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继迁起兵之初,身边只有数十人,为何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李继迁起兵之初,身边只有数十人,为何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罗炜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1/5 0:50:04

一、起兵反

继迁当时只有二十岁,他并不愿意内迁,更不想看到祖先留下了基业至此断绝,于是他召集亲信进行商议。之后,李继迁假称乳母病死,要出城送丧,以此为借口逃出了银州城,来到了距离夏州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李继迁身边只有数十个亲信,他在地斤泽拿出了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戎人拜泣,从者日众”。

二、善用形势

三、宋朝无能

在这个过程中,宋太宗还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方法,也以失败告终。宋太宗死后,宋真宗放弃了武力镇压的方式,与李继迁进行平往来,这更是给了李继迁发展的空间。总而言之,北宋在对付李继迁时,朝令夕改,战和不定,失误连连。李继迁利用这个机会,逐渐恢复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他的后裔给北宋的皇帝制造了更大的麻烦。

参考资料:

1.《宋史》;2.《西夏书事》

标签: 李继迁

更多文章

  • 西夏真正的奠基人,李继迁究竟为西夏的建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继迁

    引言在两宋时汉族政权的相对疲弱导致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都取得不错的发展并相继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与两宋政权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西北方的党项民族也在北宋时建立起了自己的西夏王朝,并在多个政权的攻击之下存续了很久,成为两宋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虽然西夏建国的皇帝为李元昊,但真正为西夏王朝完成奠基工作的却是他

  • 李继迁攻下灵州,北宋丧失这一西北军事重镇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李继迁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7 灵州!灵州!宋咸平三年(1000)九月,庆州发兵押送军粮到灵州,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随同运粮队伍到灵州上任。李继迁又瞅上了这个机会,率兵在半路打埋伏。我相信这次战斗应该会很有故事的,无奈史料十分缺乏,已无从知道这次战斗的过程了,我只好直接儿说结果了:此一

  • 宋初,党项李继迁祖孙三代为何坚决要建立西夏?宋朝又为何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李继迁

    宁夏银川附近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民间不知其为何物,只是奇怪其寸草不生,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鸟落在土台上。史学界和考古界称其为‘唐墓”,但也不清楚何以如此气势雄伟,恢宏壮观。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段被黄沙掩埋了数百年的历史和古迹再次浮现,让世人知其为何物。1972年,我军某部

  • 揭秘李继迁最后一战:声东击西巧取凉州,受降轻敌英雄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李继迁

    导读西夏民族英雄李继迁,从19岁时竖起反宋大旗,以地斤泽为第一个根据地,转战于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壑,先后取得银州、夏州、灵州等地,极大的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阅前面的几篇文章。今天要介绍的是西夏太祖皇帝李继迁生平最后一战,夺取凉州之战,

  • 无名小卒李继迁的野望,终成大宋朝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李继迁

    在李继捧献地归宋的时候,大宋天子赵炅根本不知道李继迁是谁,怎么去重视他?知道李继迁还是在他叛走之后。做为李继捧直系的亲属们都乖乖的打包行李去东京,身为旁支的李继迁却奔走地斤泽拒绝归宋,这一切都只源于李继迁的野心,如果不是嫡系内迁,怎么也轮不到李继迁这个旁系出头,但是,历史就是给了李继迁这个机会。李继

  • 少年英才李继迁,西夏政权真正的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继迁

    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政权体系,双方有时候时以敌人的形式存在的,有时候也是以盟友的形式存在的,政治身份与历史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时诸多的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基本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存世的时间非常短暂,可都在我国历史

  • 郭虾蟆:他为一个王朝划上了最后的句号,一段英雄的悲歌响彻云霄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郭虾蟆

    郭虾蟆:焚身报国志,秦腔颂英雄我是很喜欢看戏剧的,特别喜欢昆曲,感觉那剧中的唱腔就是一首首的诗,而通过唱则更有助于记忆,所以,如牡丹亭中的很多优美唱段,那诗般的句子,我都能记得,尽管我荒腔走板,唱得是“呕哑嘲哳难为听”。有一阵子又喜欢上了秦腔,原因听了华阴老腔,感觉好极了,那十分接地气的高亢,彻云裂

  • 《陆判》: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一个秀才的幻想,一个作者的自传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陆判

    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陆判》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系列”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故事情节,但可惜我没有看懂。之所谓“不懂”,也许是我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去读这个故事的,我以为蒲松龄会在这个故事中继续沿袭他“以阴照阳”的手法批判现实世界。但通篇读下来发现《陆判》的故事情节非但没有丝毫的批判色彩,反而有一种“黑白颠倒”的

  • 如果完颜宗望不死,金朝会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创立的大一统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完颜宗望

    公元1127年,汴京破,北宋灭亡,徽钦二宗被金兵所俘,史称靖康之变。徽宗第九子赵构在李纲等人的支持下,同年于应天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南宋第一任皇帝。中原沦陷之后,金太宗多次命大军南下,意欲一举灭亡偏安一隅的南宋皇廷。然而在南宋军民的殊死抵抗下,灭辽伐宋的大金铁骑节节败退,全然已无当年逐鹿中原的无敌气

  • 宋钦宗手下没有猛将吗?完颜宗望南下时,为何宋朝军队如此溃败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完颜宗望

    靖康之耻发生前,是有一个过程的。辽国尚未灭亡,在童贯的建议下,北宋与金人合谋,一起灭亡了辽国。可是宋朝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连当时辽国的南京燕京都打不下来。整场战争,都是在看金国人表演。原本承诺给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其实也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毕竟仗都是人家打的,而且完颜阿骨打期间还去世了,金太宗不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