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谅祚13岁时爱上嫂子,为娶她杀了她全家,王朝却因她变得更强大

李谅祚13岁时爱上嫂子,为娶她杀了她全家,王朝却因她变得更强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君讲述 访问量:905 更新时间:2023/12/4 19:09:27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绝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都仰赖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来艰难求生,这也使得统治阶级的地位扶摇直上,慢慢也就形成了严格鲜明的等级制度与阶级观念。

处于统治阶级食物链最顶端的当初位居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那个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困苦的底层劳动人民思想封建愚昧,皇帝又以天子身份自居,得天下臣民的拥戴,位居九五至尊的皇帝可谓是呼风唤雨。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有的朝代出明君,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有的朝代则出现暴戾昏君,葬送了一个国家。

尚在襁褓,拥立为帝

自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我国古代冷兵器历史发展时期,一方势力的兴起与称霸一方就会有多方势力的萧条与被统治,然后因果循环往复,逐渐呈现出“盛极必衰”的客观发展规律,并且不断相对发展下去。

在宋朝时期,在统治者渐渐重文轻武的统治者思想的影响下,宋朝的军事战斗力连年衰退。

天下万物向来相生相克,随着宋王朝国家综合实力的连年衰颓,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兴起,其中便包括了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与北方地区的蒙古族、女真族和契丹族等。

其中,党项人在我国西北部地区称帝建国,建立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能够与辽宋分庭抗礼的西夏政权,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是为夏景宗。自古皇家深宫是非多,取得巨大功绩的景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飘飘然。

后来自以为高枕无忧的景宗甚至还做出了夺媳为妻的荒诞行为;都说皇权面前无亲情,这位一生征战无数的皇帝最终在权位争夺的仇恨之中为次子宁令哥所杀。

正所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夏景宗去世后,景宗皇后野利氏所出的宁令哥也因弑父罪名受到惩处,西夏的皇位在没藏氏族的保驾护航下交由了景宗幼子李谅祚手中,是为夏毅宗,而彼时被拥立为帝的毅宗尚处于襁褓之中。

毅宗即位又是封建历史中显而易见的主弱臣盛的典型搭配,自然拥立幼帝即位的权臣才是既得利益者,当时的西夏国家大权悉数掌握在毅宗之母没藏皇后与权臣没藏讹庞的家族之中,毅宗就这样碌碌无为做了十余年的傀儡皇帝。

其实,毅宗之母没藏太后并非是夏景宗李元昊明媒正娶的妃子,而是西夏大将野利遇乞的遗孀,夏毅宗李谅祚是景宗李元昊与臣妻苟合下的产物。

少年父爱与教导的缺失与特殊的出生身份及成长环境造就了毅宗李谅祚畸形的性格特征,更为其长大后做出的荒唐事埋下了伏笔。

邂逅美貌表嫂,杀舅父一家夺权

当时权臣没藏讹庞仗着自己的功劳权势以及与太后、皇帝的亲属关系可谓是风头无两,随着幼帝李谅祚的日渐长大,君臣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累积,渐通人事的李谅祚对外戚专权跋扈之举日益不满。

正是在这样愈发严峻的局势下,夏毅宗李谅祚又在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于舅父家邂逅了传闻当中的美貌表嫂梁氏,并且对其一见倾心。

所以,无论是出于私人情感抑或是权位大局考虑,铲除专权强臣没藏氏一族盘根错节的势力对于此时十几岁的少年皇帝李谅祚而言都已经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必行之事。

而这位表嫂梁氏原也是一位出生于贵族大家中的女子,从小家中教养加之对皇权贵族之中势力的综合考量,梁氏也早已非单纯懵懂的无知少女,所以面对少年皇帝的示爱,梁氏也在半推半就之中接受了,二人常私下会面。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二人私通之举没过多久便东窗事发了,气急败坏的没藏讹庞父子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欲要密谋杀死傀儡皇帝李谅祚然后取而代之。

幸得梁氏通风报信,李谅祚得以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杀了没藏家族一个措手不及,李谅祚将舅父一家以及宫中已然是自己皇后的没藏氏悉数歼之。自此权臣家族没藏氏专权的局面结束了,李谅祚将国家大权收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主少母强,掌权18年

李谅祚此人似乎没有什么掌权的命,就在其大动干戈夺回国家大权亲理国政六年之后,便死在了对外战阵之中,时年仅仅二十一岁。

但是,历史从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陨灭而停滞前进的脚步,在毅宗李谅祚去世后,一代后浪推前浪,其子李秉常随之继位,成为了西夏的第三位皇帝,史称夏惠宗。

这位惠宗即位时也才七岁的年纪,黄口小儿自然是无力把控国家大权,于是又出现了外戚干权的局面,与其父当年的情形可谓是如出一辙。

夏惠宗统治时期的干政外戚则是以其母梁太后为主的梁氏一族,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主少母强的戏码再次上演,这位当初与幼帝苟且偷情且联手惩治强权外戚没藏氏一族的“表嫂”最终又成为了新一轮的掌权外戚。

