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女人拯救整个国家,西夏最大的麻魁——梁太后

一个女人拯救整个国家,西夏最大的麻魁——梁太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家兵 访问量:4255 更新时间:2023/12/11 2:05:47

党项羌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完全是一部战史。无论是早期在青藏高原上和周围族群的争斗,还是在黄土高原上崛起之时乃至立国后斡旋在宋、辽、金之间,甚至于王朝末期和蒙古人之间的厮杀,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古老的族群。

综观整个西夏战史,完全是一个凭借少数兵力在一个四面皆敌的环境中和强国、大国抗衡的历史。

成吉思汗把欧亚大陆四十多个国家、七百多个族群归服于自己缔造的帝国版图中,但征服西夏就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六次征讨这个顽强的王朝,亲自带兵征讨就有四次。

从公元881年党项羌中的拓跋部在夏州建立地方政权起,到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以党项羌为主体的西夏政权与宋、辽、回鹘、吐蕃、金、蒙古等政权发生的征战,伴随着党项羌民族的荣衰,使得西夏战史成了中国军事上丰富且精彩的一章。

麻魁,是西夏对女兵的称呼。在西夏法律《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规定:

西夏地方部队中允许女性参军,称之为“麻魁”《天盛律令》中称为“寨妇。”

西夏的人口稀少,兵源不足,而它的四周,存在着许多地方政权和强大的辽国、宋朝。用女兵可以有效地缓解兵源不足的问题。

西夏妇女地位让人钦羡

西夏的妇女骁勇善武,中国历代军营忌讳女性出现,在男人主导的战场上,西夏的麻魁们无疑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允许女性合法入伍。

那么梁太后就是西夏麻魁最大的代表。

一个太后亲自指挥走上战场,在我们古代的中原王朝里是几乎不存在的。那么在西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与西夏女性的地位息息相关。

党项羌在黄土高原生存的200多年里,他们受唐朝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秉承着唐朝的文化气脉。唐朝是一个最开放和包容的王朝。唐朝武则天能从后宫走向前朝。在西夏,女人当权、当政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看成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

元昊建国十几年后,西夏游牧民族的风俗依然很突出,当中原王朝的女人在伦理纲常下日益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时,西夏的女人却拥有极大的自由,社会和道德对她们分外宽容。

西夏法律专著《天盛律令》中有不少与女性权利相关的规定:

女性可以同其他男子出逃生活,如果一段时间不再喜欢,可以与另一个两情相悦的人一起逃走,再组建家庭,即使返回原来的家中生活,原夫也不可以阻拦。

法律赋予了西夏女人主宰自我命运的权利,女性在游牧社会的地位要比我们农耕地区的女性社会地位明显要高出很多。

西夏彪悍的游牧风俗和西夏的法律都大大的地保障了西夏妇女的权益。所以西夏的女人,她们饱满的生命在中国的西北恣意地生活着。

传奇经历:美丽邂逅,表嫂成皇后

梁太后,她生于凉州汉族大户家庭,是当时西夏国相没藏讹庞的儿媳妇。

西夏的第一任皇帝李元昊被儿子谋杀后,没藏家族控制了西夏政权。没藏黑云成为西夏的第一位太后。她的儿子谅柞就是西夏的第二位皇帝。

13岁的谅柞在舅舅没藏讹庞的府里,他遇见了梁氏,两人一见钟情。历史证明这是一次改写西夏命运的美丽邂逅。当时,梁氏是谅柞的表嫂,两人经常私通。没藏讹庞父子起了杀心,他们密谋弑君,篡权自立,梁氏在无意中知晓了这个惊天秘密。她把把赌注压在了年轻的皇帝身上,她告诉了谅柞。

公元1061年,谅柞将没藏家族一网打尽,当年他15岁,应该说年少有为。谅柞以他罕见的成熟和智慧除掉了权臣,正式执掌西夏政权。同时,他赐死第一任皇后没藏氏(没藏讹庞的女儿)。梁氏成为他的第二任皇后。

六年后,21岁的谅柞病亡,梁氏成为了西夏第二任太后,就在同一年,宋神宗继位。梁氏当仁不让地掌握了西夏政权。她任命弟弟梁乙埋为国相,西夏进入梁氏兄妹执政时期。

永乐城大战:亲历前线,亲自指挥,无所畏惧

战争起因

谅祚时期,他大力推行儒家文化,让党项贵族中的保守派很不满意。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汉文化的影响力。

梁太后掌权后,她废除了儒家礼仪,恢复党项的风俗,希望借此笼络人心。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反对的是他的儿子,渴望独立治国的皇帝秉常。他和他的母后对着干,他废除党项风俗,推行汉人礼仪,他联合大臣谋取太后实权。梁太后无法容忍儿子的挑衅,囚禁了年幼的皇帝,这其实就是一个党项保守贵族势力与皇权势力的权力斗争。

而彼时的宋朝,宋神宗执政后,拒绝了富弼等元老重臣提出了“二十年口不言兵”的规劝,起用了“负天下大名三十年”的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在政治和经济上开始了变法运动;在军事上主动出击盛夏边境的无定河流域,布排夏州、石州、宥州、银州、绥州等西夏东部疆域中的重要城池堡寨。揭开了西夏和宋朝五十年战争的序幕。

