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彬之子曹玮,如何承袭将门风骨,维护赵宋王朝统治

曹彬之子曹玮,如何承袭将门风骨,维护赵宋王朝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照国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3/12/14 12:17:27

引子

曹玮是北宋开国将领曹彬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成长为了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曹玮出生在将门之家,从小便有勇有谋,喜爱读书,通晓古代兵书谋略。在他的少年时期,他就曾经跟随父亲在外任职,因此体会了战场的残酷。在宋真宗继位之后,他被调任渭州,在此期间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认可。

在他知镇戎军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方式招纳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打败李继迁的入侵,甚至还在此地修建军事基地,牢牢捍卫着宋朝的统治,使边疆地区得以稳固。李继迁去世之后,他曾经建议趁机消灭李氏政权,但是没有获得准许,于是他便带领军队前往河西地区。在他的一生中,多次为北宋王朝立下

悍马功劳,曾经抵御吐蕃入侵,大败西夏军队,可谓是一位难得的将帅之才。他担任将军的四十多年里,在这期间没有失职,因此曾经有人这样赞扬他“平居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

根据历史记载,曹玮出生在宋太宗统治时期,是北宋著名开国将领曹彬的第四个儿子。在曹彬担任

天平军节度使的时候,曹玮也在军中任职。但必须要强调的是,他并不是依靠着父亲的庇护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他有勇有谋,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将帅之才。在宋太宗统治时期,党项人李继迁就已经在积累力量,并多次骚扰宋朝边境,宋朝朝廷也多次派遣李继隆等将领出兵,但都无功而返,朝廷只好放弃一些边境重镇。

而一直镇守在边疆地区的曹彬自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在他临终之前,皇帝还询问他哪个儿子可以重用,曹彬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曹玮可以。于是皇帝立马召见曹玮,并任命他为渭州知州,要知道这个时期的曹玮年仅十九岁。在他担任渭州知州期间,他治军严明,对违犯命令的人严惩不贷,并擅长利用间谍获取敌军的消息,显得极为老成。他也凭此得到了皇帝的欣赏,逐渐在朝堂中拥有一些定位。

景德元年,突然传来李继迁去世的消息,曹玮立即上奏皇帝,希望能够趁此机会攻打其部落。但是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非常狡猾奸诈,为了保全自己,竟然卑躬屈膝,并献上了大量的奇珍异宝来讨好皇帝,而朝廷也想通过诏安的政策来稳定边界,因此放弃了这个机会,从而酿成了大祸。而这个时期那些河西大族的一些部落纷纷想要归顺宋朝,但是其他的将领十分犹豫,害怕因为收纳他们得罪李德明,只有曹玮亲自率兵前往,将其接纳,从而削弱了李氏家族的力量,而李德明也害怕曹玮的威名,而不敢多加挑衅。不久之后曹玮又和其他将领共同配合之下大败一少数民族,并使之灭亡,导致陇山地区的蛮族纷纷主动臣服。

曾经河湟地区吐蕃族的首领带领军队到达了廓州,想要在此召集更多的人马。不久之后在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后,他又前往另一座城池继续着这样的行为。势力越发壮大的李立遵已经不满足现今的地位,要求朝廷为他升官加爵,宋朝朝廷对此犹豫不决。知道此事的曹玮却对此强烈反对,认为此人野心勃勃,如果今天满足了他的要求,那么明天还会有其他的要求,再说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若是答应了他,那么则会导致皇帝颜面受损。

这次皇帝接受了他的要求,拒绝了李立遵,导致李立遵大怒,直接集结军队三万多人准备入侵宋朝。军队还没有到来,边疆地区已经谣言四起,形势十分紧急,曹玮也在积极的准备战斗,请求皇帝增兵。但宋真宗却认为曹玮害怕,甚至想要派人替换他。好在在宰相的劝说下,曹玮才能够继续带领军队。

结语

李迪曾言:玮知唃厮罗欲入寇,颇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且玮有谋,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出生在一个将门世家,再加上父亲在朝廷中的威望,如果曹伟没能继承父亲的衣钵,那么或许等待他的将是世人的谩骂。但是好在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军队拥有了声望,并被皇帝看在眼中得到了皇帝的欣赏重用。与父亲一样,他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始终替赵氏家族保卫着江山,实属是一代忠臣。

参考资料:

《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六》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曹玮

更多文章

  • 《燕云台》原著:耶律李胡和耶律喜隐两父子的皇位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孤灯点青丝雪标签:耶律李胡