与前朝弄权十一年却以灭族的结局告终的外戚没藏氏不同,这位梁太后以临朝听政的方式把控西夏国家朝政的时间则有十八年之久。

从向当时还是傀儡皇帝的李谅祚告密教唆其歼灭权臣没藏氏一族,就足以看出梁氏的心机深沉,足智多谋,也足够心狠手辣,就连曾经没藏氏的姻亲关系也能抛诸脑后。

所以一朝大权在握的梁太后便化身战争狂热者,不仅废汉礼、复党项蕃礼,而且不顾西夏国内疲弱局势多次下令攻宋,即便惠宗长大复帝位这位梁太后也仍然弄权控势,最终导致西夏败落。

自古万事皆由因致果,整个西夏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惨遭覆灭都离不开统治者的奸淫无道,导致了主弱母强、外戚干政的局面。

夏毅宗李谅祚正是在父辈影响下年仅十三岁便做出与表嫂偷情并杀跋扈弄权的舅父一家之事,没多久之后李谅祚英年早逝,昔日表嫂成为掌权18年之久的梁太后,西夏政权在热衷战争的梁太后的干预下颓败灭亡。

标签: 李谅祚

更多文章

  • 狡诈腹黑的李谅祚为何赢得毅宗庙号?为何没能根除外戚擅权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谅祚

    导读:西夏作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雄踞西北将近两百年,从原始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度,西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于中原文明融合,在西北已经逐渐贫瘠的土地上,生生地与辽、金、宋三足鼎立长达百余年。尚武的民族性格、彪悍的战士、与中原同样的定居和农耕,让西夏、辽、金成为与中原宋王朝鼎立百年的政权。游牧与中原儒家文明的

  • 李德明为什么要从西平府迁走?

    历史人物编辑:同舟风雨标签:李德明

    定难政权的第一座政权中心是夏州(还不能称为都城),其实这三个基本条件一个都不符合。说到政治,它是离党项最大的敌人大宋关中防线很近,可问题是太近了,几乎就在大宋的鼻子底下。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被吃掉也就看大宋的胃口好坏了。经济上,连党项人自己都承认夏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它曾经唯一的优势就是

  • 得陇复望蜀,夏州李德明父子侵吞甘凉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李德明

    谋取甘凉,其实是德明的父亲李继迁定下的目标。在西部,不但有吐蕃六谷部,还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曹氏政权,大中祥符八年【1015】,吐蕃宗哥的唃厮啰政权也悄然崛起,情况也是错综复杂的。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除了盛产良马还产玉器、镔铁、剑甲、琉璃器等,怎么不被李继迁李德明父子垂涎呢。蚕食甘州为了夺

  • 李元昊称帝之前,其父亲李德明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李德明

    引言西夏作为两宋时期在我国西北雄踞多年的割据王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西夏王国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宋朝政府的夹缝中长期保持其独立性,自然有其在政治上的过人之处。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在当时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们是历史上少有的并没有进行全面汉化的民族,但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他们还是吸取了中原

  • 承上启下李德明,距离称帝的一步之遥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李德明

    李德明【981-1004-1032】第十三任【其实是第十二位,夏州节度使第四十任】李德明,小名阿移,李继迁的长子,生母野利氏。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李继迁因为箭伤不治死了,二十三岁的长子李德明袭位。李德明刚继位时处境的确困难,面对老爹新败,部众不服,河西六谷部吐蕃趁胜凝聚各部,辽宋两国在一边虎

  • 李继迁与夏州党项族嫡系隔着五代,他一个旁系如何逆袭成党项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李继迁

    一个党项族旁支,如何逆袭成为党项正统?开创西夏百年基业的雏形?这其中经历怎样的苦难从唐末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开始,历经七十余年,夏州地方政权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宋朝建立后,先后击败了南唐、闽越、后蜀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公元980年,李

  • 李继迁起兵之初,身边只有数十人,为何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李继迁

    一、起兵反宋李继迁当时只有二十岁,他并不愿意内迁,更不想看到祖先留下了基业至此断绝,于是他召集亲信进行商议。之后,李继迁假称乳母病死,要出城送丧,以此为借口逃出了银州城,来到了距离夏州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李继迁身边只有数十个亲信,他在地斤泽拿出了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戎人拜泣,从者日众”。二、善用形

  • 西夏真正的奠基人,李继迁究竟为西夏的建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继迁

    引言在两宋时汉族政权的相对疲弱导致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都取得不错的发展并相继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与两宋政权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西北方的党项民族也在北宋时建立起了自己的西夏王朝,并在多个政权的攻击之下存续了很久,成为两宋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虽然西夏建国的皇帝为李元昊,但真正为西夏王朝完成奠基工作的却是他

  • 李继迁攻下灵州,北宋丧失这一西北军事重镇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李继迁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7 灵州!灵州!宋咸平三年(1000)九月,庆州发兵押送军粮到灵州,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随同运粮队伍到灵州上任。李继迁又瞅上了这个机会,率兵在半路打埋伏。我相信这次战斗应该会很有故事的,无奈史料十分缺乏,已无从知道这次战斗的过程了,我只好直接儿说结果了:此一

  • 宋初,党项李继迁祖孙三代为何坚决要建立西夏?宋朝又为何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李继迁

    宁夏银川附近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民间不知其为何物,只是奇怪其寸草不生,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鸟落在土台上。史学界和考古界称其为‘唐墓”,但也不清楚何以如此气势雄伟,恢宏壮观。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段被黄沙掩埋了数百年的历史和古迹再次浮现,让世人知其为何物。1972年,我军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