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儿皇帝叫做石敬瑭,是个沙陀人。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一名官员,他从小就读过一些兵书,略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但也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情。
李从珂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养子,一向和石敬瑭不睦。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李从珂竟然当上了后唐皇帝,登基之后就给石敬瑭穿小鞋,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试图削弱石敬瑭势力。石敬瑭非常不满,武力造反。
石敬瑭当然不是后唐的对手,很快被后唐军队包围,于是转而投靠契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与之一拍即合,立即派兵解救了石敬瑭,并进一步进军洛阳。这时候后唐实力还很强大,但是君熊熊一窝,由于李从珂丧失信心,没有组织有效抵抗,士气低落的后唐士兵纷纷投降,后唐最终在公元936年身死国亡。
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当上后晋皇帝,他的年纪虽然比耶律德光大11岁,但是他处处顺从耶律德光,甚至以“儿皇帝”自居,认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并且不顾部将刘知远劝阻,把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赠送给契丹,每年还要赠送大量钱币、财物给契丹。这样失去燕云十六州的中原,完全没有天险可守,时时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威胁。
石敬瑭这种无耻的行为,将自己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竟然另外有个人效仿石敬瑭,试图再度当契丹的“儿皇帝”,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笑柄。
这个人叫做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后唐主帅。这个人一向人品不好,乘着战争胜利,劫掠百姓财物,贪财贪色,所以才有不良居心。
石敬瑭死后,其养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比石敬瑭有骨气多了,他不愿意继续屈辱地向契丹称臣、称“孙皇帝”。所以经常和契丹发生冲突,可惜其才能有限,又缺少可用之才,虽然多次战胜契丹,最后仍难逃灭国命运。
公元946年,契丹以诈降计包围了后晋军队,双方陷入苦战。在关键时刻,杜重威野心暴露,为了一己之私投降了契丹,试图效仿石敬瑭投靠契丹当上皇帝的先例。
主帅杜重威一投降,后晋失去军队主力,开封大门洞开,契丹很快派少量军队灭了后晋,石重贵被俘。大将刘知远也上表耶律德光表示服从。但是契丹在中原的直接统治根基不稳,处处受敌。耶律德光在退回草原途中病死。
上表后不久,刘知远就意识到在契丹中原的统治不会稳固,因此在大臣的劝进下,于947年称帝,沿用后晋国号,并重新使用已经去世的石敬瑭的年号天福。刘知远以后晋名号号召各派力量攻击契丹,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契丹退出中原之后,刘知远控制了中原大部分地方,处死了契丹所立傀儡皇帝、李嗣源的幼子李从益。这才改国号汉,历史上叫做后汉。
刘知远命令杜重威和大将高行周对调防区,实力雄厚的杜重威抗命不从。刘知远派兵进攻杜重威,并以不杀的条件招降,但杜重威仍坚持抵抗,失败后才投降。刘知远并未杀他,遵守诺言继续让他当官。
刘知远临终时,遗言除掉杜重威。宰相苏逢吉按照其遗嘱,诱杀了杜重威。至此反而无常的杜重威的“儿皇帝”梦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