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就引发一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就引发一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地脉动 访问量:1212 更新时间:2023/12/11 2:06:33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一日,床榻上的刘备,对着辅助他几十年的丞相说出了最后的交代,若是阿斗有这君王之姿,丞相辅佐便是;如果阿斗不是这块料,丞相自行决断即可。

刘备将蜀汉的命运托付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就此溘然长逝,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在白帝城停下了脚步。

而闻听主公此言,诸葛亮是涕泗横流,直言只愿为汉室国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在往后的日子更是几度北伐,毕生都在操劳。

而在此之间,刘备的后宫却也并不太平,就在刘备死后11年后,一桩丑闻更是由遗孀吴皇后引出,这是为何?

刘备几位夫人

前半生的刘备,虽说以仁德著名,身边也多有良才美玉前来投靠。然而时运不济,早年的刘备可以说是四处飘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先后在公孙瓒、袁绍、陶谦等人手下做事。

也因此他的几位夫人,跟着刘备也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而在历史上笔墨较多,有名的共有4位,即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穆皇后

甘夫人大家都很熟悉,阿斗的生母,当初赵云护卫的便是她;而糜夫人和刘备手下大将糜芳是兄妹关系,至于孙夫人,东吴孙权之妹,孙尚香是也。

最后这位穆皇后,本名吴苋,因此也被称为吴皇后,是蜀国大将吴懿的妹妹。事实上,吴苋在嫁与刘备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因为夫君刘瑁早亡,所以才寡居在家。

相传吴苋生得貌美如花,仪态万方,有人称其容貌迤逦,可以旺夫,恰好当时孙氏被东吴接走,便有人进谏,纳吴苋为妻。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王,同年五月十二日,吴氏被立为皇后。然而好景不长,没几年,刘备便已去世,这位皇后便再次守了寡。

作为一个女子,两次成婚都未白头偕老,反而丈夫都是先走一步。这样的结局,别说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受到非议,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也依然会被舆论所扰。

也因此,这位吴皇后在刘备去世后,也是小心谨慎,逐渐淡出了权力中心,在后宫中准备颐养天年。

在这一点上,刘禅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对于这个后妈,也是时常过来问安,嘘寒问暖,并吩咐左右,可以让家眷去宫中陪皇太后说说话,解解闷。

也正是这一操作,搞出了一桩丑闻,而这件事便与刘琰有关。

一桩丑闻

豫州之时,刘备与刘琰开始共事,因为二人同宗同姓,刘琰此人也颇有能力,也因此,刘备对其颇为信任,在出席一些重要场合的时候,刘琰也常跟随刘备一起出席。

几年间,刘琰因为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先是被封为固陵郡太守,后来又升为车骑将军,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也正是如此,刘琰的妻子胡氏才可以在正月,进宫向皇太后祝贺请安,在当时,与皇族共度佳节,在上位者看来,是一种恩典与嘉奖。

或许是皇太后平常总是待在深宫,无人与之解闷,太过于孤寂,也或许是与这刘琰的妻子胡氏,实在是太过投缘,总而言之,这位胡氏,一呆就是许久,直到一个月后才回到刘府。

没想到刚回到家中,便遭到丈夫刘琰劈头盖脸的一顿打骂。胡氏心里也是一肚子委屈,自己一个女子,太后下令,谁能违背?而自己的丈夫不仅不安慰,还派人折辱自己,让人用鞋子抽脸,还一纸休书赶出了家门,这样的委屈,谁能受得了?

也因此,胡氏击鼓鸣冤,将回家所受的遭遇统统报官。

然而另外一头,也有两个男人愤怒不已,一个是刘禅,另外一个自然是刘琰了。

先说刘琰,时人一直赞其仪表风度,身居高位许久,自然爱惜羽毛,不肯有污名轻易落在己身,然而自己的妻子胡氏,居然进宫整整一个月,说是去看望太后,哪一家女眷看望太后要一个月?自己头上怕是已经是绿毛龟了。

这些时日,市井传言胡氏与当今皇上有染,刘禅小儿安敢辱我至此?刘琰内心狂怒咆哮,也因此胡氏刚一回家,就派人好一顿修理,然而即便如此,刘琰心中怒气依然难消。

愤而杀之

然而另外一头,刘禅也是愤怒不已,一方面恼怒自己这位母后,做事实在不讲究,给自己留了这么个烂摊子,真是黄泥巴落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这个哑巴亏自己只能默默承受。

另外一方面也是气愤这刘琰,内心想道:“别说我还什么都没做,外面就传得风风雨雨,搞得人尽皆知。还有你刘琰把自己的妻子打成这个样子,做给谁看呢?这样一番操作,你自己脸不要,我这个皇帝还当不当了。”

刘禅也实在是气坏了,指示当地官府受理了胡氏的状告,一番审理之后,做出了判决,“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对整个事情做出了定性,其罪皆在刘琰之上。

也因此,刘琰最后被判弃市之刑,至此,整个事件彻底落幕。复盘整个事件起因结果,看起来竟有些戏剧,谁能想到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为一场简简单单的入宫朝见,只能说时也命也。

