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方腊仅八员上将,为何能让梁山损失大半好汉?

方腊仅八员上将,为何能让梁山损失大半好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3456 更新时间:2024/1/19 2:28:42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年少时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吧!在这部小说之中有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还有众多的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其中故事情节更是让人心血澎湃,不过,可惜的是梁山好汉起义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而导致这场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梁山好汉被招安之后派去征讨方腊

在这次战役中,众多武艺高强的梁山好汉纷纷雨落,这也是自梁山起以来遭受的一次最大的重创,可话说方腊那边仅仅只有八位大将,为何能杀掉过半的梁山好汉呢?

我们都知道在梁山起义接近尾声的时候,这108位梁山好汉并没有成功推翻宋朝的统治,反而在首领宋江的带领下选择被朝廷招安,这样的结局可能是很多小伙伴在阅读《水浒传》这部书中颇感遗憾的一点,而在被招安之后,梁山好汉并没有得朝廷的善待,虽然表面上看似是将其重用,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就是把这群武艺高强的起义军当做炮灰来使用。

就比如在这之前先后被派去平定辽国的入侵、随后又去征讨王庆和田虎的反叛,从这两次重要的战役来看,朝廷就是想通过这些消耗战役来削弱梁山起义军的实力,这样一来,既能够解决国内的一些战乱隐患,又能够极大地削弱梁山的实力。

可让朝廷没想到的是,在经历这多次的战役之后,梁山好汉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削减,只不过是军队的数量方面存在着伤亡而已,而那些身怀绝技的一百单八将却少有折损。

无奈之下,朝廷又派宋江等人去征讨方腊,要说方腊在当时可绝对是一个硬钉子,同时也是当时宋朝的心头大患,这股势力相当于当年梁山好汉起义时一样,所以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朝廷也好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不管哪一方是胜是败,最后的赢家都是宋朝的统治者,而这次也还真就遂了宋朝的心愿,征讨方腊一站梁山好汉折损了七十余位大将,这才勉强打败了方腊,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可这次战也不免让很多读者心生疑惑,因为方腊这边仅仅只有八名拿得出手的大将,而梁山这边可是有一百多号英雄好汉,为何双方在实力的巨大悬殊的时候会是这样的结局呢?方腊的这八位大将又凭借什么能够杀掉数量过半的梁山好汉呢?对于这一疑问很多历史学家在分析过后声称:方腊手下的大将能够做到这一点没有难度。

要说我专家,我学不会,主要是因为方腊手下的这八位大将个个身手不凡,甚至可以说是有着一副当官万夫莫开之勇,就比如方腊手下排名第一的大将名叫王寅,在征讨方腊一战之中,梁山这边孙立黄信等五个人合力才将其杀死,可见王寅这个人究竟是有着怎样的战斗力。

排名第二的邓元觉,以一己之力抗衡鲁智深武松两人,而且双方势均力敌,邓元觉完全没有处于下风,只可惜双拳难敌四手,在双方打的几十个回合之后,邓元觉也因体力消耗过大,最后被这二人合力斩杀。

而排名第三的南离元帅王宝,手持披风刀一人就斩杀了梁山的五位好汉,邓飞等人都是死在他的手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的实力究竟是怎样,而四大元帅之中的司行方以及厉天闰两人也斩杀了梁山好汉之中的多位英雄,最后二人分别被卢俊义逐个击破,这才因此丧命。

要不是像卢俊义这种一等一的大将出面抗衡方腊手下的这四大元帅的话,那么想必梁山好汉在这次战役中伤亡会更加惨重,而这些资料来看,方腊手下虽然只有八位大将,但是他们每一个人是能够凭借一人之力斩杀数位英雄,如果不是梁山好汉在数量方面有着绝对优势的发展,那么方腊所带的起义军队为必会被宋江所打败。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就会好奇了,梁山好汉有一百多位,其军队实力也没有比方腊差到哪里去,为何在双方交战之后宋江这一边打得如此吃力吗?难不成是梁山好汉这边在被招安之后实力大减吗?其实探究者背后的原因是有着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的。

首先这第一点就是方腊的起义军队有着相对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他起义之后也和曾经的宋江等人一样,是想要推翻宋朝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的,而当时的宋朝也的确是腐败不堪,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支持方腊的起义,反观宋江这边,他早已经被朝廷招安,所以也就不会有更多的百姓去支持和拥护宋江。

其次就是从军队的作战部署以及一些策略方面来看,别看方腊也是草莽出身,但是他手下的这些将领可不像宋江这边都是一些江湖人士或者名不经传的人物。

他手下的这几位大将,要么是曾经担任一方长官的将领,要么就是身居要职的官员,所以他们在制定政策以及排兵作战方面要远比宋江更高明,这也就导致宋江这边即便有军队数量的优势也难以讨到什么好处。

最后就是宋江这边打起仗来比较零散,没有团结一心的信念,更没有统一的部署安排,因为他手下的这些人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能人异士,因为个个都身怀绝技,所以性格方面也比较高傲。

就算是宋江或者是吴用下达了作战指令,他们也未必会听从,很多时候更喜欢单兵作战,不会注重整体的协作,简单来说,这些梁山好汉更喜欢意气用事,想在战斗之中建功立业,只可惜到最后论单兵作战能力不及方腊手下的这些大将,纷纷殒命。

