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小人物:祖籍洛阳,主谋割让燕云十六州,让石敬瑭喊契丹爸爸

唐朝小人物:祖籍洛阳,主谋割让燕云十六州,让石敬瑭喊契丹爸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影讲历史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3/12/7 5:06:20

脸残志坚

在唐朝末年的一次放榜后,名落孙山的洛阳人桑维翰长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科举不中,并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也不是他临场发挥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主考官对他的姓氏和长相有成见。“桑”同“丧”不吉利?那日出之地为何还会叫“扶桑”呢?桑维翰虽然心头怨气难平,但是他还是很快的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被录取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长相。

桑维翰的五官单拿出来,问题不是特别大,不过他的脸型有点特殊——非常的长。因此五官和脸一组合起来,就有点惨绝人寰的意思。(他虽然没给后世留下照片,但是朱元璋的样貌非常值得参考。)古代选拔公务员对于长相有一定的要求,桑维翰心里也很清楚,但是他就是心里就是不服。

他爹桑拱,当时正是河南府尹(河南的老一)座下的外交武官(客将),一看儿子如此执着,于是就想办法帮他疏通关系,让他圆了进士的梦。桑维翰虽然凭借“门路”当了进士,圆了自己的梦,但他却并不开心。他进入体制以后,经常会想到,自己凭借真本事,朝中无人欣赏,而老爹一走关系,自己就能顺利当进士,那么这个朝廷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心有猛虎

桑维翰虽然长相有碍观瞻,当上进士也是走的后门,但是他确实真有本事。俗话说得好,真的金子,早晚会被识货的人捡走。而“捡走”桑维翰的人,叫做石敬瑭,是后唐二代目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在未登基之前,就非常倚重他,等李嗣源登基之后,更是对他青睐有加。除了自己的亲儿子,李嗣源最看重的就是女婿石敬瑭,和义子李从珂

石敬瑭把桑维翰收归麾下之时,李嗣源还在皇位上,因为这翁婿俩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桑维翰有些小心思也没表现出来。不过石敬瑭在和桑维翰接触后,对桑维翰是非常的看重,虽然他给桑维翰明面上的官职,只是一个文职参谋(掌书记),但实际上,石敬瑭已经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张良孔明

在石敬瑭和桑维翰搭班子不久之后,一代雄主李嗣源因为宠信伶人,而死于一场兵乱。匆忙继位的是李嗣源的亲儿子李从厚,李从厚根基太浅,又久处深宫,唯一拿得出门的就是“好读《春秋》”。后唐是一个沙陀族建立的国家,相比血统的传承,更相信拳头的硬度。自认为功劳最大的李从珂,对于李从厚登基当三代目,心里非常的不爽,于是他就凭借硬实力,把李从厚给撵了下来,然后自己当了唐末帝。

从属地赶去拜见新君的石敬瑭,在途中遇到了仓皇逃窜的李从厚。本来石敬瑭对自己的小舅子没什么想法,但是李从厚却认为石敬瑭不光没有帮自己,还向李从珂低头,心里非常生气,在言语和一些肢体语言上,没有控制住,反而把石敬瑭给惹恼了。石敬瑭一怒之下把他抓了起来,送给了李从珂当投名状。(这里面要没有桑维翰的参与,我愿意干吃一包辣条)

递了投名状的石敬瑭,得到了李从珂的暂时信任,于是得以继续活命。不过李从珂并不敢放虎归山,于是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后来石敬瑭竟然走通关系,返回了河东属地。(这里面要没有桑维翰的参与,我愿意干吃两包辣条)石敬瑭回去之后,立刻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应对李从珂的翻脸。不过石敬瑭算来算去,自己这点兵马,怎么也不可能是李从珂的对手,于是他想了一个好主意。

名“臭”青史

石敬瑭的好主意,是去勾结契丹,然后和契丹一起把后唐给灭了。其实这种方案,并不是石敬瑭的首创,早在隋唐时期,长江以南的各方势力,就有拉拢突厥作自己靠山的习惯。李世民和突厥的关系,就非常的不错。(具体可参看《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四方征战,为何从没和突厥真正交过手》)。而且石敬瑭也并非中原土著,而是和发动了“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一样,同属于粟特人。

所以从心理上,石敬瑭本来是没有太大的压力的。石敬瑭的手下,以中原土著为主,他们自然是不认同这种做法。但是石敬瑭最倚重的桑维翰和刘知远(后汉高祖,沙陀族人),却非常支持这个想法。而且心里有一颗“毒”芽的桑维翰最为激进,他劝说石敬瑭,为了表达诚意,可以认契丹人当爹,然后石敬瑭可以以“儿皇帝”自居,而且为了一次成功,甚至可以把中原的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当刘知远听到这个骇人的计划后,差点没跳起来反对,不过他对于这个计划,还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是他的反对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为石敬瑭和桑维翰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契丹人一看石敬瑭这么“懂事”,立刻派兵合击后唐,后唐在夹击之下,也立刻分崩离析。石敬瑭也因此顺利地成为了“儿皇帝”,建立了历史上不怎么有名的后晋,而桑维翰也一步登天当了宰相。

