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乾顺:西夏手握权柄最久的寿星帝王

李乾顺:西夏手握权柄最久的寿星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黄静圆 访问量:3876 更新时间:2023/12/11 2:07:37

西夏虽然不咋样,但是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仅仅西夏一朝,就有好几个了。1083年,李乾顺出生。3年后,李秉常去世,皇位稳稳当当地砸在李乾顺的脑袋上,3岁啊,后世的胤礽40多年了还在太子位置上团团转,人比人气死人。胤礽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谋取帝位,而李乾顺这个吃奶的娃娃,却毫无征兆没有感觉就轻松做上了皇帝。

儿皇帝永远需要一套配件,这配件是母后和舅父,子少母壮永远是避不开的,三岁的吃奶娃娃,确实是对母舅毫无约束力,他们可以嗨了。

辅政权力就像毒品,不碰则已,一碰就被这种可怕的权瘾紧紧箍住,除非死去,否则永远不会放手。李乾顺的母后梁氏与舅父梁乙逋兄妹,倚仗梁氏家族在朝廷上扎稳了根,“一门二后”的威势,拼命扩大母党势力,把朝政大权当成自家开的宝库,搂得紧紧的,不肯分给任何一位外人。对李秉常以前的亲信老臣,疯狂打压。在国内天怒人怨,他们害怕地位不稳固,居然用打仗来转移国人的不满,从1085年到1099年,整整13年啊,一直穷兵黩武,西夏对宋朝发动战争超过50次,一年就打六七次以上,绝对是疯了。内外都处理一塌糊涂,连舅父开始有了异心,想要夺了太后的权力。

兄妹又如何,在权力蒙蔽了双眼,谁在乎这点脆弱的感情?1092年,太后开始有意识地削去舅父的兵权,让他一边凉快去。舅父梁乙逋心怀疑虑与不满,小动作更加频频,篡权心越来越明显。

2年后,舅父还没怎么着,他连基本保密功夫都做不好还玩篡权这游戏?梁太后就收到了风声,人家不怕啊,根正苗红的太后,又有人支持,你这舅父算什么?梁太后心一狠,立即捕杀舅父一族,亲自掌权,继续向宋朝用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梁太后也蹦跶不了几天了,和宋朝交战多年,梁太后输多赢少,辽道宗看出梁太后这么作死,再花钱支持她执政,这不有病吗?没有永远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辽道宗派人大摇大摆到西夏,直接鸩杀梁太后,命16岁的李乾顺亲政,干涉西夏内部的事,辽国倒是牛逼得很哪!

16岁那是不小了,大辽还是帮了李乾顺起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3岁登基,16岁亲政,都是冥冥之中有贵人相助。

1099年,李乾顺为了还大辽的人情,出兵帮大辽平息叛乱。与宋朝打了这么多年,李乾顺本身对宋朝蛮有好感的,现在在他的治下,无休无止的战争可以停止了,他放低姿态,遣使到宋朝,希望与宋朝化干戈为玉帛,但宋哲宗不答应啊,大辽又来插手了,宋哲宗可以不给李乾顺面子,但忌惮大辽三分,要求李乾顺处死为梁太后谋划扰宋的嵬保没、结讹遇二人,并遣使向宋朝上谢罪表,宋朝才答应与夏议和,恢复“岁赐”。

李乾顺前头和宋朝刚和好,马上就掉头想要投进大辽的怀抱,死皮赖脸三番五次要向辽道宗求婚,辽道宗不答应,等辽道宗死了,李乾顺继续坚持不懈要求通婚,天祚帝在位之时,禁不住他天天催婚,终于答应将成安公主嫁给李乾顺,李乾顺终于松了口气,抱上了最粗的大腿。

好景不长,到了宋徽宗时代,蔡京一向鄙夷西夏,天天念叨要对西夏用兵。虽然宋朝已经走下坡路了,但军事一点没丢干净,收拾李乾顺那是绰绰有余,李乾顺的铁骑在宋朝铁骑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堪一击。

两国之间打得有来有回,但曾经最粗的大腿辽国逐渐式微,另一个军事强国女真族大金悄然崛起,疯狂的南下进攻大辽,李乾顺算是比较懂做人的,虽然辽朝慢慢沉沦,李乾顺还是经常热心帮助天祚帝。

从1122年开始李乾顺派出5000兵马援助天祚帝,但杯水车薪啊。后来得知天祚帝逃到阴山,又拿出家底3万铁骑救援,碰到强悍的金人,又是一场惨败,家底差点打崩了。但李乾顺依旧无怨无悔,向天祚帝恭候问安,并送钱送粮,在这种尔我诈,利益为上的时代,李乾顺算是最厚道的盟友了。

但是大辽已经如何怎么拉也带不动了,李乾顺不得不为自己三番几次出兵相助,开始审视自己这么做已经还够了大辽的人情,现在他实在是带不动了,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吧?这时候,大金遣使和李乾顺说,只要西夏用对大辽的态度对待大金,愿意将辽西北一带土地割让给西夏。

