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士程:一生痴情,一条命,败给了一首钗头凤

赵士程:一生痴情,一条命,败给了一首钗头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君读史 访问量:3735 更新时间:2023/12/6 13:35:42

我叫赵士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我生活在南宋,出生于皇族,是一名宗室子弟。我是太宗的五世孙,我的父亲是嗣濮赵仲湜,我自己后来也受封为永嘉郡王。

也许很多人会羡慕我的出生和地位。可是我自己却只想苦笑。

这一切有什么用呢?我还不是输了我爱的女人——唐琬!我用尽了一生的痴情,甚至搭上自己的命,最终却比不上陆游写的一首《钗头凤》!

可悲!可叹!

如果要用一首歌来形容我的话,要么是《凉凉》,要么是《一直很安静》,特别是那句“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扎心。

就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多余,然而,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我又能如

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吧!

初见倾心

那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午后,我独自一人在沈园散步。

走累了,我便坐在亭中休憩,歪着脑袋一边吹风,一边看柳枝随风摇曳的身姿。

对我而言,这样的闲暇时光已经是人间理想。

然而,一秒后,我的理想便被刷新了!

那是一个梦一般的幻影,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仙子。她一身素白衣衫,款款自桥上步来,裙裾随之轻轻飘飖。那一刻,我的心随之泛起了阵阵涟漪,我不能自已。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体味到了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意境。原来世间当真有一种美,可以美得令人窒息、令人魂牵梦萦。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一见钟情!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我的视线。然而,那惊鸿一瞥却在我心上刻下了永久的烙印。

情深缘浅

往后的日子里,我几乎日日出入于沈园,只盼着能有机会再与她相见!

我是幸运的,终于被我给等到了;

我是不幸的,她早已嫁作他人妇。

当我知道她叫唐琬,是陆游的妻子,两个人郎才女貌,琴瑟和鸣时,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不过,我还是选择了祝福他们!

山阴这个地方,说大也不大。唐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素有才气,是山阴的士族们争先想娶的良妻。早听闻,陆家以一支家传的凤钗作聘,求得唐氏女。

我真傻,那时候还把这个事情当无关紧要的新闻八卦来听。如今才知道,那一刻,终结的是我的痴心妄想!

我在沈园里,远远的看着他们夫妻二人。

当我看到心爱的女人满面春风的朝着别的男子微笑,口中似乎在喊“官人”时,我的心还是疼的。

如果心碎是有声音的话,我此时的心碎该是咔嚓一下裂成两半,还是噼啪一声碎成一块一块?

罢了,既然情深敌不过缘浅,我便放弃了。从此不再踏足沈园。

我只盼我心爱的女孩,岁月静好!

黯然神伤

我曾经听人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否则往后你遇到的所有人都将黯然失色。

确实如此,我遇到了那样一个惊鸿的女子,她那顾盼间的风姿,便足以让我牢记一生。

哪怕没有机会,我也久久不能释怀!

我清楚的明白,她的心间早有所属,哪怕我拼尽全力,也成不了她的良人。

此后一年间,我常从旁人处听得务观夫妇是如何甜蜜,如何幸福,两人男才女貌又是多么天作之合。

我羡慕,嫉妒,心痛,但更多的却是祝福。

他们一个是我欣赏的人,一个则是心间梦畔缠绵不去的人儿,我虽不幸,却默默祝福着他们的幸运。

只不过: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我就一辈子唱独角戏!

事与愿违

陆游和唐琬离婚了!

这世事终究太过无常变幻,我没能想到,再听得两人的消息,已是乐昌分镜,连理分枝。

哪怕是唐琬那么好的女孩,竟然也能被休回娘家!我不能理解!

打听之下得知:是陆游的母亲勒令陆游休妻,他无法与母亲正面抗衡,最终听了母命,负了唐琬。

关于陆母为何非得叫儿子休掉儿媳,理由据说有以下几点:

陆游整日与唐琬卿卿我我,不思进取,荒废学业。陆母认为唐琬不孕,不能传宗接代,因为她无所出。陆母认为唐琬克陆游

这些原因,我听着都很愤怒。才结婚还没有几年,怎就能说不孕?不孕也可以纳妾啊!荒废学业,那么从此好好学习便可以了!说白了,还是婆婆自己不喜欢儿媳,不能容她!

可是陆游竟也遵从。我虽知晓他一定有苦衷,却仍是无法阻挡心中愤怒。

那原是我珍重万分放于心尖的女子,却遭到如此不公待遇。我从前甘心放手,是以为两人情谊深厚,陆游也必会好好珍惜这段情感。

可如今,结果竟然是这样!陆游不仅休妻,还很快另娶!

而唐琬呢?她独自一人,携着一纸休书垂泪回到娘家,饱受他人不公非议!

这叫我如何能够不管不顾?

我虽然也娶过妻子,但是妻子早逝,我早已做回单身狗。

如今,我丧偶,她离婚,叫我如何能没有想法?

我在心中默默许下誓言:这一生一世,非唐琬不娶。倘最终不能如愿,我的心间也会永远惦念着她,不弃不离。

求娶唐琬

我带着聘礼去了唐家,诚心求取唐琬。

那时候的她,在打击之下面容十分憔悴!

