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几乎没有名气的温恢家族,如何布开家族网在晋朝一飞冲天?

曹魏几乎没有名气的温恢家族,如何布开家族网在晋朝一飞冲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谭红意 访问量:4385 更新时间:2023/12/23 6:33:39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3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曹魏篇第二十章:曹魏几乎没有名气的温恢家族,如何布开家族网在晋朝一飞冲天?

温恢出于太原温氏,如果提起他好像在三国时期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他家的确从一个地方大族,成功嵌入了魏晋政治之中。温恢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通过被察举为孝廉而步入仕途。他在地方工作很有政绩,收到青睐后被曹操召到身边工作,后因合肥战事复杂,曹操不得不忍痛派遣温恢在地方上工作。在曹丕时期,温恢也长时间在外工作并最终死于任上。

温恢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温生和温恭,温生袭爵后因为去世的早没有后代,所以其封国被除。温恭字仲让,被封为济南太守。温恭有两个孩子,分别是温羡和温襜。根据记载,温羡和温襜这辈儿兄弟一共六人,被称为“六龙”。

温羡早期在司马攸处任职,晋惠帝时入朝为官。后来温羡功劳连连,最终在晋怀帝时期被封左光禄大夫,还受到开府的优待。温羡去世后被追赠司徒,谥号为“元”。

温羡有三个儿子,温祗、温允和温裕。温祗官至太傅西曹掾,温允官至太子舍人,温裕官至左光禄大夫,还娶了司马炎的闺女,武安长公主。

温襜的儿子是东晋名将温峤,他因为与大臣刘琨有亲戚关系(刘琨的妻子是温峤的母亲的姐妹),于是被提拔的非常快,甚至一度成为司空府右司马。西晋灭亡后,温峤南渡,温峤积极向司马睿劝进,最终司马睿称帝开东晋时代。温峤来到南方后,与琅琊王氏,汝南周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的代表人物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和司马睿的太子关系也很不错,他家俨然成为当时侨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峤既至,引见,具陈琨忠诚,志在效节,因说社稷无主,天人系望,辞旨慷慨。举朝属目,帝器而喜焉。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等并与亲善。——《晋书·温峤传》

后来温峤参与平定王敦之乱有功后被封爵为建宁县公,晋明帝去世前曾任温峤为辅政大臣一起辅佐司马衍。后来在苏峻叛乱时,与东晋名将陶侃等人一起平叛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官散骑常侍,进爵始安郡公。陶侃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有一个曾孙子,叫陶渊明。

温峤不久后因为拔牙而患中风,死于武昌。司马衍追赠他为侍中、大将军,谥号为“忠武”。

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晋书·温峤传》

温峤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温放之和温式之,前者被封为交州刺史,后者被封为散骑常侍。温峤还有两个闺女分别是温胆和温光。

标签: 温恢

更多文章

  • 卫温发现了台湾,为何孙权却说他“违诏无功”,把他下狱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卫温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要追溯这句话的根本,还要从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夷洲(台湾)开始……230年(黄龙二年),称帝后的孙权命卫温与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战船三十艘,浮海求夷州(台湾)、亶州。卫温和诸葛直等人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台湾的人,此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同大陆的联系逐渐

  • 古浪退休干部陈琳:用毛笔书写《三国演义》,书法长卷达6000米

    历史人物编辑:甘肃陈卫东标签:陈琳

    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退休干部陈琳,自幼就喜欢书法,退休后历时4年用行、草、楷、隶四种书体完成了《三国演义》书法长卷的创作,该长卷每章一卷,总计120卷,总长度达6000米。书法于我们而言并非一个陌生的字眼。但实际上在纷杂浮华的当下,能够潜行用毛笔写下几个字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用书法大字书写62万字的《

  • 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有何特殊,为什么魏文帝曹丕愿意为他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王粲

    建安时代是东汉末年最精彩的一段时期,爆发了诸如官渡、赤壁等著名战役,同时随着战争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在建安文学界内也涌现出了许多璀璨辉煌的群星,建安七子便是群星中一组极其亮眼的星座,王粲在其中也是尤为突出的一位。王粲生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出身于名门望族,家中前几辈人都在朝中担任要职。王粲曾祖父

  • 曹丕带着大臣在王粲墓前学驴叫,古人的行为艺术,我们真的不懂!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王粲

    模仿动物的叫声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十分诙谐搞笑的事情,现代的很多歌曲比如《狐狸叫》和《学猫叫》当中,都有模仿动物叫声的行为,也显得这些歌十分有趣。在众多的动物当中,猫狗大概是人们模仿最多的动物了,那就是因为这两种动物作为我们常见的宠物,人们常常都会模仿它们的叫声来逗它们玩。除了猫狗之外,鸡鸭猪羊牛等家禽

  •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为何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王粲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王粲极富文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

  • 张仲景为何被誉为“医圣”?他能够预测到20年后王粲的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王粲

    说到中国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神医,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华佗,而可能会忽视张仲景,的确,张仲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没有华佗的名气高,那么张仲景的医术水平如何呢?张仲景有着“医圣”的称号,这个称号绝对不是名不副实的,张仲景的医术十分精湛,但是在当时由于曹操的发掘,华佗的名气很高,人们就往往不知道张仲景,但实

  • 曹丕为何要学“驴叫”为王粲送葬,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王粲

    葬礼上,数百人一起学驴叫,那种场面,绝对令人震撼,同样也会令人感到怪异。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葬礼上,而且还是魏文帝曹丕带的头,这就更加令人感到奇怪了。那么,这个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居然能得到曹丕如此礼遇?公元191年,有一天,蔡邕在长安的家中宴请宾客时,年仅14岁的王粲突然登门

  • 曹丕率众人在文坛才子王粲的墓前学驴,其中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休闲生活随记标签:王粲

    曹丕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文坛灵魂人物,并且和建安七子非常要好,时常在一起畅谈古今,但是文坛才子王粲却因为感染瘟疫去世,他在生前非常喜欢学驴叫,曹丕为了怀念王粲以及为他送行,所以提议大家一起学驴叫,然后曹丕率先开口,众人也跟着曹丕一起学驴叫,可以见当时他们的关系一定非常好,不然没有人愿意去学驴叫的。曹

  • 崔琰之死的真相:夺嫡之争的旧怨,与曹操封魏王之后的心态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崔琰

    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因为大家都认为,崔琰道德高尚,为人正直,天下知名,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曹操杀了,实在太过冤枉。易中天曾评价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本文试图分析崔琰之死背后的隐情,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狱”那么简单,全文2421字,阅读时间5分钟。一、

  • 三国时期三大神准预言:崔琰论司马懿、隆中对、匈奴使者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崔琰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三国历史时期之中能人辈出,其中不乏可料定先机者,而在这其中一些人事前的一些话,更是神准的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三国时期三大神准预言:崔琰不光能冒充曹操,自己也是个全挂子本事,看人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个人叫司马朗,这个人老是自以为是成天是吟诗作对,名气不小,但是眼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