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引发一则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引发一则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多肉写历史 访问量:1928 更新时间:2023/12/11 2:07:10

一般人看来,刘禅很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比较懦弱,也没有大的建树,更是无所作为的守成之君。厚道地说,这只是由于他的父辈们业绩辉煌,掩盖住刘禅的自带光环。后来刘禅独掌大权,还是有些作为。特别是在后来被软禁的特殊环境之中,刘禅懂得自保,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小时候的刘禅命运多舛,跟随着父亲刘备颠沛流离多年。说实话,这孩子能够活下来实属天意。刘禅的小名叫阿斗,人们经常与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不堪大用的人。其实刘禅的这个小名很有来头,说是刘禅的母亲甘夫人,这天夜里梦见自己居然把天上的北斗给吞进肚里,醒来却发现自己怀孕了,阿斗之名由此而来。

一、颠沛流离,成为储君

事实上,刘禅在这前曾经被弄丢过,其实这是不能怪别人,弄丢儿子的就是父亲刘备。当年在小沛的时候,这一天忽然遭到曹操大兵的袭击,刘备仓皇逃生,居然把自己的儿子给撇在半路,不知所向。

其实刘禅是被人带到汉中,有个名叫刘括的人一见这刘禅长的是一脸福相,便把这孩子买下以便继承自己的家业,传延子嗣。生活中刘括慢慢盘问,当时刘禅太小,只记得自己的父亲叫玄德。巧的是,刘括有个姓简的邻居,后来成为刘备的部下,一听说自己的领导也叫玄德,老简便联想起这刘禅一定是刘备的儿子。

也算是老天有眼,刘备一听这个喜讯,马上派老简回到汉中老家,再次核实刘禅的身份,并给这刘括一大笔钱养老。于是老简带着刘禅来到益州,刘备刘禅这才得以父子团聚。

二、继承大统,尊从父辈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属于是根红苗正的正统皇家子孙,刘备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这刘禅自然就是皇太子。白帝城刘备死后,刘禅上位成为蜀汉接班人,得到诸葛亮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辅佐。

说起来,刘备的夫人不少,但在中原时期,陪伴左右的只有糜夫人和甘夫人,后者也就是刘禅的生母。至于原先的孙夫人,自打刘备与孙权闹翻后,孙权动用家法,生生把自己的妹子接回老家。这时候糜夫人和甘夫人相继去世,刘备一看不是个事,于是便迎娶大将吴懿的妹妹为妻,这位就是后来的吴皇后。

实际上,刘禅接班之后,对诸葛亮这些老一辈很是尊重,虽然谈不上言听计从,但从大的方面还是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办。再加上当时北伐是朝廷的重轴戏,基本的分工是,诸葛亮主持军事,刘禅则是料理朝廷内部的事。换句话说,诸葛亮打外,刘禅主内。

三、整肃内务,乾纲独断

整体来说,在诸葛亮期间,刘禅在处理宫廷内外的事务上还是比较务实,既没有大动干戈,基本是属于修修补补的节奏。然而,在处理刘琰的问题上,却不难发现刘禅的雷霆之击。刘备死后11年,他的遗孀吴皇后就引发一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这位国家栋梁,就是刘琰。

这事还要从刘禅的后妈吴皇后说起,即便是自己的后妈,刘禅还是很照顾这吴皇后。平日里刘禅总是安排一些官员的妻子到宫里陪着老太太说说话解解闷,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就出在刘琰的老婆身上。

话说这刘琰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不管咋说是在刘备不得志的时候就一直跟着的老资格。说起来这刘琰倚老卖卖老也就算了,可这位大概找错了对象,居然与魏延对峙,还侮辱魏延是老兵蛋子,这话的确有些不好听。

当时,魏延服气过谁?可以说除了诸葛亮,其他的都不能看。魏延把刘琰的话给诸葛亮学说一遍,诸葛亮也觉得这老家伙说话不中听,只是一通训斥,打发刘琰回去。

刘琰受到谴责,面对诸葛亮又不敢发泄,只得闷在心里,自然会感到精神恍惚,甚至有点心智不全。也算是巧合,话说这年正月间,刘琰的老婆像往年一样去宫里给皇太后拜年。吴皇后一见这胡氏长得好看,尤其是嘴巴很甜,于是便留胡氏在皇宫里玩了很多天。哪知道胡氏回家后,不仅没有等来丈夫的热合,反而遭到毒打。

这也就算啦,毕竟是人的家务事。只不过问题后来很严重,这刘琰居然怀疑自己的老婆到宫里是与刘禅幽会私通,于是打了胡氏几百马鞭,又残忍地把这女人赶出家门。

刘禅尽管很好说话,但这一回刘琰是自己找死,居然怀疑后主刘禅与自己的老婆有奸情,这无疑是找死的节奏。不作死就不会死,你既然敢黑化你的主子,那就成全你。于是刘禅一声令下,刘琰被判决弃市之刑,外加在菜市场暴尸三日。

作为蜀汉后主,刘禅也是有着自己的贡献。一方面,在诸葛亮之后还能将这一摊子维持几十年,实属不易。另一方面,在处理当时的内外问题上,刘禅还是隐忍有度,这些对于当时的三国鼎立还是有着一定的制衡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刘禅的黯淡是由于父辈们的辉煌所覆盖,所笼罩。要是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巅峰存在的话,刘禅一定会在蜀汉这个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总结

历史上,刘禅之所以被拉低,有几个桥段一直被人们引用。这其中就有所谓的“乐不思蜀”,说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一众蜀汉旧臣,故意演奏蜀中乐曲,老臣们一听这熟悉的音乐,各个泪流满面,唯独刘禅照样大吃大喝。司马昭问道,人家都很想念蜀地,安乐公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刘禅答道,这里很快乐,为什么想汉中?