唐家长辈问我为何要自降身份,求取弃妇。我将心事和盘托出,许诺一生一世对唐琬好!

长辈们终究是同意了!

我家的长辈们也对我进行了阻止。他们说我作为皇室后裔,身份清贵,怎可与一个下堂之妇成婚?

人言虽可畏,可我不在乎。人的一生,总是有失才能有得。为了唐琬,什么家世,什么门第,什么流言,什么蜚语,我都可全然忘却。

我非她不娶,也没人奈我何!

只是,当我问唐琬本人时,她却并没有给我什么答案。

我们还是成婚了!

在我一意孤行的坚持和唐家长辈的撮合下,唐琬成为了我的妻。

我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远胜于从前陆游给她的那一场。

然而,揭下盖头的那一刻,我还是看到了一张强忍着悲伤的脸庞!

婚后生活

结婚之后,我对琬妹百般宠爱。

只要是她喜欢的,我便都会给她找来。

我知晓她心中仍旧牵念着陆游,我不怪她。眷怀故人,本就是人之常情。我相信自己的执著与痴情,终有一日会打动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琬妹渐渐变得爱笑了,也对我敞开了心扉。

她会与我一起赏风赏月,读书下棋,也会开一些小玩笑。

我没有什么大的追求,我只想守着两个人的生活,用坚实的臂膀为心爱的人撑起一方晴空,流年安稳,岁月静好。

于是,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七年的幸福生活!

沈园相会

命运总是不甘静寂,喜欢用那一双覆雨翻云的手,搅扰得人难以安定。

那一日,我携着琬妹同游沈园。

蜂飞蝶舞,芳草葳蕤。我俩的心情都很好,一路随意说些闲话。

却不知何时,她的声音成了一片空茫。我抬头看她,神情异常悲戚,目光只定定地望着不远处一名男子的背影。

男子似有所感,转身,是陆游。

我的心忽然痛得不能自已,七年了,我们相守了七年,却终究抵不过两人这一瞬间。

该说是讽刺呢还是好笑?

我苦笑一声,眼角恍惚有泪。

身旁唐琬的身子微微颤动起来,她的脸上满是惊惶无措。我勉强平定了心绪,牵起了她的手,同她笑笑,想给她一点力量。

对面的陆游亦是心绪不宁,百感交集。

于是,我们三人就这样一起呆呆傻傻,任由画面凝固着!

还是琬妹最先缓过来,她收拾心情,为我俩做了引荐。我与陆游寒暄了一二。

真是尴尬,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情敌间早已互相在心中大战三百回合。但还是假装初次认识。

我敢说,这次碰面绝对是史上最尴尬的!

假装大方

分开以后,我们那天正好在沈园有饭局。我看琬妹依旧若有所思,心绪不宁,仿佛很想见一面陆游!

于是,我这个中国好丈夫在读心成功后,就开口了。

我说:“琬妹,你若是想的话,可以给陆公子送点酒和点心过去,毕竟你们也许久未见了。”

我想着,她应该会拒绝。毕竟我们这七年也很幸福。我不相信我这个老公永远比不上前夫。

结果,我失算了。琬妹真的过去了。

当时我的心,真的是被千刀万剐。

不一会儿,她回来了。我的心才尘埃落定。

那天,我们一起回家时,都没有说话。她好像在哭,我也在哭。

不过,日子还得继续,就算她放不下,日子也还得继续。

魂断《钗头凤》

那天,我们夫妻所经历的风雨还不是全部。

我以为一切已经足够残酷,事实上却远远不止!

陆游也是放不下这段情的,他不甘心自己的前妻能够甘心为别人妻,哪怕他已经再娶,生了一堆孩子。

他满怀怨怼,提笔挥毫,在沈园墙上题下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他这是啥意思?他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虽然他的词一往情深,可是他知道一切已经过去了吗?难道他想要看到的是自己儿孙满堂,唐琬独守空房吗?

我看了这首词后,再也不敢带琬妹去沈园了。

然而,一年多后,琬妹竟然独自去了沈园。她终究还是放不下她爱的陆游!

她在沈园的墙上和了一首《钗头凤》,诉说着有情人不得眷属的凄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她在陆游解释!

她爱他!她爱的只有他!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这是琬妹给陆游最好的解释,对我而言却是最残酷的!

她是装的!原来这些年的幸福,她都是装的。她只是怕我多问,只是怕我担心!但是她不快乐,没有陆游,她一天也没快乐过!

和完《钗头凤》,琬妹回家后一病不起,不久后便离我而去了。

我认输了

琬妹死了!

也许她早就死了,在离婚那一刻,她的心死了,如今,身体也死了。

可是我呢?我算什么?

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可悲!我用尽一生的痴情,到头来敌不过陆游一首《钗头凤》!

她在陆游的词里读到了爱,却没有从我的痴情里读到!

我输了,一败涂地!

她死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沈园。

纵使她不爱我,我还是深爱着她。她在世时我未纳妾,她死后我不复娶。

再后来,我连山阴都不想待,我怕我想她!

