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夏竦究竟是什么样子?

真实的夏竦究竟是什么样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建安 访问量:1454 更新时间:2023/12/19 1:48:56

北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们,他们既能够吟风咏月,又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诸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等。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他们都曾悉数出现。

不过在剧中还有一位和所有人对着干的人物,名为夏竦。他在剧中的形象,偏向于负面,欧阳修等人不断的对其口诛笔伐。但电视剧不能当作历史,夏竦在历史上并非那么不堪,具体可以参考《宋史》还有描述比较全面的《夏文庄公竦神道碑》。

(一)、少年英才搏大志,却破道统万人嫌渡口人稀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这首《放宫人赋》,乃是其十二岁所作。就连王辟之都称赞,在题诗方面无人可出其右。他的父亲夏承皓在与契丹人作战中,不幸身亡,而夏竦得起蒙荫,朝廷象征性的赏给了他个小武官当。

要知道武将在宋朝根本混不出名堂,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要成为文官。

1. 天资英才报家国,政绩斐然惹祸来

北宋的可圈可点之处,就是对文人的包容和提携。只要足够有才华,自然能够得到大家的赏识。年仅二十岁的夏竦,在老辣世故的杨徽之面前对答如流。一句"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让其不禁感叹道"真乃宰相器也"。

自那以后,夏竦从一个小小的武官正式跻身朝堂。而朝中的官员们,都是喜好吟诗作对之辈,他们见夏竦年轻有为,便不断的提拔他。早在真宗天禧年间,夏竦就当上了知州。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之辈。又徙襄州,属岁大饥,百姓流亡,盗贼相乘,公既发公廪,又募富人出粟十余万斛以赈救之,其全活者四十六万余口"。他在任上是很有作为的,官声也极佳。不过,他却得罪了宋朝重新建立起来的道统社会。北宋键盘侠组队打boss,而夏竦就是一个被吐沫星子淹死的男人。

2.口诛笔伐纷至沓来,唇枪舌剑"遗臭万年在《清平乐》中经常出现臣子们引经据典,巧言论断,怼的仁宗皇帝无话可说的景象。其实这一点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因为北宋重文抑武,文人的地位很高。当然,这也为党争的出现,滋生了沃土。

以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清流党",一直与夏竦不和。甚至,还把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归咎在夏竦身上。其实那和夏竦关系很小,失败主要还是因为王拱辰作为监察负责人发动进奏院事件导致的。而夏竦,因为和王拱辰走的很近,所以就背上了这个黑锅。

欧阳修和石介还有蔡襄等人,在庆历年间,的确有结盟的事实。但这些"酸腐文人",很擅长颠倒黑白,同时又非常固执,他们可以滔滔不绝的宣传夏竦等人的坏处,而丝毫不提自己的过失。

以至于夏竦在公元壹零伍零年去世以后,欧阳修仍然在造谣污蔑夏竦。

而欧阳修门生学子颇多,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很高,以至于宋朝以后以欧阳修为标准的文人们,都主观臆断的为夏竦打上了"奸臣"的标签。

那么,真实的夏竦究竟是什么样子?

(二)、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夏竦的这首《鹧鸪天》,乃其年近六旬所作,情真意切,打动人心。他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物。

不过他跟欧阳修等人还有着很大的不同,夏竦他不是那种巧言善辩之辈,也不属于文人骚客之徒。他是一个实干家,不擅长发牢骚,所以总是不能掌握话语权。

1. 受到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上文提到夏竦在任襄州时,恰逢百年难遇的大饥荒。他开仓放粮,又公开募集善款,四十多万人幸免于难。"后民思其惠,以其所赐诏书作金石刻焉",如若他真的同欧阳修等人描述的那么不堪,大家就不会以各种方式纪念他。

其秉承的原则就是造福乡里,既然作为一方的父母官,就要尽好自己的责任。天圣元年,夏竦调任三州知事。他发现当地的百姓为巫蛊所害,大家对此迷信不已。"夏公索其部中,凡得千九百余家,妖符、怪籙、神衣、鬼帽之类以万计,悉令燔毁之"。

其实他担心的不仅仅是百姓的迷信,更担心会因此发生政变。就像当年东汉的黄巾军起义还有晋朝的孙恩起义,都是打着鬼神的旗号,兴风作浪。幸亏夏竦眼疾手快,而又高瞻远瞩,才避免了这一场危机。

而且,夏竦也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物。当时仁宗与辽国修好,欲派遣夏竦前往。但他的父亲就是死在了辽国人的手里,他又怎么能够忍受这不共戴天之仇。

