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敬瑭:被骂千年的“儿皇帝”,其实是两宋以来最大的“背锅侠”

石敬瑭:被骂千年的“儿皇帝”,其实是两宋以来最大的“背锅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东铧 访问量:4736 更新时间:2023/12/7 2:59:04

石敬瑭:汉奸儿皇帝,其冤何沉哉

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有名,当然要数石敬瑭,因为他身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标签,那就是“儿皇帝”,如果要给中国最著名的汉奸排位,前五名中肯定是有他名字的。

之所以会如此,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件事,当年他被人吊打之时,认了比他小十岁的辽国皇帝为父,脸面尽失,并且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以换取辽国出兵相助,正是他这一系列的操作,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都是文化人写的,两宋之时发生的靖康之难,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其所受的耻辱可谓空前绝后,至于为何会发生如此惨烈的事件,作为在文人天堂中最大的受惠者,他们是不可能对两宋时“重文轻武”的国策进行指摘的,只能另找原因。

数天之内,金人的大军便到了汴梁城下,这是因为自幽州南下为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据,可以说,幽州不守便无以守中州,于是,当年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人的石敬瑭,便成了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这也在情理之中。

也就是说,宋人是将亡国的源头归于这卖国的石敬瑭,这实在有些无厘头了,就如同可以埋怨柴荣早逝,不然,早把这燕云十六州拿下,大宋王朝便不会亡一样。

石敬瑭是一直被冠以汉奸之名的,其实这个也是大有商榷之处,首先,他并非汉人,而是沙陀人,即今新疆准噶尔一带人,是唐末朝廷为镇压黄巢起义,借用外兵而进入中原的李克用一系,至少在当时,他是妥妥的外国人,要说得狠些,他根本没资格当汉奸。

如果说,至少他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这就更说不通了,因为,要是依此推论,他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的对方,是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辽国,现在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自家兄弟间重新划个管辖区域,将河北划归内蒙,何来卖国一说?所以,说他是卖国怕是不合适的。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是用现在的道德观和民族观去评价古代人,对石敬瑭来说,就是用近代的刀斩五代的皇帝,不过,现在这种逻辑却很有市场,以至于中学教科书中,岳飞民族英雄的头衔都被去除,因为,曾经的金人,现在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了,荒唐!

燕云十六州其实当时并不在石敬瑭的手上,这一地方是被另一割据势力,后唐的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所掌控,而赵德钧也正向辽人示好,以求得辽人的庇护。

石敬瑭是没有能力占据燕云十六州的,为抢先占据有利之势,于是便开了张空头支票给辽人,反正也不是自己的,不心痛,只是辽人承认了他皇帝的地位,他便以国家的名义将这一地区割与辽国。

辽国当然是乐不可支,这“卖国”的账自然也是算在他的头上,说穿了,石敬瑭只是借辽人的手来除去一个对他有威胁的势力而已。

燕云十六州在石敬瑭之后,历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三代都没有拿下来,后来的寇准用一个“澶渊之盟”,正式承认了辽国对一地区的所有权,也为他赢得了名相的声名,后世为何不去指责寇准,而去怒骂石敬瑭,没道理嘛。

再说了,即使是割地求和,这在中国历史上真可谓是太寻常之事了,是在当时无可奈何之下的一项妥协,为换取更大的利益,或者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要知道,列宁还签过布列斯特和约,为何今天无人提及?

石敬瑭为后人不齿的,是父事契丹,认了比他小十几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这个如果仅就年龄上来说,当然是很无耻的,但是,如果从辈分上来看,却又有着另一番的说法,而当时双方的关系,正是遵循的是后者,即按辈分论。

一般寻常人们的称呼,总是按照年龄分层来称呼对方,但对某一特定的族群,在能够分辨出辈分时,是严格按照规矩来称呼的,现在很多地方还是遵循着这一原则,有的人年龄虽小,但辈分很高,几十岁的人称呼年龄很小之人为叔为爷的,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关系,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是又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而李克用同耶律德光的父亲耶律阿保机是盟兄弟,所以,石敬瑭要矮耶律德光一辈,按辈分来说,耶律德光是他父辈,没问题。

不按辈分而以年龄来看待石敬瑭认父的行径,当然是有所偏颇的,这是后来两宋的喷子们为发泄不满,或者叫为靖康之难找理由而将石敬瑭抬出来背锅,由是引出了后世对其千年的愤慨。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都是外国人,一个是沙陀人,一个是契丹人,人家认不认爹与你何干?要丢人也丢的是沙陀的人,与我汉人何干?

再说了,汉人早已对燕云十六州无能为力,在那个比拳头硬的年代,要说这还是我中华之地,已是没几分底气了,因为,早在唐朝中后期,这里就不是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范围了。

相比于当年日俄战争时,双方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数万国人丧命,财产损失不可计数,而当时的朝廷宣布中立,这可比五代十国这些军阀们可耻何止百倍,我看现在也没几人记得此事,而将关注点都去了老佛爷将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那点虚无之处了。

在那“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五代十国,石敬瑭的后晋是依靠辽人的势力立国,这是铁定的事实,后晋羽翼于辽人而得以存国,也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也是当时的常态,至少是选择之一,在中央集权崩溃的大环境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至于道德和后果,远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虽然宋人对石敬瑭是十万个不屑,但在他们的笔下倒也写了些实情,“以絁为衣,以麻为履”,这是说他崇尚节俭;“旰食宵衣,礼贤从谏”,这是说他勤政,而从他各方面的水平来看,不说在五代时是一流的水平,即使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能做到勤政和节俭之人,也是不多的。