最后我去福州任宗正司,两年后去世。死前,我脑海间再一次浮现起了那个一身素白衣衫的女子,她姿容清丽,款款自桥上步来,裙裾随之轻轻飘飖。

情之一字,最是动人,也最能伤神,可我甘愿赴身,虽死不悔。只愿后世痴情男子不似我这般可怜!

“呵!”我的故事讲完了,我轻轻笑了,缓缓闭上了眼睛。

标签: 赵士程

更多文章

  • 曹玮为何会预言李元昊是宋朝的祸患?只因他小时候做了这样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侃侃谈V标签:曹玮

    曹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在公元973年出生于河北真定的一个将门之家,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第四个儿子,曹玮在北宋军中任职四十余年,十分善于用兵,在军中威望非常大,因此被后人称之为“曹武穆”。曹玮在早年时期就十分有远见,他曾经向人预言过当时只有十多岁的李元昊长大后必定是宋朝的祸患,结果十年后李元昊便

  • 曹彬之子曹玮,如何承袭将门风骨,维护赵宋王朝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曹玮

    引子曹玮是北宋开国将领曹彬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成长为了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曹玮出生在将门之家,从小便有勇有谋,喜爱读书,通晓古代兵书谋略。在他的少年时期,他就曾经跟随父亲在外任职,因此体会了战场的残酷。在宋真宗继位之后,他被调任渭州,在此期间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认可。在他知

  • 《燕云台》原著:耶律李胡和耶律喜隐两父子的皇位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孤灯点青丝雪标签:耶律李胡

    #电视剧燕云台#在《燕云台》中,对皇位最渴望的无疑是耶律李胡和耶律喜隐两父子了,他们内心对皇位的渴望,已经到了不可抑止的地步。他们这一家一生都是为争皇位而活,也为争皇位而死,一直到把14岁的耶律留里寿的命也搭上了,耶律喜隐才幡然醒悟。如果他不曾坚持着他的野心,如果他能够隐藏他的野心,或许他能够比耶律

  • 被亲妈坑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耶律倍:从模范青年到饮血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耶律倍

    1. 据史书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国皇太子耶律倍,性格喜怒无常,经常用残忍的手法折磨下人,比如挖去他们的双目。他还有一个极为变态的爱好,那就是喝人血。他的姬妾们,往往被他强行抓去,然后在手臂上刻洞,供他吸食。这种种恐怖的行为,让他众叛亲离。然而在多年以前,耶律倍的

  • 入错行的不止是宋徽宗,在他之前还有契丹“让国皇帝”耶律倍

    历史人物编辑:白丁寻史标签:耶律倍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可谓妇孺皆知,书中两位男主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来自于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王朝灭亡的“靖康之耻”(1127)。 宋徽宗名赵佶,号“宣和主人”,其“瘦金体”和花鸟画等艺术造诣,较之于其低下的帝国治理水平,判若云泥。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赵佶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皇

  • 北宋史上鲜有的边境战争胜利之战:文人王韶熙河开边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王韶

    宋王朝自建立伊始,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先唐藩镇之祸,在“杯酒释兵权”之时就定下崇文抑武之国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他在平定晋地北汉割据政权之后,曾经发动了收复石敬塘割与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之战,惜乎是战由于赵光义的指挥失误,宋军不但没有收复任失地,而且损失了大批的精兵良将,由北汉政权投降过来的杨继业就是在

  • 王韶拓边二千里,收复熙河六州,为何被人漠视?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王韶

    谈到宋朝的军事,史书上往往给予了弱宋之名。即便是在民间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宋朝名将,在北宋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多数都是在南宋时期。而在这些名将之中,拿得出手的战绩也非常稀少。即便是名闻遐迩的杨家将、高家将,真正值得史书称道的战例也少之又少。在宋神宗以前,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负多胜少,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还是狄青

  • 王韶的平戎策被宋神宗采纳,为何仍遭到各方阻挠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王韶

    宋神宗是北宋最为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除了推动变法改善了宋朝的国力,也在军事上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宋神宗在熙宁年间采纳名将王韶的《平戎策》的建议,拉开了熙河开边的序幕,使宋朝版图在宋太宗赵光义之后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扩张。历史上对熙河开边有着各种的争论,尤其是对名将王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

  • 王韶的河湟开边,对北宋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王韶

    北宋建国之后,逐渐消灭了全国的割据政权,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割据的状态,若说是在军事防备等方面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必然是石敬瑭拱手相送的燕云十六州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为得到契丹的支持,不惜认贼作父,割地求荣,对契丹是百依百顺,每每书信皆用表,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则为

  • 吕惠卿被贬官后,为何宋神宗又同意王安石罢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吕惠卿

    宋神宗熙宁末年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再次遭遇到巨大的打击,继变法派的二号人物吕惠卿被贬官外放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也自请辞去宰相之位。如此以来,变法派两位重要的领袖都离开了朝廷中枢,新法的推行面临着半途而废的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出现,历史学者们众说纷纭,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很多人认为是保守派的势力太大,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