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德昭:两次错失皇位成遗憾,九世子孙称帝了遗愿

赵德昭:两次错失皇位成遗憾,九世子孙称帝了遗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虫侃历史 访问量:1044 更新时间:2023/12/15 14:29:18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接连错过皇位两次,那是否是致命的?

答案是肯定的,每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经历无数动荡与局促,最著名的大概是九子夺嫡而胜利的雍正皇帝。而赵德昭赵匡胤次子,一个善于文韬武略又具有深谋远虑的储君人选,却2次错失皇位,时局动荡,最终导致自杀身亡。

赵匡胤投奔后周世宗柴荣麾下,在显德七年,受命抵御契丹与北汉联军,旋即在陈桥发生兵变,被拥立为帝,回京后逼迫后周世宗退位,改国号为宋。 自古立储君也是皇家大事,赵德昭善于领兵作战,而且文韬武略都很精通,颇有赵匡胤之风。而且赵匡胤也有意培养,赋予他兵权,任命节度使。

赵德昭深受父皇喜爱,且有治世之才,是储君的最佳选择。但是赵匡胤认为自己年富力强,没有立国本之念,顾没有册封赵德昭为储君。

登基十六年后,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醉酒,两人商讨国家大事,将所有侍从赶出。半夜,房间突然出现打斗的声音,侍从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敢贸然闯进屋。

过了一会,赵光义自己出来,告诉众人,皇帝去世,且将皇位传给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事件的烛影斧声。

赵光义编造谎言,称赵匡胤临死之前与自己有过遗言,称让自己做皇帝,等自己百年之后由赵匡胤的后人来登基。虽然赵德昭知道遗言是假,但是赵光义对自己已显露杀意,自己只好作罢。这就是赵德昭第一次错失皇帝之位。

赵光义登基后急于令众臣信服,便御驾亲征,宋军一举歼灭北汉,中原,此时士气高涨,但是赵光义并没有进行褒奖,使得底下将士没有积极作战的动力。而赵光义还想攻破幽州之后再行赏赐。结果在幽州城外大败,赵光义也受了伤,驾车逃走。

赵德昭也在军中,他重新制定谋略,顽强抗敌,最终扳回一城。赵德昭深受三军战士拥护,而且此时赵光义也不知在何处,但是赵德昭不确定局势也不敢登位,至此错过了第二次登上皇位的机会。

回到京师后,由于大败,赵光义大怒,连之前获胜的战役中的战士也不嘉奖,引起了广大将士的不满,军心涣散,传到赵德昭耳中,他决定替将士们讨封赏。

于是他向赵光义提议论功行赏,赵光义听此言便说今日朝堂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你想当皇帝就直接说。赵德昭心中大惊,听出杀意,回到家之后日夜忧心,最终自杀,赵光义念其有功被追封为魏王。

金兵攻破开封后,赵光义之子赵构登基,由于战乱未有子嗣,便从赵匡胤一脉物色太子,立赵眘为储君,后登基。皇位传到赵扩时,他的八个儿子都先过世了,无奈从赵匡胤另一脉也就是赵德昭后代中选择储君,赵德昭九代子孙赵昀最终登基,为宋理宗

时隔245年,赵德昭九代子孙赵昀最终称帝,也算了却先祖意愿,宋理宗赵昀在位期间灭金,收复中原,宋朝的发展一度达到中兴。

标签: 赵德昭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立为太子,只能说没有时间了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赵德昭

    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一个问题,赵匡胤为何不立儿子为太子,以及赵光义是不是篡位登基,所谓烛影斧声到底是真是假。这件事情如果用简练的话来推理的话,赵匡胤最初确实立的是弟弟赵光义为继承人(开封府尹)。而随着地位的稳固,和儿子的长大成人,赵匡胤却有改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的意图,不过此时赵光义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赵

  • 赵匡胤去世,长子赵德昭为何自刎而死,赵光义只评价了6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后,紧急回到开封城,控制了后周幼主和大臣,从而开启了宋朝的天下,在整个政变过程中,有两个人是赵匡胤最得力的助手,一人是心腹赵普,此人后来被封为宰相,权倾一时。另一人是弟弟赵光义,此人后来接替赵匡胤,成为宋朝第一任皇帝,庙号宋太宗。然而,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之间,却有说不完的纠

  • 兄终弟及,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赵德昭,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赵德昭

    先不说斧声烛影这事究竟是真是假,先说说“兄终弟及”有没有必要,也就是说赵匡胤到底有没有必要传位给赵光义。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武将,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之后夺走了柴荣的儿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些复杂,武将篡位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哪个武将手里要是有了足够篡位的兵权却不篡位的话,可

  • 赵德昭是否存在翻盘的可能性?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赵德昭

    很多历史爱好者对于北宋初年的兄终弟及表示纠结:有人认为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的表现实在丢人,所以认为赵二当皇帝实在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但也有人认为赵二登基在当时是最优解:毕竟论势力发展,赵大在世的时候,赵二就已经发展了一定的势力。而且当时刚刚距离五代十国结束不久(按:严格来说,十国时期的彻底结束其实是赵二

  • 赵匡胤是不是弟弟赵光义害死的?赵匡胤为何不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咸说历史V标签:赵德昭

    公元960年,身在陈桥驿的赵匡胤被手下拥立,黄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虽然大宋是我国历史中的正统王朝,但它所处的时代,却依然属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麾下有军队,就能称王的时代。赵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还是占了后周皇帝柴宗训年幼(七岁)的光。称帝后的赵匡胤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长子赵德昭

  • 张先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下了最得意的词句,后人评价: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张先

    《古今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有个人对张先说,人们给你起了个雅号,叫“张三中”,因为“心中事、眼

  • 张先好色,80大寿迎娶小姑娘,好友赠诗调侃“一树梨花压海棠”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张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常言道,“自古文人多风流”。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他做了许多男人一生想做却没做成的事,他就是北宋词人——张先。张先年轻时,长得风流倜傥加之才华出众便使得他养成了风流的习惯。一日,他四处游玩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个小尼姑,

  • 风流词人张先:20岁“偷”尼姑,80岁“压”海棠

    历史人物编辑:泪落红妆残标签:张先

    文/林岩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张先一生创作颇丰,著有《张子野词》,收录词作一百八十余首。张先的诗词作品大多反映花前月下的男欢女爱,《古今诗话》记载:有个客人对张先说:“人家都说先生叫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啊!”张先不以为然地说:“为啥不叫我张三影呢?”客人莫名其糊涂,张先解释说:“‘云破月来花

  • 张先所作一首词,意境亦真亦幻,富有神韵!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张先

    张先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居多。《醉垂鞭》是他首创的词调,全词塑造了一个别具风姿的舞伎形象。《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宋代: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开场便是一个特写的镜头,使读者目光迅速聚焦于所写主人公身

  • 张先的一首词,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张先

    《青门引》,词牌名,调见《乐府雅词》及《天机余锦》词。属于小令,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青门引·春思》宋代: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本篇以春日怀人为词旨,上片写词人由暮春季节物象变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