这一场风波中,吴皇后虽然并非直接推手,却也终究难辞其咎,也因此,在这一场事故之后,大臣女眷入宫敬贺的习惯渐渐开始取消,即便有也宫禁森严,一般从不过夜。

而事件中的两位男子,刘琰,从一开始的公卿之身统领大军的车骑将军,到最后阶下之囚,身首分离,不过月余,人世间的际遇变幻实在是令人捉摸不定。

陈寿在评价刘琰时讲道:“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对他的处境下了定义,认为刘琰最终的结局,都是自己口无遮拦,咎由自取而已。

至于这场事件中刘禅的表现,也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杀伐果决,毫不拖泥带水,直接将刘琰这一位可以称得上国家栋梁的将军,毫不迟疑,定期死罪,可以说是相当有魄力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们,对这件事是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标签: 吴皇后

更多文章

  • 刘备去世11年后,遗孀吴皇后引发一丑闻,刘禅愤怒杀一国家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吴皇后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这些成语典故,嘲笑的都是昏庸愚钝的刘禅。但是在我国古代所有的君主中, 刘禅的知名度要算相当高的,尤其是在宋代以后仍是正面评价,虽然他的知名非因其赫赫帝业, 却因其维持自身清誉愤而杀死国家栋梁和备受争议的投降事件。一、被寄予厚望的刘禅在冷兵器时代,三国时期可谓战火纷飞。曹

  • 能文能武双商高,历经四朝八十岁还垂帘听政的奇女子高宗吴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吴皇后

    【猴格后宫八卦系列之第22话/宋宫第20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女性,她从一个小小的侍婢,一路奋斗到皇后、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历经四朝,80岁高龄还垂帘听政,出面主持绍熙内禅,让国家安然渡过危机,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长达6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对渡过钻石婚的皇帝皇后。这个传奇女子就是

  • 秦桧教夫人王氏一个点子,轻松化吴皇后对秦家的猜忌和怒气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吴皇后

    一天,吴皇后邀请秦桧夫人王氏来宫里吃鲻鱼,本想鲻鱼珍贵,王氏指定没吃过,谁想王氏却说:“这鱼我家有的是。”而这句话差点给秦桧惹来大祸!秦桧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在他做宰相的时候,经常变着法的迎合宋高宗,这也是后来秦桧复相之后能稳居相位十八年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在做宰相的时候,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收受贿赂

  •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引发一则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吴皇后

    一般人看来,刘禅很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比较懦弱,也没有大的建树,更是无所作为的守成之君。厚道地说,这只是由于他的父辈们业绩辉煌,掩盖住刘禅的自带光环。后来刘禅独掌大权,还是有些作为。特别是在后来被软禁的特殊环境之中,刘禅懂得自保,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小时候的刘禅命运多舛,跟随着父

  • 吴皇后是明史在位最短的皇后,册封一月即遭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吴皇后

    皇后的废立在封建王朝是仅次于皇帝登基和太子废立的大事,向来是朝廷内外关注的重点。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个皇后吴氏堪称是明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她被册立后只待了一个月就被朱见深下诏废除,引起的朝野的震惊。从史书记载来看,吴皇后并没有犯下大错,只是用皇后的权力正常责罚了挑衅她权威的万贵妃,因而使得朱见深大

  • 宋真宗赵恒皇后想学武则天当女皇,鲁宗道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历史人物编辑:阅本好书标签:鲁宗道

    北宋著名大臣鲁宗道出身寒微,最初任职海盐县令,后陆续任歙[shè]州军判官、右正言等官职,为人性情耿直,以敢于直言劝谏著称于世,真宗皇帝赞誉他:“忠实,可大用!”御笔题写“鲁直”二字,挂在大殿的墙壁上。鲁宗道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为小事所拘谨,快人快语,直言不讳,很多大臣都畏惧他,暗地里称他为“

  • 李乾顺:西夏手握权柄最久的寿星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李乾顺

    西夏虽然不咋样,但是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仅仅西夏一朝,就有好几个了。1083年,李乾顺出生。3年后,李秉常去世,皇位稳稳当当地砸在李乾顺的脑袋上,3岁啊,后世的胤礽40多年了还在太子位置上团团转,人比人气死人。胤礽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谋取帝位,而李乾顺这个吃奶的娃娃,却毫无征兆没有感觉就轻松做上了皇帝。儿皇

  • 胡铨:第一个喊出要将秦桧斩首的书生,被贬至海南,致死不忘抗金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胡铨

    胡铨:孤身一壶酒,此情故人知现在都知道秦桧是中国头号奸臣,那是因为他杀了中国头号英雄岳飞,其实,他也是受人指使,同为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命令,他即使想杀岳飞,怕也是无能为力的。于人民群众看来,这秦桧才是该杀之人,但在当年秦桧红得发紫之时,便有一人上书皇帝,要求将秦桧等三个奸臣斩首示众,原文为:“义不

  • 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何始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死的时候已经49岁,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成年,按照中国古代的帝王传统,立儿子为太子,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他没有这样做呢?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死后,不是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迟迟不立太子,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呢?想要搞明白这件事,不能按照现在人的

  • 赵匡胤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成了赵匡胤发动斧声烛影的导火索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后来之所以会落到赵光义的手上,原因便在于他一直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倘若他在活着的时候便立赵德昭为皇太子的话,那么哪怕他在哪一天突然死了,宋朝也能名正言顺地传到赵德昭的手上,可惜他一直犹犹豫豫,以至于一出“斧声烛影”便让赵光义坐上了皇位。赵匡胤是在960年策划了陈桥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