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为何要学“驴叫”为王粲送葬,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曹丕为何要学“驴叫”为王粲送葬,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平华泛教育 访问量:1400 更新时间:2023/12/10 3:51:24

葬礼上,数百人一起学驴叫,那种场面,绝对令人震撼,同样也会令人感到怪异。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葬礼上,而且还是魏文帝曹丕带的头,这就更加令人感到奇怪了。

那么,这个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居然能得到曹丕如此礼遇?

公元191年,有一天,蔡邕在长安的家中宴请宾客时,年仅14岁的王粲突然登门拜访。蔡邕一听,居然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只为跑出去迎接(倒履迎之)一个黄毛小子,而且这个黄毛小子长相丑陋,身材瘦小,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王粲

当时的蔡邕可是董卓身边的大红人,曾一日三迁其职,人称蔡中郞。同时,他也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对于宾客们的疑惑,蔡邕却说他是司空王公的孙子,有奇才,我不如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

那么,蔡邕为何要说王粲有奇才呢?

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王粲少时颇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同时,在算术上也颇有造诣,尤其擅长写文章,从不打草稿,总是一挥而就。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路上偶遇一座古碑,便不自觉地朗读起来。这时,友人问他:“你能背下来吗?”王粲点头说:“能”。

于是,友人当即让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时,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局,对弈者很是懊丧。这时,王粲站出来说,自己能把棋局复原。

对弈者和围观者,无人相信,并用一块布盖在棋盘上,还拿出一个新棋盘让他重新复棋。结果,王粲三两下就将棋局复原,而且一子不差。

又据《典略》记载:王粲才高,擅应机辩论。当时,钟繇王朗等人,尽管都在曹操麾下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停笔措手不及,最终还得依靠王粲的文笔。

同时,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建安七子)之冠冕”。

▲曹丕

此外,也有史学家和学者将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甚至,陈寿的《三国志》,也多有引用王粲《英雄记》中的内容。

可见,王粲的奇才之名不虚。

虽然,王粲颇有奇才,但他起初的仕途却并不顺利。

公元193年,王粲被征召为黄门侍郎。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法去就任。

后来,他跑去相对稳定的荆州,投奔了刘表,却并不得其重用。

因此,怀才不遇的王粲,一直在荆州碌碌无为了15年之久,并因烦闷气愤,创作出了留传后世的《登楼赋》和《七伤诗》。

在这15年中,王粲因为毫无建树,没有多余的钱财,也就骑不起高头大马,只能以毛驴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

同时,为了发泄心中长久压抑的烦忧和郁闷,不但喜欢听驴的叫声,而且还喜欢大声学驴叫。

此后,王粲爱学驴叫、爱听驴叫的名声便传了开来。

208年,刘表死后,当王粲听说曹操将要南下荆州时,就非常热心,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极力劝说刘表次子刘琮投降曹操。

刘琮投降曹操后,王粲也投到曹操麾下,并颇受其重用,被任命为丞相府掾,相当于丞相府里一个大部门的主管。不久又晋升为军谋祭酒,相当于首席参谋。

自此,王粲像开了挂一样,踏上了人生的快车道。

难怪,怀才不遇者,大多喜欢乱世。

▲王粲碑

后来,曹魏建国后,王粲被曹丕任命为侍中,与卫凯等人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甚至,连西晋的玉佩,也都受法于王粲。

期间,曹丕、曹植都非常尊重王粲,并经常在一起交流诗赋,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亦师亦友,感情颇深。

因此,当四十一岁的王粲,因病英年早逝时,曹丕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于是亲率众文士为他送葬,并对其生前好友们说:“仲宣(王粲的字)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

因此,在曹丕的带领下,数百送葬宾朋,一起学驴叫,一片驴鸣之声响起,气势如宏、声振四野。

事后,曹植特作《王仲宣诔》,以表达对王粲的怀念之情。可见,王粲与曹植、曹丕兄弟之间的感情很不一般,曹丕这才对他有如此特殊的“礼遇”,而这种特殊的“礼遇”,可能也是历史上的独一份吧。

只是,令人叹息的是,王粲的两个儿子,却因受魏讽谋反案的牵连,而被曹丕诛杀。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王粲

更多文章

  • 曹丕率众人在文坛才子王粲的墓前学驴,其中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休闲生活随记标签:王粲

