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儿皇帝”石敬瑭差点洗白,“孙皇帝”为何搞砸了?习惯了当奴才

“儿皇帝”石敬瑭差点洗白,“孙皇帝”为何搞砸了?习惯了当奴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3/12/14 1:46:59

说起中国古代,对于中华民族,总体上是辉煌的,当然,最为耀眼的要数汉、唐。而最上不了台面的就要数宋朝和清朝了,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尤其清朝,差点就将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搞了个“万劫不复“。清朝的原因,在于满人数量少,根基不稳或者说是没有根基,总害怕汉人造反,采取了奴化和闭关自锁政策,想将汉人的意志消磨殆尽,最后落得个国贫民弱,临了尽干些卖国的勾当。而宋朝其实也不算太差,尽管军事上差一点,但总还有个繁荣的经济和商贸来弥补。宋朝军事上的失败,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让后晋的石敬瑭给卖了。#历史那些事#

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汉奸”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在此也不做考究,如果在五代时有汉奸,石敬瑭定可排第一。其实,如果我们抛开了“民族”这个概念的局限性,单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石敬瑭其实也不错,此人有政治头脑,有军事能力,也做过皇帝。只是他的这个皇帝实不该做,因为他是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来的。

其实,石敬瑭称帝之后,也有过正名的机会,他曾经一度想与辽人绝交,只是不知他若真的下了决心,这“燕云十六州”是否还能回来就不知道了。后来听取了他的汉奸宰相桑维翰的建议,竟死心塌地地做起了“儿皇帝”,过起了醉生梦死的帝生活。要说中国古代,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者也是大有人在,汉高祖“白登之围”,唐太宗“便桥之盟”,那都是力量的悬殊不得而为之,但为的是后来积蓄力量‘’反戈一击,一雪前耻。而石敬瑭若真的能够翻盘洗白,后世的名声想来也是不差的。但他没有这个勇气,更重要的是没有气节。倒是他的养子石重贵,虽为亡国之君,但也不失时机地火了一把,也差点洗白了后晋那段耻辱的历史。

石敬瑭死后,他的义子石重贵继位,时称“孙皇帝”。说来也是滑稽的很,若是按照辈分,石敬瑭对辽帝称“儿”,石重贵称“孙”倒也是顺理成章,但却是大将景延广提出来的。景延广说,先帝对辽称臣是不利己而为之,如今咱们强大了,再不能自取其辱,“先皇称儿,新称孙即可”。这意思非常明确,也就是说这“辈分”还是不能乱,至于石敬瑭之前定的一切也就都不认了。

也许是长期被谑,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故,这石重贵居然听了。辽太宗耶律德光闻讯很不高兴,即遣使前来问罪。景延广又煽动石重贵扣押了辽使,为了与辽彻底决裂,还在城中大肆捕杀契丹人。好歹在大臣的劝说下,才放了契丹使者,但临走时景延广又将其一通教训。大意是说,如果的大晋是不害怕辽了,如果想打就放马过来,晋有百万雄兵在等着;可如果辽让孙子打败了名声不好听。那契丹使臣也许是由于害怕,死活记不住,就让景延广写下来,然后带回去复命了。

辽太宗听了勃然大怒,果然亲自提兵而来,要教训一下孙子。石重贵没有想到辽军来的会如此之快,他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又想故伎重演,接着称臣求和,可辽太宗坚持要施行“家法”。没有办法,石重贵也只好硬着头皮,以景延广为大将,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黄河边上的马家口。当时,辽军已经部分渡河,正在构筑营垒,后晋军中有个将军叫李守贞,此人勇而有谋,瞅准时机来了一个突袭,辽军由于轻敌措手不及,立时溃败,掉入河中淹死者不计其数,隔岸辽军也只能是望河兴叹。

第一场后晋胜了,顿时觉得辽军也不过如此。之后,双方在戚城展开了决战,双方激战一天余互有伤亡,基本未分出胜负,辽军遂后撤,双方又进入对峙状态。但让人想不到的是,那景延广最初叫嚣最凶,在武打的时候却畏敌如虎,根本不敢正面接战,大将高行周被围他见死不救,还是石重贵亲自去解的围。最后石重贵恼怒,将其贬到了地方,以其姑夫杜生威执掌兵权。

那杜重威也是晋的老臣,曾多有战功,但却惧怕出家人,但这次一开始还是有点作为的。辽太宗因速战不决,遂无意进取带主力北归。于是后晋军渡河展开反攻,攻城拔营,势如破竹。辽太宗遂率兵开始反击,而杜重威却不敢接战,率军拔腿就往回跑,无奈两条腿总是跑不过四条腿,后晋军被围于阳城的白团卫村,只好以拒马桩结营固守。也许是老天眷顾,突然刮起了大风,只见飞沙走石,什么也看不见。又是李守贞,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突袭,但杜重威不许。最后众将也不听号令,纷纷出战,结果又给辽军来了个猝不及防,也不知晋军有多少人,只得四散逃命,连辽太宗耶律德光也是骑了骆驼才捡了一条命。

这次后晋虽未得一寸地、一座城,但却是完胜,从此君臣上下便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便又开始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一年后,辽军经过休整、积蓄力量,复又南下。这次还是那个杜重威率兵出征,他本有可能拒辽后于黄河之北,可他却整天在盘算如何投降。杜重威投降后,石重贵即使再想战,也是无兵可派了,也只得投降,后晋就些灭亡。

