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浅析邈川城首领的亲夏倾向与唃厮啰时期的南宗堡的重要地理位置

浅析邈川城首领的亲夏倾向与唃厮啰时期的南宗堡的重要地理位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厨子宁哥哥 访问量:4503 更新时间:2024/1/3 0:17:18

第二代首领以来的亲夏倾

监军司是西夏朝境内的一种政区类型,邈川城附近设有卓罗监军司,该机构对于河湟一带尤其是邈川城发挥着重要的控扼作用,这在王厚的提议中有较充分的揭示。

因此,与相比,西夏对邈川城一带的统御程度较高,邈川城首领的亲夏倾向亦由来已久。

值得深究的是,邈川城亲夏倾向的形成时间,这是前人未曾注意的。笔者认为,邈川城与西夏的交好至少可以追溯至唃厮啰政权建立之初。

景祐二年(1036)元昊用军青唐一带,双方军队在安儿、牦牛、带星岭诸地展开鏖战,次年“复举兵攻兰州诸羌,南侵至马衔山”。西夏军队溯宗河而上攻应非难事,故景祐三年开始,西夏势力很有可能已逐步向邈川一带渗透。

温逋奇长子一声金龙(又称“郢成俞龙”“伊实济鲁”等)主事时,“有众万,最为强盛,乃与昊贼结姻,嘉勒斯赍日益微弱”。在西夏对兰州一带的统治日益稳固之时,邈川城的实力并未较温逋奇时期有较明显的削弱,还借联姻巩固发展了与西夏间的友好关系。

因此,至迟在第二代首领一声金龙时,亲夏渐已成为邈川的对外方针,但并无明显的依附倾向。凭借交通之便(青唐中心与西夏官方往来中首选的必经之路),邈川城与西夏建立了较为长期、稳固的关系,蕃夏部族保有友好关系成为情理之中之事,“夏国首领人多保忠,乃昔日凌丁之子,久据西南部落,素为黠,与邈川首领温溪心邻境相善”。

在与西夏的往来中,邈川城基本保持着实质上的独立地位,这既使得亚然家族的实力得以保存壮大,又在客观上为该城在熙河开边期间向宋廷输诚(如官收集情报、收接归明等)提供了方便。

换言之,此种长期保持但程度较浅的亲夏倾向,实质上是邈川城在宋夏唃三方之间不明确归属于其中一方的外在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城在诸方军事力量同时渗透或推进之时更易保持较独立的姿态,加剧了熙河开边后期邈川一带军事局势的复杂性。

就宋夏而言,双向臣服与相对独立的交织,使得邈川城成为宋夏谋划未定之时的缓冲地带,双方都将邈川视作对方势力,对该城的军事部署被赋予了攸关两国双边关系的重大意义。

就邈川城而言,因时段较长和影响较深,亲夏倾向成为该城倾向的底色,熙河开边后期的亲宋多有权变的意味和独立的姿态,但实质与前一阶段的亲夏并无明显区别,均是邈川部族因应外部局势的策略和宋夏双方在邈川一带力量对比的直接反映,两种倾向在部族活动的视野下多有一脉相承之处。

湟州北部要害:南宗堡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西南60公里的连城镇连城村(东经103°15′,北纬36°44′),地处大通河腹地,西接青海,东靠兰州,山峦屏护,颇具形胜。甘青古道要冲的地理位置使得连城久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此地多有古城址分布,唃厮啰时期的南宗堡即是其中之一。

与连城的地理位置特征多有吻合,坐落于此的南宗堡是邈川城和西夏之间的咽喉要道和唃厮啰城、宗堡的北部前沿,具有控扼之利。

考虑到宗堡相关的献记载以南宗堡为最,故本文将其视作唃厮啰时期宗堡建筑的典型代表,以求填补藏式建筑研究的部分空白。遗憾的是,因其出现于史籍的时间较晚和城址未留存至今,笔者难以确切考证建城时间和分析建筑形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南宗堡建筑基本要素的较完整呈现。

本文基于文献记载、文物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择要探讨“南宗堡”这一表述的内涵和南宗堡地望记述文本的可靠性,尽可能地完善和纠正关于释名和地望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建筑、部族和军事环境结合起来,分析南宗堡的战略价值在宋夏唃三方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南宗堡”的释名和地望已不乏学人讨论,本节重新梳理和考辨相关文献和表述,关注汉文文献中“南宗堡”的诸表述和《宋十朝纲要》中关于南宗堡地望的记载,以求在现有基础上对释名有所发微,并对地望考证的核心依据提出商榷。

“南宗堡”释名

关于“南宗堡”的释名,前人多注意到该名的其他表述,但未有进一步的讨论。就笔者所见,仅有宋秀芳和宗喀教授研究该名的藏语对音。

鉴于“概念界定”部分已确定了“宗堡”一名中“宗”的藏语对音,故此处以后者为准。参照吐蕃文化中的天神信仰,“南宗堡”极有可能源出于此。

在宗喀教授的基础上,下文将与“南宗堡”异名同实的相关地理名称纳入考察范围,厘清南宗堡诸名称中的全称、简称,尝试分析诸简称与“南宗堡”完整内涵的关系。就笔者所见,“南宗堡”之外,《续资治通鉴长编》诸版本中另有“斯桂鼎南宗堡”“厮归丁南宗堡”“斯鲁(噜)丹鼐宗堡”“鼐宗堡”“兰宗堡”“纳木宗堡”诸名。

前述诸名中,前三名与后三名之间的对应关系基本成立,即前三名很有可能是“南宗堡”全称。首先可以确认的是“斯桂鼎南宗堡”与“厮归丁南宗堡”,相比之下,“斯鲁丹鼐宗堡”的情形较为复杂。

