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动物的叫声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十分诙谐搞笑的事情,现代的很多歌曲比如《狐狸叫》和《学猫叫》当中,都有模仿动物叫声的行为,也显得这些歌十分有趣。
在众多的动物当中,猫狗大概是人们模仿最多的动物了,那就是因为这两种动物作为我们常见的宠物,人们常常都会模仿它们的叫声来逗它们玩。
除了猫狗之外,鸡鸭猪羊牛等家禽也是许多的人都会模仿的,除了这些动物之外,还有驴叫,也是很多的人觉得很搞笑的一种叫声。
在现代生活当中,很少有人会模仿驴的叫声,驴叫声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很难听很低俗的叫声,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驴叫声固然很难听,但是可能很多的朋友都不知道的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东汉末年,许多的文人就十分热衷于模仿驴叫。
这在当时的社会当中十分常见,许多的文人见面喝了点酒很开心的时候,就喜欢学驴叫上一两声,以此来彰显自己洒脱不羁的文人风骨。
人们之间互相学驴叫,会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加深对于彼此的了解,因此在东汉末年以及魏晋时期的时候,就有很多文人热衷于学驴叫。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学驴叫文人当中的代表人物,王粲喜欢学驴叫都是出了名的,在和友人相聚饮酒的时候,在自己写文章作诗的时候,在自己开心的时候,王粲都会学上一两声驴叫,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或者是给自己的文章找灵感。
学驴叫的这个行为在王粲看来很能够体现自己的情怀,体现了当时的那个年代的士人不屑于权贵,高傲冷艳的风骨。
王粲喜欢学驴叫这件事是出了名的,他的很多朋友,包括当时的其他文人都很了解他的这个独特癖好。王粲作为当时的名士,还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他和曹操的儿子曹丕关系很好,两人经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共同吟诗作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王粲在和曹操南征孙权归来的时候,在途中一病不起,最终在盛年去世了,年仅四十一岁。在得知了王粲离世的消息之后,曹丕也很痛心,将王粲迎回来之后,带领许多大臣一起为他送行。
在王粲的墓前,曹丕无比痛心地对面前的大臣们说:“仲宣平日里最喜欢学驴叫,在今天为他送行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他的方式,学驴叫为他送行吧。”
说罢自己就学了一声驴叫,墓前王粲的其他好友听到之后不由得就想起了王粲生前的样子,也跟着学了起来。
墓前的驴叫声此起彼伏,众人一起用这种方式来为王粲送行。
尽管这件事听起来很魔幻,但这却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时的那个年代的文人们,的确是将学驴叫视为一件十分高雅的事情。
这在我们现在看来很难理解,史君只能感叹一句,古代人的行为艺术,我们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