    曹丕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文坛灵魂人物,并且和建安七子非常要好,时常在一起畅谈古今,但是文坛才子王粲却因为感染瘟疫去世,他在生前非常喜欢学驴叫,曹丕为了怀念王粲以及为他送行,所以提议大家一起学驴叫,然后曹丕率先开口,众人也跟着曹丕一起学驴叫,可以见当时他们的关系一定非常好,不然没有人愿意去学驴叫的。曹

  • 崔琰之死的真相:夺嫡之争的旧怨,与曹操封魏王之后的心态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崔琰

    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因为大家都认为,崔琰道德高尚,为人正直,天下知名,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曹操杀了,实在太过冤枉。易中天曾评价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本文试图分析崔琰之死背后的隐情,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狱”那么简单,全文2421字,阅读时间5分钟。一、

  • 三国时期三大神准预言:崔琰论司马懿、隆中对、匈奴使者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崔琰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三国历史时期之中能人辈出,其中不乏可料定先机者,而在这其中一些人事前的一些话,更是神准的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三国时期三大神准预言:崔琰不光能冒充曹操,自己也是个全挂子本事,看人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个人叫司马朗,这个人老是自以为是成天是吟诗作对,名气不小,但是眼里没有

  • 崔琰为人正直、受人尊重,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有可能是因为嫉妒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崔琰

    文/元哥说历史前言【毫无疑问,曹操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他既有宽宏大量的一面,又有心胸狭隘的一面,既有真实可爱的一面,又有阴险狡诈的一面,有时深信不疑,有时却又疑神疑鬼。比如,有人多次背叛他,他却选择原谅,照样封官进爵,比如张绣;很多人吃里扒外,暗地里跟袁绍互通书信,他却选择将书信全部烧毁,一概不

  • 三国帅哥崔琰的颜值,曹操都自比不如!看他家族700年有多显赫

    历史人物编辑:美丽萌宠故事标签:崔琰

    电视剧《军师联盟》崔琰维护嫡长子继承制,他用性命换曹丕上位。历史上他和后代多显赫!崔琰是帅哥,他的颜值曹操都拿出来冒充自己充当门面,说他“体态雄伟,相貌俊美,美须髯”。匈奴使者来拜见大汉丞相曹操,曹操对自己矮黑的颜值,拿出来做外交工作很不自信,就后崔琰来冒充自己接待使者。过后派人见打听使者对自己的印

  • 曹操想称王,连皇帝都不反对,崔琰却有意见,真是不自量力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崔琰

    刘邦建立汉朝后,就定下了个规矩,就是只有姓刘的,有皇家血脉的人才可封王,异性是不能封王的。但是曹操偏要打破这个规矩。随着曹操势力的强大,文武众官要求将曹操立为魏王。当然了,曹操做梦都想当王呢,现在百官都拥戴他,那么他自然不会推脱,要把握住这个大好的机会了。可是朝廷之中偏有不识时务的人。崔琰对官员们说

  • 崔琰为人正直,受人尊重,曹操究竟为何要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崔琰

    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是的,在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中,曹氏异军突起,虎踞北方而雄视天下,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霸业的兴建过程中,曹操曾旗帜鲜明地主张“唯才是举”。这充分说明,曹氏是非常重视人才的。确实,曹操发现、招聚了如荀彧、郭嘉、程昱、荀攸等不少人才,并且都能

  • 荀彧、崔琰、杨修,其实都死于一种共同的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崔琰

    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而后两年,袁绍忧郁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曹操以少胜多的光荣战例,进而完成统一中国北方的宏图大业,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以曹操为代表的非世家大族打败了以袁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曹操是个什么出身呢?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本

  • 三国第一冤案——曹操称魏王后赐死崔琰!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崔琰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崔琰因为说了一句话,被曹操赐死,这堪称是三国第一冤案!易中天先生对此评价: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崔琰,大家看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

  • 曹操处死曹植之妻崔氏,是为了打击崔琰的势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减压历史标签:崔琰

    曹操下令赐死曹植的妻子,出自郭颁《魏晋世语》,原文是:(曹)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曹植的妻子也是崔琰的侄女,人物关系图如下:就这件事,曹植之妻崔氏之死,罪由是违背了曹操定下的制度:曹家的夫人、女儿、媳妇不得穿锦绣衣服。这个制度并不是曹操临时杀人找的借口,在《魏书》中是有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