从后晋与辽此战来看,也真就了那句话:将怂怂一窝!他们也并非不能战,而是奴才当惯了的,根本就不想战。只是害苦了后世中原王朝,从此没有了北边屏障,北方放牧民族的骑兵更是朝发昔至,瞬间就可打到黄河。在其后的三百多年中,每个中原王朝都将收复燕云之地,视为己任,直到明朝的建立,才完成了这个心愿。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辽国为何助石敬瑭灭掉后唐,只因“儿皇帝”在3方势力中出价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石敬瑭

    自从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出哭戏策反大军,得了皇帝位后,石敬瑭因在河东节度使任上手握兵权且不服朝廷政令,引起末帝的猜忌。936年石敬瑭造反,但苦于实力不够,听从大臣桑维翰的建议,向契丹(938年契丹改国号"大辽")皇帝耶律德光求助,以三个厚颜无耻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助战:石敬瑭的出价1、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国

  •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从一代名将到万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石敬瑭

    说起汉奸、卖国贼,您会想到谁?是构陷忠良、残害同胞的秦桧?还是降日投敌、鼓吹“曲线救国”的汪精卫?诚然,以上这两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选择投敌卖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国贼,但是比起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他们俩依旧是显得小巫见大巫,差了好几个段位。毕竟,秦桧和汪精卫等人再怎么奴颜婢膝,瞎折腾做坏事,影响的

  • 石敬瑭甘愿做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他因此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石敬瑭

    公元936年7月,石敬瑭听从亲信桑维翰建议,向契丹求援,石敬瑭许诺,认耶律德光为养父,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这一举,困扰中原王朝四百余年,给农耕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深切灾难。有人说对于石敬瑭,此举是形势所逼,且石敬瑭不是汉族,称不上汉奸,另外对于《旧五代史》评价石敬瑭是仁慈恭俭之主,事实真是如此吗?

  • 如果后唐皇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石敬瑭就算谋反也无法勾结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石敬瑭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四月某日,后唐末帝李从珂对身边的从臣说:“石敬瑭是朕的至亲,按理说不应该怀疑他。但目前关于他的流言很多,甚至说他将京城的财产都转移到北京(太原)。朕担心酿成事端,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从臣们都不敢接话。退朝后,端明殿学士(高级国策顾问)李崧对同僚吕琦说:“我们深受陛下大恩,

  • 满清误了中华三百年?你知道石敬瑭误了华夏多少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石敬瑭

    导语: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我们也经常上网,但在网络上有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为:“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很明显,这句话跟清朝有关,在历史上,清朝是一个腐败的朝代,在清朝时期就有剃发令、文字狱、割地赔款等事情。特别是在晚清时期,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国失去那么多的土地。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恨清朝

  •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你知道石敬瑭误我华夏多少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石敬瑭

    编者按:网络上有一句影响深远的流言,那就是“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这话有道理吗?我认为很显然说得有点过了,终清一朝虽有剃发令、文字狱和割地赔款等系列罄竹难书的罪行耻辱,然而,客观来看待,它却给留下了后世广袤的疆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三项历史功绩,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不能说清朝一

  • 儿皇帝石敬瑭,乱世中厚道英雄,他一举动加速中华民族融合进程!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石敬瑭

    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皇帝,他叫石敬瑭,五代第三个王朝——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作为皇帝并不出名,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他身上有几个挥之不去的耻辱的标签。第一标签“儿皇帝”,石敬瑭认比他小十几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亲。第二个标签“汉奸”,引契丹入中原,使他成为比肩吴三桂的大汉奸。第三个标签“割让

  • 此人丢失幽云十六州,抢着给辽朝当儿子,比石敬瑭还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明明说历史标签:石敬瑭

    幽云十六州,这五个字在宋朝以后的历史中,每每提到此处,往往代表着中原文明的痛苦。作为中原腹地的北方门户,是极其重要的天然军事屏障。自从幽云十六州从汉人手中丢失以后,中原地区开始进入水深火热中。因为游牧民族的弯刀快马从此可以长驱直入,随时都可以来中原进行“打草谷”等非友好访问。历史中的“幽云十六州”往

  • 石敬瑭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得到了谁的一臂之力?在位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石敬瑭

    石敬瑭算起来也是沙陀人。沙陀是后唐北方的一个武力强悍的部落。石敬瑭原是李存勖手下的大将,是个少言语而喜欢动脑筋的人,他自幼好武,喜学兵法,尤其练就了一手好箭法,用俗话来说,就是有百步穿杨的功夫。石敬瑭功夫好,在战场上也表现得十分勇猛。据说他解过唐庄宗李存勖的围,也救过唐明宗李嗣源的命。因此,石敬瑭在

  • 石敬瑭臭名昭著,他做过哪些荒唐事,为何后人说他是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石敬瑭

    石敬瑭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儿皇帝”,是因为他曾经为了攀附契丹人,称呼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这还不算,为了能够得到契丹人的支持,他还把幽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人,导致中原地区失去了最好的关隘,致使中原人民长期生活在契丹人的“铁蹄”之下,苦不堪言,而这是他被后人认定为“千古罪人”的原因。石敬瑭骁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