中华书局1995年版和2004年版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均将“斯鲁丹”与“鼐宗堡”分列,但是对照2004年版中的“遣蕃将密下鲁旺、玛尔、鼐宗三城”和“鲁旺、玛尔布城、斯噜丹、鼐宗堡、罗格城”两处记载,“鼐宗堡”应为“斯噜丹南宗堡”的简称。

如上,“斯噜(鲁)丹南宗堡”与“斯桂鼎南宗堡”“厮归丁南宗堡”的对应关系在王赡、苗履等人的军事行动记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很有可能是“南宗堡”“鼐宗堡”“兰宗堡”“纳木宗堡”的全称。

为更好地探讨南宗堡诸简称和全称在内涵上的关系,笔者将“安穹南宗堡”引入讨论。参照可知,“南宗堡”一名的核心涵义更有可能保留在全称中,“南宗”是“斯噜丹”“厮归丁”“斯桂鼎”的修饰语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就释名而言,对“南宗堡”三字藏语对音的研究尚属初步,对该表述完整内涵的揭示尚需对全称中“斯桂鼎”“厮归丁”“斯鲁丹”的藏语对音的研究。因学力有限,笔者无法对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故释名部分的讨论暂止于此。

标签: 唃厮啰

更多文章

  • 浅析后吐蕃时代的河湟地区与宋夏对峙中的唃厮啰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唃厮啰

    文|清幽说编辑|辑录君“河”“湟”二字渊源甚早,桥本万太郎,张洪明等学者就前一字的语源为阿尔泰语抑或汉语展开了争锋,宗喀教授综合汉藏文献。以湟水流域盛产的“活芒”类药物释“湟”之由来。“河湟”的并举至少可追溯至西汉王朝赵充国屯田西羌地之时,在“循河湟漕谷至临羌”和“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二语境中,

  • 浅析宋朝与西夏对唃厮啰政权及其所在的河湟地区的争取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唃厮啰

    宋夏对诸部的争取宋廷对青唐中心的争取最为瞩目,既有战略上友好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又有对历任国主的频频封赏和进贡回赐。宝元二年至康定元年(1040)间,“联唃抗夏”日益成为边臣的共识,知永兴军夏竦、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鄜延环庆路经略使范雍、大理寺丞石延年等频发此议。左侍禁鲁经和屯田员外郎刘涣相继出使

  • 悲催的没藏皇后,遭遇凶残黑心的表哥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没藏皇后

    在封建社会,表哥娶表妹,表姐嫁给表弟,是一种很常见的亲上加亲的联姻方式,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室,都有很多这样的中表婚。远在西陲的西夏国皇室也不例外,有三例这样的中表婚,今天某就来介绍其中一个例子,表妹没藏氏,表哥夏毅宗李谅祚。不是每个表妹都能遇到一个好表哥,当小表妹遇到黑心凶残的表哥时,可就不会有戏文里

  • 出身清贵的宰相孙女,有才无貌靠祖父余荫,历五朝高寿而终沈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沈贵妃

    【猴格后宫八卦系列之第十七话/宋宫第十五话】宋真宗的后妃出身有高有低,有出自将门元后潘氏和继后郭氏、戴贵人,有出身微贱的刘皇后、杨淑妃、李宸妃,还有出身清贵的沈贵妃。在真宗的后宫中,沈贵妃是唯一的清贵出身,宰相沈伦的孙女,因此,皇帝待沈氏与众妃不同,“故待之异众”。奋斗的寒门子沈义伦沈伦【909-9

  • 被耽误的“诗人”李煜:如果我不做皇帝,我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章真乃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多少人因为这一句圈粉后主李煜,爱的不离不弃,更因为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文青皇帝中的代表人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裹小脚的陋习正是在李煜的恩宠下,成为了中国古代畸形审美的代表,这么一说这位风流天子难道是个心理变态吗?

  • 帝王和诗人两个程序有冲突?看看李煜、曹操、乾隆这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李煜

    历史上好像凡是认得字的帝王(刘邦好像是个例外,但是也有争议……),都曾经做过文学青年的美梦。而现实是:做得了好皇帝的往往做不了好诗人;当然,就是做不了好皇帝的也不一定就能做得了好诗人。大概帝王和诗人两个程序系统有冲突,除了太祖和曹操,这两者在别人身上搭在一起不是蓝屏就是死机……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

  • 南唐后主李煜,一代天才,却被宋太宗一副牵机药送命,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李煜

    宋朝是华夏历史上非常有趣的朝代,这个朝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宋朝是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慢慢崛起,宋太祖赵匡胤在他在位期间一步步收复了南方各区域,虽然疆域不及唐朝之大,但是也是初步统一了华夏大地。可是宋朝比其他朝代相对较弱的一点也是非常的明显。历代王朝的北部都是由长城所保护,自秦朝时期修建的这座伟

  • 李煜最风流的一首词,把那么害羞的事情写得那么美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李煜

    导语:说起南唐后主李煜,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之所以背负不好的评价是因为他作为一代君王,却只顾享乐,最后成了人人唾骂的亡国之君;而他之所以饱受后人称赞则是因为他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李煜是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皇帝了。李煜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除了因为他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

  •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见李煜之死,赵匡胤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李煜

    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发生在宋灭南唐期间,相关人物为宋太祖赵匡胤,徐铉,南唐后主李煜。原文如下: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

  • 李煜和小姨子幽会,写下一首云雨词,句句香艳不已,不料却成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煜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近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有非常适合当皇帝的,比如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但也有不适合当皇帝的,不过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中,有两个特殊的例子。他们不适合当皇帝,却十分适合当艺术大师,这两人便是徽宗与南唐后主。巧的是,两人还都是亡国之君,今天便来说说这南唐后主李煜以及他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