其实这就是刘禅的过人之处,想想也是,自己现在已经在人家的地盘之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讲什么爱国想家只能招来更大的祸事。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又有什么资格侈谈爱国爱家?

历史的大潮中,就像魏蜀吴这样的曾经的辉煌都不过是一拘不起眼的浪花,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像刘邦诸葛亮他们,尽管在他们的时代翩翩起舞,挥斥方遒,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刘禅的隐忍不过是凡人的举止,其实并没有不合适的。

标签: 吴皇后

更多文章

  • 吴皇后是明史在位最短的皇后,册封一月即遭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吴皇后

    皇后的废立在封建王朝是仅次于皇帝登基和太子废立的大事,向来是朝廷内外关注的重点。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个皇后吴氏堪称是明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她被册立后只待了一个月就被朱见深下诏废除,引起的朝野的震惊。从史书记载来看,吴皇后并没有犯下大错,只是用皇后的权力正常责罚了挑衅她权威的万贵妃,因而使得朱见深大

  • 宋真宗赵恒皇后想学武则天当女皇,鲁宗道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历史人物编辑:阅本好书标签:鲁宗道

    北宋著名大臣鲁宗道出身寒微,最初任职海盐县令,后陆续任歙[shè]州军判官、右正言等官职,为人性情耿直,以敢于直言劝谏著称于世,真宗皇帝赞誉他:“忠实,可大用!”御笔题写“鲁直”二字,挂在大殿的墙壁上。鲁宗道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为小事所拘谨,快人快语,直言不讳,很多大臣都畏惧他,暗地里称他为“

  • 李乾顺:西夏手握权柄最久的寿星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李乾顺

    西夏虽然不咋样,但是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仅仅西夏一朝,就有好几个了。1083年,李乾顺出生。3年后,李秉常去世,皇位稳稳当当地砸在李乾顺的脑袋上,3岁啊,后世的胤礽40多年了还在太子位置上团团转,人比人气死人。胤礽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谋取帝位,而李乾顺这个吃奶的娃娃,却毫无征兆没有感觉就轻松做上了皇帝。儿皇

  • 胡铨:第一个喊出要将秦桧斩首的书生,被贬至海南,致死不忘抗金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胡铨

    胡铨:孤身一壶酒,此情故人知现在都知道秦桧是中国头号奸臣,那是因为他杀了中国头号英雄岳飞,其实,他也是受人指使,同为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命令,他即使想杀岳飞,怕也是无能为力的。于人民群众看来,这秦桧才是该杀之人,但在当年秦桧红得发紫之时,便有一人上书皇帝,要求将秦桧等三个奸臣斩首示众,原文为:“义不

  • 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何始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死的时候已经49岁,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成年,按照中国古代的帝王传统,立儿子为太子,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他没有这样做呢?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死后,不是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迟迟不立太子,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呢?想要搞明白这件事,不能按照现在人的

  • 赵匡胤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成了赵匡胤发动斧声烛影的导火索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后来之所以会落到赵光义的手上,原因便在于他一直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倘若他在活着的时候便立赵德昭为皇太子的话,那么哪怕他在哪一天突然死了,宋朝也能名正言顺地传到赵德昭的手上,可惜他一直犹犹豫豫,以至于一出“斧声烛影”便让赵光义坐上了皇位。赵匡胤是在960年策划了陈桥兵变,

  • 赵德昭:两次错失皇位成遗憾,九世子孙称帝了遗愿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赵德昭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接连错过皇位两次,那是否是致命的?答案是肯定的,每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经历无数动荡与局促,最著名的大概是九子夺嫡而胜利的雍正皇帝。而赵德昭,赵匡胤次子,一个善于文韬武略又具有深谋远虑的储君人选,却2次错失皇位,时局动荡,最终导致自杀身亡。 赵匡胤投奔后周世宗柴荣麾下,在显德七年,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立为太子,只能说没有时间了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赵德昭

    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一个问题,赵匡胤为何不立儿子为太子,以及赵光义是不是篡位登基,所谓烛影斧声到底是真是假。这件事情如果用简练的话来推理的话,赵匡胤最初确实立的是弟弟赵光义为继承人(开封府尹)。而随着地位的稳固,和儿子的长大成人,赵匡胤却有改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的意图,不过此时赵光义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赵

  • 赵匡胤去世,长子赵德昭为何自刎而死,赵光义只评价了6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德昭

    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后,紧急回到开封城,控制了后周幼主和大臣,从而开启了宋朝的天下,在整个政变过程中,有两个人是赵匡胤最得力的助手,一人是心腹赵普,此人后来被封为宰相,权倾一时。另一人是弟弟赵光义,此人后来接替赵匡胤,成为宋朝第一任皇帝,庙号宋太宗。然而,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之间,却有说不完的纠

  • 兄终弟及,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赵德昭,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赵德昭

    先不说斧声烛影这事究竟是真是假,先说说“兄终弟及”有没有必要,也就是说赵匡胤到底有没有必要传位给赵光义。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武将,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之后夺走了柴荣的儿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些复杂,武将篡位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哪个武将手里要是有了足够篡位的兵权却不篡位的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