以前夏承皓死,是因为北宋要打辽国,现在两国要和睦相处,又让夏竦去出使,不禁让他心意难平。

乃上表"父殁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抛却其他,单论其文学性那都是对偶中的绝句。

2. 意见相左,惨遭同僚排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秋思》,乃当时与夏竦还有韩琦一起出任陕西时所做。夏竦在未上任之前,就提出了抗敌计策"愿下令诸将,敌即入寇,毋得与战,彼既绝中原赐予,又丧其缘边和市,可坐待其斃也"。

他的意思是,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坚守好阵地,同时断绝与西夏的朝贡贸易,到时候他们自己就崩溃了。可是韩琦急功冒进,他认为小小的党项,怎能与大宋天兵相匹敌。

急忙的派出心腹大将任福,主动出击,而夏竦竭力阻止,仍然未果。最后,任福父子中了敌人的埋伏,命殒当场,而随其一同出征的将士近乎全部被杀。

夏竦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他发现了任福身上带着的韩琦的嘱托信件,并且上书为韩琦辩解。"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这件事足以证明夏竦并不是什么奸佞小人。

倘若当真如此,他不会为韩琦开脱。当然,好心没有好报,文官们并不会因为这件事就轻易的放过他。

(三)、忠贞之心日月鉴,岂是他人乱苟言

文人士大夫地位过高,出现党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而夏竦,只能说是落难的那方。不过并不能以此的得失,来抹杀他整个人的功绩。不论是处理内政,还是边疆策略,夏竦都是很有想法的高手。

1. 一心保境安民,并非懦弱求和

夏竦在文官集团的眼中,做什么都是错的。当初他的《陈边事十策》,主张以守为攻,其实是很好的策略,可以兵不血刃的让西夏土崩瓦解。但文臣们认为这是懦弱怯战,参夏竦的奏折,如雪片般的飞向仁宗的几案。

可最终,还是韩琦失败了,就连仁宗都说"且言为時谤伤者甚众,而朕独知卿也"。皇帝亲自用飞白书写下忠信二字,这才让夏竦得到了一点点的慰藉。他必须小心翼翼,稍微有点不慎,就会被文人们抓住把柄,小题大做。就算皇帝再信任自己,也不得已屈服。

2. 帝王无奈迫受屈,英公享年六十七召入为宰相,制下外廷矣。而议者诋公終不已,乃复以为枢密使,进爵英国公"。仁宗知道早该重用夏竦,因此将其提拔为枢密使。不过言官们认为如果夏竦进京,那将是最大的威胁。

所以,他们纷纷上书弹劾夏竦,阻止夏竦入京,竟然成了汴梁文官们的共识。

这其中什么借口都有,甚至还把元昊悬赏夏竦拿出来说事。认为他"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仁宗也是无奈,总不能为了夏竦得罪整个朝堂。身为枢密使的夏竦,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其实他结怨文官,是因为石介的一篇《庆历圣德颂》。其中将夏竦形容的体无完肤,所以在石介去世以后,夏竦还要求要打开他的棺材板验尸。而欧阳修和蔡襄,与其是同年的进士,出于同学同党之谊,他们决心要为石介讨回公道。

因此,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朝堂上败坏夏竦,让满朝文武都将其视作敌人。同时,还炒作他生活奢靡,不知节俭。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既然得罪了欧阳修这些文人墨客,即使夏竦死了,也得不到好的名声。

面对众人的责难,他孤身一人,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任由后人将其丑化。

结语:

夏竦他虽算不得直臣,但的确是能臣。在处理政务以及抵御外侮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不过他得罪文臣在先,以至于在大家眼中,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他说又说不过人家,又不能大打出手,所以只能任由别人贬低。后世的文人很多以欧阳修为榜样的,他们就顺着欧阳修的话,将夏竦描述成了奸佞。

标签: 夏竦

更多文章

  • 《清平乐》2处魔改遭吐槽,贾婆婆下线叫好,观众却错过夏竦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紫阳爱旅游标签:夏竦

    《清平乐》2处魔改遭吐槽,贾婆婆下线叫好,观众却错过夏竦深意由王凯、江疏影等主演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湖南卫视热播,其中宋仁宗(王凯饰)宠妾灭妻的行为引发网友对曹丹姝(江疏影饰)和张贵妃的战队。不过,虽说最初张贵妃的出现楚楚可怜,也让人感叹她爱得纯粹,但是由于在中后半程对于她和官家浓情蜜意描写太少,