小结

桑维翰在当宰相期间,大显身手,为后晋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中原北方屏障的丧失,也是他对主谋。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有两个极端,一方的人说他是“一朝贤相”,另一方的人,则认为他是“万世之罪人”。而骆驼看来,他当“一朝贤相”是名副其实。而“万世之罪人”的主要依据,其实就是他主持了献“燕云十六州”之事。

对于这一点,骆驼只想说一句话“有时候站着死,其实比跪着生,还要更容易,而选择跪着生的人,他为的,往往都不是自己”。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石敬瑭:被骂千年的“儿皇帝”,其实是两宋以来最大的“背锅侠”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石敬瑭

    石敬瑭:汉奸儿皇帝,其冤何沉哉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有名,当然要数石敬瑭,因为他身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标签,那就是“儿皇帝”,如果要给中国最著名的汉奸排位,前五名中肯定是有他名字的。之所以会如此,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件事,当年他被人吊打之时,认了比他小十岁的辽国皇帝为父,脸面尽失,并且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

  • 不良人6:张子凡变成卖国贼,出卖不良人,与石敬瑭狼狈为奸

    历史人物编辑:山治看动漫标签:石敬瑭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最新一集已经更新,这一集的内容很平淡,时长也变短了,剧情太过平淡。岐国与漠北开战以来,漠北差点就把岐国消灭,不良人亲自出来相助岐国。老李被将臣换心救活,他以新不良帅自称,要帮岐国击退漠北,以岐国目前的实力,很难击退漠北大军。老李与漠北应天王后达成协议,双方停战救出人质。张子凡变成

  • 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想效仿石敬瑭当“儿皇帝”,下场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石敬瑭

    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儿皇帝叫做石敬瑭,是个沙陀人。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一名官员,他从小就读过一些兵书,略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但也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李从珂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养子,一向和石敬瑭不睦。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李从珂竟然当上了后唐皇帝,登基之后就给石敬瑭穿小鞋,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

  • “儿皇帝”石敬瑭差点洗白,“孙皇帝”为何搞砸了?习惯了当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标签:石敬瑭

    说起中国古代,对于中华民族,总体上是辉煌的,当然,最为耀眼的要数汉、唐。而最上不了台面的就要数宋朝和清朝了,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尤其清朝,差点就将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搞了个“万劫不复“。清朝的原因,在于满人数量少,根基不稳或者说是没有根基,总害怕汉人造反,采取了奴化和闭关自锁政策,想将

  • 辽国为何助石敬瑭灭掉后唐,只因“儿皇帝”在3方势力中出价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石敬瑭

    自从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出哭戏策反大军,得了皇帝位后,石敬瑭因在河东节度使任上手握兵权且不服朝廷政令,引起末帝的猜忌。936年石敬瑭造反,但苦于实力不够,听从大臣桑维翰的建议,向契丹(938年契丹改国号"大辽")皇帝耶律德光求助,以三个厚颜无耻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助战:石敬瑭的出价1、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国

  •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从一代名将到万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石敬瑭

    说起汉奸、卖国贼,您会想到谁?是构陷忠良、残害同胞的秦桧?还是降日投敌、鼓吹“曲线救国”的汪精卫?诚然,以上这两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选择投敌卖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国贼,但是比起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他们俩依旧是显得小巫见大巫,差了好几个段位。毕竟,秦桧和汪精卫等人再怎么奴颜婢膝,瞎折腾做坏事,影响的

  • 石敬瑭甘愿做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他因此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石敬瑭

    公元936年7月,石敬瑭听从亲信桑维翰建议,向契丹求援,石敬瑭许诺,认耶律德光为养父,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这一举,困扰中原王朝四百余年,给农耕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深切灾难。有人说对于石敬瑭,此举是形势所逼,且石敬瑭不是汉族,称不上汉奸,另外对于《旧五代史》评价石敬瑭是仁慈恭俭之主,事实真是如此吗?

  • 如果后唐皇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石敬瑭就算谋反也无法勾结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石敬瑭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四月某日,后唐末帝李从珂对身边的从臣说:“石敬瑭是朕的至亲,按理说不应该怀疑他。但目前关于他的流言很多,甚至说他将京城的财产都转移到北京(太原)。朕担心酿成事端,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从臣们都不敢接话。退朝后,端明殿学士(高级国策顾问)李崧对同僚吕琦说:“我们深受陛下大恩,

  • 满清误了中华三百年?你知道石敬瑭误了华夏多少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石敬瑭

    导语: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我们也经常上网,但在网络上有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为:“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很明显,这句话跟清朝有关,在历史上,清朝是一个腐败的朝代,在清朝时期就有剃发令、文字狱、割地赔款等事情。特别是在晚清时期,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国失去那么多的土地。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恨清朝

  •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你知道石敬瑭误我华夏多少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石敬瑭

    编者按:网络上有一句影响深远的流言,那就是“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这话有道理吗?我认为很显然说得有点过了,终清一朝虽有剃发令、文字狱和割地赔款等系列罄竹难书的罪行耻辱,然而,客观来看待,它却给留下了后世广袤的疆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三项历史功绩,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不能说清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