总的来说,宋江在征讨方腊这一战中损失惨重是有着很多的原因的,并不是说宋江等人轻敌或者是在制定战略方面有什么重大的错误,而是方腊这支势力的确是足够强悍。

虽然说这场战争最终还是宋江等人取得了胜利,但是因为其损失惨重,再后来宋朝的统治者也过河拆桥,宋江等人被赐毒酒或者是被变相的赐死,到了这里,这部小说也算是向读者暗示了梁山好汉起义注定失败的结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方腊

更多文章

  • 如果宋江与方腊联手抵抗朝廷,能否推翻宋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方腊

    《水浒传》年,宋江等群雄集结梁山,与北宋朝廷屡战屡胜,但最终还是选择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随后北宋朝廷派出梁山好汉南征北战,而最初的辽国征伐还是比较顺利的,毕竟损失不大。后来,攻克方腊,梁山好汉伤亡惨重。方腊虽然最终被擒拿下,但也是一场惨烈的胜利。那么,话说回来,如果宋江率领梁山军和方腊联手反抗朝廷,

  • 远征方腊梁山好汉死伤过半,到底谁才是他们最大的苦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方腊

    话说《水浒传》中宋江等人接受诏安后便作为徽宗皇帝的部队开始征讨他刻在大殿上的四大寇,远征辽国揍得他们哭爹喊娘,歼灭田虎王庆,不损一兵一卒,但是到了江南遇到方腊,梁山好汉们仿佛遇到了克星,损伤十之七八,仅方腊的大将石宝和庞万春就杀了梁山好汉十几个。那他俩谁杀得梁山好汉最多呢?南国四大元帅——南里大将军

  • 武松单臂擒方腊,正史上,擒方腊的人比武松还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学生标签:方腊

    方腊的结局,不管是在电视剧、小说,还是正史中,都比较惨。电视剧中,武松单臂擒方腊,堪称水浒终极之战。武松此战丢了一条胳膊,方腊则被武松像打老虎一般,给活活打晕了过去。古有霸王举鼎,武松则是怒吼着,用单臂高高举起了被擒的方腊。而在小说原著中,方腊则是在逃跑途中,到山坳的一处草庵找吃的,正好遇到了追赶而

  • 武松单臂擒方腊,其实找到方腊的是他,大家耳熟能详的南宋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方腊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水浒传电视剧,电视剧中最后江南贼首方腊的结局是被武松找到单臂抓住的,也显示出了武松的英勇,当然了,水浒传毕竟是演艺,不能当做真正的历史来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方腊造反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真正找到方腊的人又是谁呢,其实也是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南宋名将。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

  • 辽代历史上的皇太叔之乱,是耶律重元被两朝皇帝忽悠的结果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耶律重元

    历史百科第220127期:皇太叔上一回,我讲了一个皇帝身边比较悲惨的角色-皇太弟,本期再聊聊皇储的另外一种,他们叫“皇太叔”。皇太叔顾名思义,就是当朝皇帝的叔伯辈的人,被立为一国之储君,当然和皇太弟同样应该是经过册封仪式的。例如,东晋权臣桓温废皇帝司马奕,而改立其叔祖父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并没有经过册

  • 天龙八部中,皇太叔耶律重元为何要谋反作乱?看看皇太叔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耶律重元

    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之中,金庸先生讲述了一段乔峰帮助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平叛的故事。当时,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带着乔峰以及少数亲兵外出行猎,结果没想到国内皇太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儿子楚王乘机犯上作乱,要不是乔峰出手擒贼先擒王的话,或许耶律洪基难免被弑杀。或许很多人不明白,耶律洪基对皇太叔耶律重元厚待有加,为什么耶

  • 李谅祚13岁时爱上嫂子,为娶她杀了她全家,王朝却因她变得更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李谅祚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绝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都仰赖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来艰难求生,这也使得统治阶级的地位扶摇直上,慢慢也就形成了严格鲜明的等级制度与阶级观念。处于统治阶级食物链最顶端的当初位居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那个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困苦的底层劳动人民思想封建愚昧,皇

  • 狡诈腹黑的李谅祚为何赢得毅宗庙号?为何没能根除外戚擅权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谅祚

    导读:西夏作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雄踞西北将近两百年,从原始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度,西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于中原文明融合,在西北已经逐渐贫瘠的土地上,生生地与辽、金、宋三足鼎立长达百余年。尚武的民族性格、彪悍的战士、与中原同样的定居和农耕,让西夏、辽、金成为与中原宋王朝鼎立百年的政权。游牧与中原儒家文明的

  • 李德明为什么要从西平府迁走?

    历史人物编辑:同舟风雨标签:李德明

    定难政权的第一座政权中心是夏州(还不能称为都城),其实这三个基本条件一个都不符合。说到政治,它是离党项最大的敌人大宋关中防线很近,可问题是太近了,几乎就在大宋的鼻子底下。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被吃掉也就看大宋的胃口好坏了。经济上,连党项人自己都承认夏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它曾经唯一的优势就是

  • 得陇复望蜀,夏州李德明父子侵吞甘凉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李德明

    谋取甘凉,其实是德明的父亲李继迁定下的目标。在西部,不但有吐蕃六谷部,还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曹氏政权,大中祥符八年【1015】,吐蕃宗哥的唃厮啰政权也悄然崛起,情况也是错综复杂的。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除了盛产良马还产玉器、镔铁、剑甲、琉璃器等,怎么不被李继迁李德明父子垂涎呢。蚕食甘州为了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