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残志坚
在唐朝末年的一次放榜后,名落孙山的洛阳人桑维翰长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科举不中,并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也不是他临场发挥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主考官对他的姓氏和长相有成见。“桑”同“丧”不吉利?那日出之地为何还会叫“扶桑”呢?桑维翰虽然心头怨气难平,但是他还是很快的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被录取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长相。
桑维翰的五官单拿出来,问题不是特别大,不过他的脸型有点特殊——非常的长。因此五官和脸一组合起来,就有点惨绝人寰的意思。(他虽然没给后世留下照片,但是朱元璋的样貌非常值得参考。)古代选拔公务员对于长相有一定的要求,桑维翰心里也很清楚,但是他就是心里就是不服。
他爹桑拱,当时正是河南府尹(河南的老一)座下的外交武官(客将),一看儿子如此执着,于是就想办法帮他疏通关系,让他圆了进士的梦。桑维翰虽然凭借“门路”当了进士,圆了自己的梦,但他却并不开心。他进入体制以后,经常会想到,自己凭借真本事,朝中无人欣赏,而老爹一走关系,自己就能顺利当进士,那么这个朝廷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心有猛虎
桑维翰虽然长相有碍观瞻,当上进士也是走的后门,但是他确实真有本事。俗话说得好,真的金子,早晚会被识货的人捡走。而“捡走”桑维翰的人,叫做石敬瑭,是后唐二代目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在未登基之前,就非常倚重他,等李嗣源登基之后,更是对他青睐有加。除了自己的亲儿子,李嗣源最看重的就是女婿石敬瑭,和义子李从珂。
石敬瑭把桑维翰收归麾下之时,李嗣源还在皇位上,因为这翁婿俩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桑维翰有些小心思也没表现出来。不过石敬瑭在和桑维翰接触后,对桑维翰是非常的看重,虽然他给桑维翰明面上的官职,只是一个文职参谋(掌书记),但实际上,石敬瑭已经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张良、孔明。
在石敬瑭和桑维翰搭班子不久之后,一代雄主李嗣源因为宠信伶人,而死于一场兵乱。匆忙继位的是李嗣源的亲儿子李从厚,李从厚根基太浅,又久处深宫,唯一拿得出门的就是“好读《春秋》”。后唐是一个沙陀族建立的国家,相比血统的传承,更相信拳头的硬度。自认为功劳最大的李从珂,对于李从厚登基当三代目,心里非常的不爽,于是他就凭借硬实力,把李从厚给撵了下来,然后自己当了唐末帝。
从属地赶去拜见新君的石敬瑭,在途中遇到了仓皇逃窜的李从厚。本来石敬瑭对自己的小舅子没什么想法,但是李从厚却认为石敬瑭不光没有帮自己,还向李从珂低头,心里非常生气,在言语和一些肢体语言上,没有控制住,反而把石敬瑭给惹恼了。石敬瑭一怒之下把他抓了起来,送给了李从珂当投名状。(这里面要没有桑维翰的参与,我愿意干吃一包辣条)
递了投名状的石敬瑭,得到了李从珂的暂时信任,于是得以继续活命。不过李从珂并不敢放虎归山,于是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后来石敬瑭竟然走通关系,返回了河东属地。(这里面要没有桑维翰的参与,我愿意干吃两包辣条)石敬瑭回去之后,立刻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应对李从珂的翻脸。不过石敬瑭算来算去,自己这点兵马,怎么也不可能是李从珂的对手,于是他想了一个好主意。
名“臭”青史
石敬瑭的好主意,是去勾结契丹,然后和契丹一起把后唐给灭了。其实这种方案,并不是石敬瑭的首创,早在隋唐时期,长江以南的各方势力,就有拉拢突厥作自己靠山的习惯。李世民和突厥的关系,就非常的不错。(具体可参看《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四方征战,为何从没和突厥真正交过手》)。而且石敬瑭也并非中原土著,而是和发动了“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一样,同属于粟特人。
所以从心理上,石敬瑭本来是没有太大的压力的。石敬瑭的手下,以中原土著为主,他们自然是不认同这种做法。但是石敬瑭最倚重的桑维翰和刘知远(后汉高祖,沙陀族人),却非常支持这个想法。而且心里有一颗“毒”芽的桑维翰最为激进,他劝说石敬瑭,为了表达诚意,可以认契丹人当爹,然后石敬瑭可以以“儿皇帝”自居,而且为了一次成功,甚至可以把中原的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当刘知远听到这个骇人的计划后,差点没跳起来反对,不过他对于这个计划,还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是他的反对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为石敬瑭和桑维翰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契丹人一看石敬瑭这么“懂事”,立刻派兵合击后唐,后唐在夹击之下,也立刻分崩离析。石敬瑭也因此顺利地成为了“儿皇帝”,建立了历史上不怎么有名的后晋,而桑维翰也一步登天当了宰相。
小结
桑维翰在当宰相期间,大显身手,为后晋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中原北方屏障的丧失,也是他对主谋。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有两个极端,一方的人说他是“一朝贤相”,另一方的人,则认为他是“万世之罪人”。而骆驼看来,他当“一朝贤相”是名副其实。而“万世之罪人”的主要依据,其实就是他主持了献“燕云十六州”之事。
对于这一点,骆驼只想说一句话“有时候站着死,其实比跪着生,还要更容易,而选择跪着生的人,他为的,往往都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