公元1074年,北宋境内设置的一百多员大将中,和西夏交界的西北边境就有四十二人,职业军人在二十至三十万,针对西夏的军事进攻方略逐渐形成。尤其是针对西夏党项军队马上作战能力强的特点,宋朝政府在和西夏边界地区招募吐蕃士兵和弓箭手,经过军事训练后,构成了宋朝军队中独特的地方力量,成为宋军对西夏作战的前锋和劲旅。

至此,从开国以来备受西夏侵扰的宋朝政府,已经积聚了发动对西夏战争的力量。宋朝在等待着一个出兵的契机。秉常被囚禁,拥护秉常的西夏大将纷纷拥兵自立,向宋朝提议派兵讨伐太后。

宋神宗认为这是攻打西夏的最好借口和时机。

战争过程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辙也在他的《栾城集》中写道:秉常之祸,人心离贰。”

公元1081年,宋神宗以秉常被梁太后囚禁,解救皇帝为借口,兴师问罪,在西至今甘肃临洮、东到今山西西北部的上千里边境线上,兵分五路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

当然宋神宗没有那么高尚,他之所以大力推行改革,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想让西夏版图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之内。这次伐夏,宋神宗出动了三十五万军队,二十万劳工,加上改革以来国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孤注一掷地发动了宋、夏史上最大的战争。这是一次西夏面临生死攸关的战役。

开始时宋朝捷报频传,西夏重镇相继失守,东、西两线直逼西夏国都。战场局势岌岌可危。而西夏国内,囚禁皇帝的行为也引发了皇族的不满,国内政治局势一触即发。梁太后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她将何去何从?她将怎么带领西夏突围?

战争转机

面对着宋朝的步步紧逼,梁太后毫不畏惧,她出奇的冷静,她亲自带领着西夏的精锐部队,对宋军要害力量进行打击,同时坚壁清野,派出机动兵力袭击宋朝的后方粮道,这击中了宋朝的致命要害处。宋朝边境作战,粮草一直是它的短处。宋朝不得不调整策略,停止全线作战,开始依托军事堡垒,重点打击,步步为营,层层推进。

公元1082年,宋神宗用二十三万人用十四天时间筑成了永乐城,宋神宗赐名“银川寨”。并在陕西横山县党岔乡一带的河谷地带修建了十二座永乐城的卫星堡寨。永乐城处于银州、宥州、和夏州三地的交界处。它居高临下,气象雄壮,是进攻西夏的桥头堡。

梁太后认识到,一日不破永乐城,西夏的咽喉就始终被大宋牢牢地扼住。她暗中派人侦探,知道了永乐城的一个致命缺陷——城中没有水源。

军事天赋极高的梁太后抓住了这一点,作为西夏的最高统帅,梁太后趁宋军立足未稳,率领大军扑向刚刚竣工的永乐城,西夏军队围攻永乐城后,立即断绝了城里的水源,使宋朝军队渴死者达十分之六七,以至宋军后来到了喝马粪汁解渴的地步,外面的援军也被西夏军死死拦住。宋军苦守20天后,终于城破兵败。

永乐城失陷后,死亡军民人数达二十多万,加上此前的灵州之战,宋朝军队损失人数达六十万,宋朝元气大伤。这是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西夏大获全胜,一个女人拯救了整个国家。

战争影响

10天后,永城被西夏攻陷的消息传到开封城,宋神宗在早朝时失声痛哭,“涕泣悲愤,为之不食”。这一场战役彻底击碎了他强兵开边的梦想,完全把宋神宗残存的从五路伐夏那里得到的荣誉感、心理安慰、一点点信心和对政治改革的坚定信仰都给摧毁了。

“自是之后,帝始知边臣不可信倚,深自悔咎,遂不复用兵,无意于西伐矣。”

宋帝国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发起对西夏的全面战争。但是,连年的战争也引起了西夏国内的不满,梁太后不得不让儿子秉常复位,为了继续控制国家主权,梁太后将她的的侄女立为皇后,西夏完全笼罩在女人的光环之下。

公元1085年,宋神宗告别人世。同年十月,梁太后也死去,这位西夏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结束了自己在西夏历史中的角色与使命。

后续

秉常执政不久,郁郁寡欢也驾崩了,皇位由儿子乾顺继承,国政大全权再次落到乾顺生母小梁太后手中,这也是一位好战的女人,在她执掌西夏的十三年中,发动了数十次针对宋朝的战争,相比姑姑,她更加强硬,更富有战斗精神。她的野心和自负一点不亚于男性帝王,她的独断专行惹恼了辽国皇帝,在辽国使节贡献的酒中下毒,终结了小梁太后对西夏十三年的统治。