李乾顺算了一笔账,也是挺划算的买卖。他决定抛弃天祚帝,扭扭捏捏投进了大金的怀抱。

从1126年3月,李乾顺开始时来运转,前面被宋、辽、金三家强敌怼得透不过气来的他,终于可以抽身出来逐鹿天下。他趁着大金暴打大宋的机会,派兵突袭,将原来西夏曾经丢了的土地,全部拿回来。

大宋的土地,被李乾顺吃了不少。完颜宗弼也有抢过天德、云内等州县,李乾顺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他硬起腰杆,向大金质问这是怎么回事?大金看他现在财大气粗,只好退一步经过协商,与西夏划定疆界,将陕西北部约数千里之地划给西夏,以此作为天德、云内等地的抵偿。

经过对宋的落井下石,和对金的来回谈判。李乾顺终于取得了湟水流域之地,夏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疆域,达到了鼎盛时期。

标签: 李乾顺

更多文章

  • 胡铨:第一个喊出要将秦桧斩首的书生,被贬至海南,致死不忘抗金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胡铨

    胡铨:孤身一壶酒,此情故人知现在都知道秦桧是中国头号奸臣,那是因为他杀了中国头号英雄岳飞,其实,他也是受人指使,同为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命令,他即使想杀岳飞,怕也是无能为力的。于人民群众看来,这秦桧才是该杀之人,但在当年秦桧红得发紫之时,便有一人上书皇帝,要求将秦桧等三个奸臣斩首示众,原文为:“义不

  • 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何始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死的时候已经49岁,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成年,按照中国古代的帝王传统,立儿子为太子,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他没有这样做呢?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死后,不是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迟迟不立太子,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呢?想要搞明白这件事,不能按照现在人的

  • 赵匡胤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成了赵匡胤发动斧声烛影的导火索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后来之所以会落到赵光义的手上,原因便在于他一直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倘若他在活着的时候便立赵德昭为皇太子的话,那么哪怕他在哪一天突然死了,宋朝也能名正言顺地传到赵德昭的手上,可惜他一直犹犹豫豫,以至于一出“斧声烛影”便让赵光义坐上了皇位。赵匡胤是在960年策划了陈桥兵变,

  • 赵德昭:两次错失皇位成遗憾,九世子孙称帝了遗愿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赵德昭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接连错过皇位两次,那是否是致命的?答案是肯定的,每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经历无数动荡与局促,最著名的大概是九子夺嫡而胜利的雍正皇帝。而赵德昭,赵匡胤次子,一个善于文韬武略又具有深谋远虑的储君人选,却2次错失皇位,时局动荡,最终导致自杀身亡。 赵匡胤投奔后周世宗柴荣麾下,在显德七年,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立为太子,只能说没有时间了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赵德昭

    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一个问题,赵匡胤为何不立儿子为太子,以及赵光义是不是篡位登基,所谓烛影斧声到底是真是假。这件事情如果用简练的话来推理的话,赵匡胤最初确实立的是弟弟赵光义为继承人(开封府尹)。而随着地位的稳固,和儿子的长大成人,赵匡胤却有改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的意图,不过此时赵光义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赵

  • 赵匡胤去世,长子赵德昭为何自刎而死,赵光义只评价了6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后,紧急回到开封城,控制了后周幼主和大臣,从而开启了宋朝的天下,在整个政变过程中,有两个人是赵匡胤最得力的助手,一人是心腹赵普,此人后来被封为宰相,权倾一时。另一人是弟弟赵光义,此人后来接替赵匡胤,成为宋朝第一任皇帝,庙号宋太宗。然而,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之间,却有说不完的纠

  • 兄终弟及,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赵德昭,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赵德昭

    先不说斧声烛影这事究竟是真是假,先说说“兄终弟及”有没有必要,也就是说赵匡胤到底有没有必要传位给赵光义。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武将,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之后夺走了柴荣的儿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些复杂,武将篡位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哪个武将手里要是有了足够篡位的兵权却不篡位的话,可

  • 赵德昭是否存在翻盘的可能性?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赵德昭

    很多历史爱好者对于北宋初年的兄终弟及表示纠结:有人认为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的表现实在丢人,所以认为赵二当皇帝实在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但也有人认为赵二登基在当时是最优解:毕竟论势力发展,赵大在世的时候,赵二就已经发展了一定的势力。而且当时刚刚距离五代十国结束不久(按:严格来说,十国时期的彻底结束其实是赵二

  • 赵匡胤是不是弟弟赵光义害死的?赵匡胤为何不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咸说历史V标签:赵德昭

    公元960年,身在陈桥驿的赵匡胤被手下拥立,黄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虽然大宋是我国历史中的正统王朝,但它所处的时代,却依然属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麾下有军队,就能称王的时代。赵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还是占了后周皇帝柴宗训年幼(七岁)的光。称帝后的赵匡胤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长子赵德昭

  • 张先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下了最得意的词句,后人评价: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张先

    《古今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有个人对张先说,人们给你起了个雅号,叫“张三中”,因为“心中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