    #电视剧燕云台#在《燕云台》中,对皇位最渴望的无疑是耶律李胡和耶律喜隐两父子了,他们内心对皇位的渴望,已经到了不可抑止的地步。他们这一家一生都是为争皇位而活,也为争皇位而死,一直到把14岁的耶律留里寿的命也搭上了,耶律喜隐才幡然醒悟。如果他不曾坚持着他的野心,如果他能够隐藏他的野心,或许他能够比耶律

  • 被亲妈坑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耶律倍:从模范青年到饮血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耶律倍

    1. 据史书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国皇太子耶律倍,性格喜怒无常,经常用残忍的手法折磨下人,比如挖去他们的双目。他还有一个极为变态的爱好,那就是喝人血。他的姬妾们,往往被他强行抓去,然后在手臂上刻洞,供他吸食。这种种恐怖的行为,让他众叛亲离。然而在多年以前,耶律倍的

  • 入错行的不止是宋徽宗,在他之前还有契丹“让国皇帝”耶律倍

    历史人物编辑:白丁寻史标签:耶律倍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可谓妇孺皆知,书中两位男主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来自于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王朝灭亡的“靖康之耻”(1127)。 宋徽宗名赵佶,号“宣和主人”,其“瘦金体”和花鸟画等艺术造诣,较之于其低下的帝国治理水平,判若云泥。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赵佶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皇

  • 北宋史上鲜有的边境战争胜利之战:文人王韶熙河开边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王韶

    宋王朝自建立伊始,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先唐藩镇之祸,在“杯酒释兵权”之时就定下崇文抑武之国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他在平定晋地北汉割据政权之后,曾经发动了收复石敬塘割与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之战,惜乎是战由于赵光义的指挥失误,宋军不但没有收复任失地,而且损失了大批的精兵良将,由北汉政权投降过来的杨继业就是在

  • 王韶拓边二千里,收复熙河六州,为何被人漠视?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王韶

    谈到宋朝的军事,史书上往往给予了弱宋之名。即便是在民间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宋朝名将,在北宋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多数都是在南宋时期。而在这些名将之中,拿得出手的战绩也非常稀少。即便是名闻遐迩的杨家将、高家将,真正值得史书称道的战例也少之又少。在宋神宗以前,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负多胜少,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还是狄青

  • 王韶的平戎策被宋神宗采纳,为何仍遭到各方阻挠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王韶

    宋神宗是北宋最为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除了推动变法改善了宋朝的国力,也在军事上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宋神宗在熙宁年间采纳名将王韶的《平戎策》的建议,拉开了熙河开边的序幕,使宋朝版图在宋太宗赵光义之后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扩张。历史上对熙河开边有着各种的争论,尤其是对名将王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

  • 王韶的河湟开边,对北宋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王韶

    北宋建国之后,逐渐消灭了全国的割据政权,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割据的状态,若说是在军事防备等方面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必然是石敬瑭拱手相送的燕云十六州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为得到契丹的支持,不惜认贼作父,割地求荣,对契丹是百依百顺,每每书信皆用表,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则为

  • 吕惠卿被贬官后,为何宋神宗又同意王安石罢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吕惠卿

    宋神宗熙宁末年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再次遭遇到巨大的打击,继变法派的二号人物吕惠卿被贬官外放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也自请辞去宰相之位。如此以来,变法派两位重要的领袖都离开了朝廷中枢,新法的推行面临着半途而废的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出现,历史学者们众说纷纭,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很多人认为是保守派的势力太大,给

  • 宋神宗下令罢废新法,为何又听信吕惠卿恢复新法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吕惠卿

    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非常坎坷,不但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扰,也经历了多次波折,整个过程异常艰难。尤其是在郑侠借用熙宁六年的北方大旱上书《流民图》后,熙宁变法遭受第一次重创,几乎到了被罢废的边缘。当时宋神宗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以冯京为代表的保守旧党势力的逼迫,他们甚至请出了后宫的曹太后

  • 吕惠卿并未背叛王安石,两人的“仇怨”事出有因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吕惠卿

    谈到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就一定不能错过吕惠卿这个重要的人物。他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二号角色,也是王安石的重要副手,在变法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宋朝后来延续数十年的新旧党争,便是从吕惠卿身上开始的。虽然新党将王安石作为精神领袖,实际上吕惠卿才是新党真正的创始人。然而在变法之中,吕惠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