这两位大、小梁太后,虽然都很专政独裁,但是西夏的社会、经济并没有因为她们的专政而落后,这应该对她们的能力给予肯定。西夏女人胆识过人,能征善战,虽然中原王朝也多次出现过后宫专政的情形,但是后宫的女人们很少指挥作战,更不要说亲临战场、走上前线。大、小梁太后,她们既是西夏最大的麻魁,也是激励西夏战士奋勇作战的精神象征。西夏女人,像男人一样创造了历史。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标签: 梁太后

更多文章

  • 西夏初期的梁太后专权,对西夏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梁太后

    引言党项人在经过多代人的努力之后,终于在李元昊担任国主的时候成功称帝,并且通过多次与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帮助西夏国稳定了其地位,成为了盘踞西夏的割据势力。但是李元昊在位时期杀戮成性,与当时的党项贵族们关系十分紧张,而且其后来与重臣野利遇乞的其子没藏氏私通,并希望立其所生的幼子谅祚为太子,导致当时的太

  • 《清平乐》中的四个字,梁元吉差点被打死,胡瑗为何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胡瑗

    在热播剧《清平乐》中,“元亨利贞”这四个字,至少出现了两次。每一次,它都引得轩然大波,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本来是出自《易经》中的卦辞,而且是阐述乾卦的,非常重要。但是,在宋仁宗时,皇帝名叫赵祯,这就与“元亨利贞”中的“贞”字读音一致。按照规矩,这是应该回避的,遵循的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避讳文化。然而

  • 刘备死后,遗孀吴皇后曾引发一件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位朝廷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吴皇后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历史进程发展到汉朝末年时,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已经独木难支,即将取代它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时代。这一时期,曹氏掌魏国,孙氏制吴国,刘氏当蜀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中,属刘氏蜀国势力最为弱小,自公元221年建国后,经历数次风波,鼎盛时期雄踞荆州、益州。

  •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就引发一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地脉动标签:吴皇后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一日,床榻上的刘备,对着辅助他几十年的丞相说出了最后的交代,若是阿斗有这君王之姿,丞相辅佐便是;如果阿斗不是这块料,丞相自行决断即可。刘备将蜀汉的命运托付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就此溘然长逝,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在白帝城停下了脚步。而闻听主公此言,诸葛亮是涕泗横流

  • 刘备去世11年后,遗孀吴皇后引发一丑闻,刘禅愤怒杀一国家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吴皇后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这些成语典故,嘲笑的都是昏庸愚钝的刘禅。但是在我国古代所有的君主中, 刘禅的知名度要算相当高的,尤其是在宋代以后仍是正面评价,虽然他的知名非因其赫赫帝业, 却因其维持自身清誉愤而杀死国家栋梁和备受争议的投降事件。一、被寄予厚望的刘禅在冷兵器时代,三国时期可谓战火纷飞。曹

  • 能文能武双商高,历经四朝八十岁还垂帘听政的奇女子高宗吴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吴皇后

    【猴格后宫八卦系列之第22话/宋宫第20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女性,她从一个小小的侍婢,一路奋斗到皇后、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历经四朝,80岁高龄还垂帘听政,出面主持绍熙内禅,让国家安然渡过危机,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长达6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对渡过钻石婚的皇帝皇后。这个传奇女子就是

  • 秦桧教夫人王氏一个点子,轻松化吴皇后对秦家的猜忌和怒气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吴皇后

    一天,吴皇后邀请秦桧夫人王氏来宫里吃鲻鱼,本想鲻鱼珍贵,王氏指定没吃过,谁想王氏却说:“这鱼我家有的是。”而这句话差点给秦桧惹来大祸!秦桧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在他做宰相的时候,经常变着法的迎合宋高宗,这也是后来秦桧复相之后能稳居相位十八年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在做宰相的时候,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收受贿赂

  •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引发一则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吴皇后

    一般人看来,刘禅很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比较懦弱,也没有大的建树,更是无所作为的守成之君。厚道地说,这只是由于他的父辈们业绩辉煌,掩盖住刘禅的自带光环。后来刘禅独掌大权,还是有些作为。特别是在后来被软禁的特殊环境之中,刘禅懂得自保,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小时候的刘禅命运多舛,跟随着父

  • 吴皇后是明史在位最短的皇后,册封一月即遭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吴皇后

    皇后的废立在封建王朝是仅次于皇帝登基和太子废立的大事,向来是朝廷内外关注的重点。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个皇后吴氏堪称是明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她被册立后只待了一个月就被朱见深下诏废除,引起的朝野的震惊。从史书记载来看,吴皇后并没有犯下大错,只是用皇后的权力正常责罚了挑衅她权威的万贵妃,因而使得朱见深大

  • 宋真宗赵恒皇后想学武则天当女皇,鲁宗道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历史人物编辑:阅本好书标签:鲁宗道

    北宋著名大臣鲁宗道出身寒微,最初任职海盐县令,后陆续任歙[shè]州军判官、右正言等官职,为人性情耿直,以敢于直言劝谏著称于世,真宗皇帝赞誉他:“忠实,可大用!”御笔题写“鲁直”二字,挂在大殿的墙壁上。鲁宗道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为小事所拘谨,快人快语,直言不讳,很多大臣都畏惧他,暗地里称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