999年)作为先锋南征,在瀛洲(今河北河间地区),与宋朝范庭召大战,最后耶律隆庆遣萧柳将宋军围歼。统和十九年(公元1001年),又在行唐(今河北石家庄地区)打败了宋军。最后被封为晋王,并担任大元帅之职。

开泰五年(1016年)去世,第二年追册为孝贞皇太叔,有可能是辽圣宗替他儿子封的这位皇太叔,毕竟辽圣宗应该是耶律隆庆的亲哥哥。

耶律重元

他是辽圣宗的次子,是辽兴宗的弟弟,但是同父异母。话说辽圣宗去世之后,本来耶律重元的母亲打算帮耶律重元篡位,但是不知道是当时年幼还是脑子短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哥哥(也就是辽兴宗),这还得了,辽兴宗立马把耶律重元的母亲发配去守皇陵,但是封了耶律重元为皇太弟,并在一次酒后答应万年之后,把帝位传给他。结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耶律重元就当真了,但是辽兴宗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自己儿子耶律洪基(辽道宗),可能辽道宗也知道之前父亲酒后戏言了叔叔,所以在登基之后,封皇叔重元为皇太叔,清宁二年又加天下兵马大元帅。四年又赐金券等,极尽荣宠。

滦河之乱

虽然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宗室权臣,但是禁不住儿子的蛊惑,最终发动了辽朝历史上的滦河之乱,事败之后落了个自杀的结局。

耶律和鲁斡

辽朝好似就没有因为皇太叔这个事件消停过,耶律和鲁斡为辽兴宗的次子,兴宗之后是道宗,由于辽道宗的长子,也就是太子耶律濬死的早,所以辽道宗之后,耶律濬的儿子耶律延禧继位(辽天祚帝,辽西迁前的最后一个皇帝),其实他应该算是耶律延禧的叔祖父。

乾统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壬寅,天祚皇帝以宋魏国王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十一月丙申,天祚皇帝以宋魏国王和鲁斡为皇太叔。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十一月戊戌,以和鲁斡为义和仁圣皇太叔,乾统十年(公元1110年)闰七月壬戌,皇太叔和鲁斡去世。估计辽天祚帝也没打算让他的这位皇太叔继位,但是他的儿子成为了南辽的开国皇帝(其实南辽也就这一位实际在位的皇帝)。

纵观历史,皇太叔的命运一般和皇太弟是一样的悲惨,大部分是追认,其实就目前史料记载,就是唐朝的唐宣宗能够最终继承帝位,而耶律重元则最为悲惨,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即当了皇太弟,又当了皇太叔,并被两朝皇帝忽悠的可怜之人吧。

辽代壁画

#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史#

#皇帝#

#历史#

#辽朝#

标签: 耶律重元

更多文章

  • 天龙八部中,皇太叔耶律重元为何要谋反作乱?看看皇太叔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耶律重元

    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之中,金庸先生讲述了一段乔峰帮助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平叛的故事。当时,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带着乔峰以及少数亲兵外出行猎,结果没想到国内皇太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儿子楚王乘机犯上作乱,要不是乔峰出手擒贼先擒王的话,或许耶律洪基难免被弑杀。或许很多人不明白,耶律洪基对皇太叔耶律重元厚待有加,为什么耶

  • 李谅祚13岁时爱上嫂子,为娶她杀了她全家,王朝却因她变得更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李谅祚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绝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都仰赖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来艰难求生,这也使得统治阶级的地位扶摇直上,慢慢也就形成了严格鲜明的等级制度与阶级观念。处于统治阶级食物链最顶端的当初位居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那个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困苦的底层劳动人民思想封建愚昧,皇

  • 狡诈腹黑的李谅祚为何赢得毅宗庙号?为何没能根除外戚擅权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谅祚

    导读:西夏作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雄踞西北将近两百年,从原始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度,西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于中原文明融合,在西北已经逐渐贫瘠的土地上,生生地与辽、金、宋三足鼎立长达百余年。尚武的民族性格、彪悍的战士、与中原同样的定居和农耕,让西夏、辽、金成为与中原宋王朝鼎立百年的政权。游牧与中原儒家文明的

  • 李德明为什么要从西平府迁走?

    历史人物编辑:同舟风雨标签:李德明

    定难政权的第一座政权中心是夏州(还不能称为都城),其实这三个基本条件一个都不符合。说到政治,它是离党项最大的敌人大宋关中防线很近,可问题是太近了,几乎就在大宋的鼻子底下。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被吃掉也就看大宋的胃口好坏了。经济上,连党项人自己都承认夏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它曾经唯一的优势就是

  • 得陇复望蜀,夏州李德明父子侵吞甘凉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李德明

    谋取甘凉,其实是德明的父亲李继迁定下的目标。在西部,不但有吐蕃六谷部,还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曹氏政权,大中祥符八年【1015】,吐蕃宗哥的唃厮啰政权也悄然崛起,情况也是错综复杂的。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除了盛产良马还产玉器、镔铁、剑甲、琉璃器等,怎么不被李继迁李德明父子垂涎呢。蚕食甘州为了夺

  • 李元昊称帝之前,其父亲李德明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李德明

    引言西夏作为两宋时期在我国西北雄踞多年的割据王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西夏王国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宋朝政府的夹缝中长期保持其独立性,自然有其在政治上的过人之处。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在当时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们是历史上少有的并没有进行全面汉化的民族,但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他们还是吸取了中原

  • 承上启下李德明,距离称帝的一步之遥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李德明

    李德明【981-1004-1032】第十三任【其实是第十二位,夏州节度使第四十任】李德明,小名阿移,李继迁的长子,生母野利氏。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李继迁因为箭伤不治死了,二十三岁的长子李德明袭位。李德明刚继位时处境的确困难,面对老爹新败,部众不服,河西六谷部吐蕃趁胜凝聚各部,辽宋两国在一边虎

  • 李继迁与夏州党项族嫡系隔着五代,他一个旁系如何逆袭成党项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李继迁

    一个党项族旁支,如何逆袭成为党项正统?开创西夏百年基业的雏形?这其中经历怎样的苦难从唐末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开始,历经七十余年,夏州地方政权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宋朝建立后,先后击败了南唐、闽越、后蜀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公元980年,李

  • 李继迁起兵之初,身边只有数十人,为何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李继迁

    一、起兵反宋李继迁当时只有二十岁,他并不愿意内迁,更不想看到祖先留下了基业至此断绝,于是他召集亲信进行商议。之后,李继迁假称乳母病死,要出城送丧,以此为借口逃出了银州城,来到了距离夏州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李继迁身边只有数十个亲信,他在地斤泽拿出了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戎人拜泣,从者日众”。二、善用形

  • 西夏真正的奠基人,李继迁究竟为西夏的建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继迁

    引言在两宋时汉族政权的相对疲弱导致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都取得不错的发展并相继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与两宋政权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西北方的党项民族也在北宋时建立起了自己的西夏王朝,并在多个政权的攻击之下存续了很久,成为两宋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虽然西夏建国的皇帝为李元昊,但真正为西夏王朝完成奠基工作的却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