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项族旁支,如何逆袭成为党项正统?开创西夏百年基业的雏形?这其中经历怎样的苦难
从唐末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开始,历经七十余年,夏州地方政权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宋朝建立后,先后击败了南唐、闽越、后蜀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
公元980年,李继捧成为夏州地方政权的继承人,李继捧的继位令宗族内部很多人不服,他的从父李克文向宋太宗上表,说明李继捧继承夏州地方政权会引起宗室内部混乱。宋太宗正愁找不到机会削弱夏州地方政权,李继捧和李克文的内乱正好给了宋朝出兵的借口,宋太宗利用党项拓跋氏族内部的矛盾,宣召李继捧、李克文、李克宪等夏州党项领袖入汴京,赏赐大量钱财物品、身份荣耀留居都城,通过兵不血刃的方式将夏州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解散。
夏州地方政权
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彪悍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归化中原王朝,党项人也是如此。党项内部有野心有实力的酋长开始反叛宋朝,他们的主要领导者就是李继迁,从此,在夏州、绥州、银州等地面上,李继迁开始了对宋朝长期的反抗斗争。
李继迁是何许人也?
公元963年,李继迁出生在银州党项族平夏部,父亲是银州防御使李克俨,李继迁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优秀,“擅骑射、饶智数”,有勇有谋。史书记载,在他12岁的时候,带领随从出去打猎,单凭一人之力击杀老虎,成为部族里人人称赞的小英雄。等到长大后,成为管辖夏州境内党项部落事务的都知蕃落使。
李继迁
李继捧遵从宋太宗诏令献地入朝,作为族弟的李继迁表示反对,尤其是在宋朝派遣使者前往夏州迁徙李氏族人赴汴京时,李继迁更是激烈反对献地入京。他和汉族谋士张浦说:“我们党项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了三百多年,雄霸一方,现在全部迁徙到汴京,我们的身家性命全部操控于别人的手中,李氏将会逐渐消亡,怎么办才好”?张浦对他说:“现今夏州实力弱小,不足以对抗朝廷,不如我们向北迁徙,联络散居夏、银、绥等州的党项族人,为日后复兴做准备!”
李继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他偷偷将兵器甲仗运出城外,带领数十名亲信瞒过宋兵检查逃出银州,来到水草丰满的地斤泽,开始了漫长的复兴之路。
远走漠北,身经百战
李继迁逃出银州,远走漠北地斤泽后,利用拓跋李氏在党项部落中数百年积累的影响力,号召各部党项聚集在他的麾下,势力慢慢强大起来。公元982年,年轻气盛的李继迁带领刚刚聚拢的有限的力量进攻夏州,结果宋朝夏州守军仅仅把他们当成小股土匪,轻轻松松就被镇压了。不甘心的李继迁退回了漠北,这次的失利让李继迁认识到短时间内无法和宋军正面对抗,必须争取时间积蓄力量。
李继迁
首攻夏州失利后,李继迁不断率麾下人马袭扰银州、夏州和绥州等地。宋太宗无奈只能派出兵马巡视银、夏州边界,在葭芦川和三岔口等地,李继迁被宋兵团团包围,李继忠奋力救援才得以突围,这次失利让李继迁本就弱小的力量更遭打击。
李继迁屡战屡败,让宋太宗产生了轻敌的心理,认为他们就是夏州小小的土匪,根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宋朝的轻视让李继迁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李继迁已经获得了两万多兵马。这次他避开宋军重兵把守的银州、夏州,选择了有大山阻隔却无重兵驻守的宥州。上天好像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在李继迁进攻宥州的过程中,正好碰到了宋朝巡检使的军队,不出意外地再次失败,李继迁不得不再一次退回到地斤泽。
李继迁
李继迁每次出战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幸运地是他有西北各地的党项部落作为依靠,每次都能重新积蓄力量崛起。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李继迁率领数万骑兵向宋朝边境城镇发动进攻,当地的宋军防卫松懈,李继迁终于取得了反宋战争的第一场胜利,这次胜利极大鼓舞了追随李继迁的党项部众,也让宋朝认识到必须采取手段铲除李继迁。这次胜利也让李继迁放松了对宋军的防备,这次战斗后宋军侦知李继迁所在之处,派精锐骑兵千里奔袭,将李继迁所在的地斤泽进行残酷的扫荡,李继迁损失惨重,避走大漠。
痛定思痛的李继迁和自己的谋士张浦商量,决定利用联姻方式联合党项大族,组成反宋统一战线。通过和党项大族联姻,整合党项势力,李继迁的实力得到迅速恢复,原本散居西北三州的党项族人在李继迁的整合下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夏州、银州、绥州
李继迁的可贵之处在于能从每次的战争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了攻取夏州,他让谋士张浦给宋军夏州守将写了一封投降信,迷惑夏州守军出城受降,李继迁趁机设好伏兵,等到守军进入伏击圈,李继迁扬手挥鞭伏兵四起,宋军被全部消灭。党项人换上宋军的衣甲骗开了夏州的大门,占领了夏州。之后李继迁乘胜进取,逐步克复夏州、银州、绥州,势力远到黄河西岸的贺兰山下。
这是李继迁起事以来难得的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追随他的党项各部士气,基本恢复了夏州地方政权的势力范围。李继迁在势力范围内建立州城,创建军额,不再以恢复祖宗的夏州地方政权为目标,而是进一步开疆拓土,为后世西夏国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西夏国家的雏形正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