其实那些南宋人对黑石敬瑭的心理也很搞笑,因为南宋偏安一隅,是被金人册封的割据政权,皇帝赵构妥妥的是个儿皇帝,他接金朝的国书是要直立躬身的,两国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点石敬瑭不知要比赵构强多少倍。

不去说这完颜构,却扭着石敬瑭骂得个狗血喷头,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

在城头频换大王旗的乱世,石敬瑭已是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不能以现代的观念,跟着南宋人的后面,闭着眼睛一通地乱骂,这是不公平的。

石敬瑭墓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不良人6:张子凡变成卖国贼,出卖不良人,与石敬瑭狼狈为奸

    历史人物编辑:山治看动漫标签:石敬瑭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最新一集已经更新,这一集的内容很平淡,时长也变短了,剧情太过平淡。岐国与漠北开战以来,漠北差点就把岐国消灭,不良人亲自出来相助岐国。老李被将臣换心救活,他以新不良帅自称,要帮岐国击退漠北,以岐国目前的实力,很难击退漠北大军。老李与漠北应天王后达成协议,双方停战救出人质。张子凡变成

  • 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想效仿石敬瑭当“儿皇帝”,下场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石敬瑭

    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儿皇帝叫做石敬瑭,是个沙陀人。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一名官员,他从小就读过一些兵书,略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但也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李从珂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养子,一向和石敬瑭不睦。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李从珂竟然当上了后唐皇帝,登基之后就给石敬瑭穿小鞋,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

  • “儿皇帝”石敬瑭差点洗白,“孙皇帝”为何搞砸了?习惯了当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标签:石敬瑭

    说起中国古代,对于中华民族,总体上是辉煌的,当然,最为耀眼的要数汉、唐。而最上不了台面的就要数宋朝和清朝了,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尤其清朝,差点就将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搞了个“万劫不复“。清朝的原因,在于满人数量少,根基不稳或者说是没有根基,总害怕汉人造反,采取了奴化和闭关自锁政策,想将

  • 辽国为何助石敬瑭灭掉后唐,只因“儿皇帝”在3方势力中出价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石敬瑭

    自从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出哭戏策反大军,得了皇帝位后,石敬瑭因在河东节度使任上手握兵权且不服朝廷政令,引起末帝的猜忌。936年石敬瑭造反,但苦于实力不够,听从大臣桑维翰的建议,向契丹(938年契丹改国号"大辽")皇帝耶律德光求助,以三个厚颜无耻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助战:石敬瑭的出价1、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国

  •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从一代名将到万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石敬瑭

    说起汉奸、卖国贼,您会想到谁?是构陷忠良、残害同胞的秦桧?还是降日投敌、鼓吹“曲线救国”的汪精卫?诚然,以上这两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选择投敌卖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国贼,但是比起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他们俩依旧是显得小巫见大巫,差了好几个段位。毕竟,秦桧和汪精卫等人再怎么奴颜婢膝,瞎折腾做坏事,影响的

  • 石敬瑭甘愿做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他因此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石敬瑭

    公元936年7月,石敬瑭听从亲信桑维翰建议,向契丹求援,石敬瑭许诺,认耶律德光为养父,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这一举,困扰中原王朝四百余年,给农耕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深切灾难。有人说对于石敬瑭,此举是形势所逼,且石敬瑭不是汉族,称不上汉奸,另外对于《旧五代史》评价石敬瑭是仁慈恭俭之主,事实真是如此吗?

  • 如果后唐皇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石敬瑭就算谋反也无法勾结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石敬瑭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四月某日,后唐末帝李从珂对身边的从臣说:“石敬瑭是朕的至亲,按理说不应该怀疑他。但目前关于他的流言很多,甚至说他将京城的财产都转移到北京(太原)。朕担心酿成事端,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从臣们都不敢接话。退朝后,端明殿学士(高级国策顾问)李崧对同僚吕琦说:“我们深受陛下大恩,

  • 满清误了中华三百年?你知道石敬瑭误了华夏多少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石敬瑭

    导语: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我们也经常上网,但在网络上有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为:“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很明显,这句话跟清朝有关,在历史上,清朝是一个腐败的朝代,在清朝时期就有剃发令、文字狱、割地赔款等事情。特别是在晚清时期,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国失去那么多的土地。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恨清朝

  •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你知道石敬瑭误我华夏多少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石敬瑭

    编者按:网络上有一句影响深远的流言,那就是“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这话有道理吗?我认为很显然说得有点过了,终清一朝虽有剃发令、文字狱和割地赔款等系列罄竹难书的罪行耻辱,然而,客观来看待,它却给留下了后世广袤的疆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三项历史功绩,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不能说清朝一

  • 儿皇帝石敬瑭,乱世中厚道英雄,他一举动加速中华民族融合进程!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石敬瑭

    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皇帝,他叫石敬瑭,五代第三个王朝——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作为皇帝并不出名,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他身上有几个挥之不去的耻辱的标签。第一标签“儿皇帝”,石敬瑭认比他小十几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亲。第二个标签“汉奸”,引契丹入中原,使他成为比肩吴三桂的大汉奸。第三个标签“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