  • 《清平乐》中的夏竦和贾教习是真的吗?还原历史上真正的夏竦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夏竦

    题/《清平乐》中的夏竦和贾教习是真的吗?还原历史上真正的夏竦文/有疾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摘要:电视剧《清平乐》中,贾教习和夏竦之间的情感也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条支线。在剧中,贾教习和夏竦就是两个典型的反派,一直撺掇着张贵妃和

  • 李贺写出上联,唐朝文坛无人能对,400年后,酒鬼石延年对出下句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石延年

    我们都知道唐朝诗坛有“李杜、小李杜”的说法,但是想必知道“唐朝三李”这个说法的人就不是很多,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而三李则指的是三位姓李的诗人,分别是李白、李商隐、李贺,能够与李白、李商隐相提并论,足见李贺在唐朝文坛中的地位。李贺是唐太祖李虎的子孙,远祖郑王李亮是唐高祖李渊

  • 历史冷知识:天生的命运赌徒,西夏梁太后投资权力成就女人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梁太后

    西夏,是一个充满女性魅力的王朝。持续190年的帝国,有一半时间被女人统治着。西夏的女人天下,要从一个野心勃勃的权力投机者说起,她就是西夏梁太后——梁落瑶。梁落瑶出身党项名门,却因为姓梁而总是被其他党项贵族嘲讽为大宋代言人。梁落瑶长大后,家里人好不容易给她谋到一桩可谓食物链顶端的婚姻,嫁给权倾朝野的国

  • 西夏的第二位梁太后喜欢和宋朝打仗,最后她被辽国使臣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梁太后

    自从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驾崩后,西夏就开始了太后掌握朝政的时代。西夏的第二位梁太后是第一位梁太后的侄女,史称小梁后,她是夏惠宗的皇后,夏崇宗的生母。公元1083年,小梁后被立为皇后,这门婚姻当然是她姑姑梁太后决定的。小梁后的父亲是梁乙埋,哥哥是梁乙逋。小梁后的丈夫夏宗秉常命短,年轻轻地就驾崩了,公元

  • 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夏惠宗秉常惨遭亲妈梁太后囚禁抑郁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梁太后

    李元昊是一个撼动时代的人物,他充满了英雄气概,雄毅有大略,还多才多艺,当然,他还是一个野心勃勃、傲慢多疑、残暴寡恩的家伙。他搅动了东亚的政局,带领党项人书写了历史,最后,因为他的放荡好色毫无人伦,把他新兴的夏国带进令人愕然无语的进程中去。轻率傲慢的夏毅宗李谅祚李谅祚12岁亲政,勾搭表嫂梁氏,在14岁

  • 一个女人拯救整个国家,西夏最大的麻魁——梁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梁太后

    党项羌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完全是一部战史。无论是早期在青藏高原上和周围族群的争斗,还是在黄土高原上崛起之时乃至立国后斡旋在宋、辽、金之间,甚至于王朝末期和蒙古人之间的厮杀,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古老的族群。综观整个西夏战史,完全是一个凭借少数兵力在一个四面皆敌的环境中和强国、大国抗衡的历史。成吉思汗把欧

  • 西夏初期的梁太后专权,对西夏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梁太后

    引言党项人在经过多代人的努力之后,终于在李元昊担任国主的时候成功称帝,并且通过多次与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帮助西夏国稳定了其地位,成为了盘踞西夏的割据势力。但是李元昊在位时期杀戮成性,与当时的党项贵族们关系十分紧张,而且其后来与重臣野利遇乞的其子没藏氏私通,并希望立其所生的幼子谅祚为太子,导致当时的太

  • 《清平乐》中的四个字,梁元吉差点被打死,胡瑗为何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胡瑗

    在热播剧《清平乐》中,“元亨利贞”这四个字,至少出现了两次。每一次,它都引得轩然大波,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本来是出自《易经》中的卦辞,而且是阐述乾卦的,非常重要。但是,在宋仁宗时,皇帝名叫赵祯,这就与“元亨利贞”中的“贞”字读音一致。按照规矩,这是应该回避的,遵循的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避讳文化。然而

  • 刘备死后,遗孀吴皇后曾引发一件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位朝廷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吴皇后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历史进程发展到汉朝末年时,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已经独木难支,即将取代它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时代。这一时期,曹氏掌魏国,孙氏制吴国,刘氏当蜀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中,属刘氏蜀国势力最为弱小,自公元221年建国后,经历数次风波,鼎盛时期雄踞荆州、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