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放吾:指挥仁安羌大捷的团长,蒙冤多年,撒切尔夫人亲自去探望

刘放吾:指挥仁安羌大捷的团长,蒙冤多年,撒切尔夫人亲自去探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蔡良安 访问量:991 更新时间:2024/1/5 15:46:35

《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的是1942年,在缅甸附近一群百姓和士兵齐心合力,保卫家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事实。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原型主角人物叫刘放吾,是那个在缅甸取得第一场抗日战争胜利,即仁安羌大捷的中国远征军的团长。

刘放吾于1899年生于湖南,黄埔六期学生,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还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刘放吾将军入缅作战,取得仁安羌大捷

1942年,日军为了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妄图击溃由缅甸入境运输战略物资的那条中方的生命线,让我方孤立无援,以达到亡我中华的目的。日军经泰国进入缅甸,开始破坏缅甸的建设,蹂躏缅甸的人民。

在日本入缅甸不久,日本刚刚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美国也更加积极与我方携起手来,一起抗击日寇。

此时,虽然有英国军队驻扎缅甸,但是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英军节节败退。出现了7000名英国士兵,美国记者和家眷等被日军围困,眼见陷入绝境的危险境地。

中国组成了十万人的远征军,紧急支援缅甸。由于刚开始,英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不得已,在撤退中,部分由缅甸入印度,中间翻越了难以超越的野人山,在损失一半人数的惨重代价下,终于走出野人山,进入印度。后来得到训练与良好的装备的武装,在与日作战的战场上,打出了士气,打出了胜仗。

而我们的主人公刘放吾,这位进入缅甸作战的老兵,当时是38师113团的团长,隶属于孙立人的38师。刘放吾当时接到的任务是率领1000人左右去解救被围困的英国7000名左右的士兵、记者等人。

刘放吾领命而去,他面临的是人数是自己人数四倍的日军,自己1000人,日军4000人,以一敌四。而且日军装备精良,有大炮,有飞机,而刘放吾却装备非一般。两相对比,刘放吾想取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刘放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流血的精神,一鼓作气,与敌人激战三昼夜,终于击溃了敌人的防线,神话般让被困的英国士兵得以脱险,取得了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大捷是我国远征军对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它鼓舞了士气,奋了精神,让广大士兵更加意识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更加坚定了打击日寇的决心和信心。

英雄刘放吾埋名他乡,艰难度日

按说,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刘放吾和孙立人都应该受到嘉奖,目的是激励士气,弘扬正气。刘放吾由于是直接指挥仁安羌大捷的人,所以得到了提升,由少校级别晋升为少将级别。但是奇怪的是,孙立人并没有得到嘉奖。有人说因为孙立人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被淡,这应该是主要的因素。

而且,孙立人因为赴台后所谓的“反动”行为,而被清算,所以有关孙立人及其部下刘放吾的那些战绩都被故意隐瞒或者销毁。无辜的刘放吾受到了牵连,但是刘放吾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后来,刘放吾赴台,再后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和妻子去了美国。刚开始的日子,为了生计,刘放吾学着做起煤球生意,艰难度日,被人称为“煤球将军”。

刘放吾不计较名利被蒙冤,原来出了“冒牌将军”

英雄不计较名利,谁知却出了“冒牌将军”。"冒牌将军"是一个粗人,读书不多,也曾经入伍过,名字叫林彦章,林彦章听说了刘放吾将军的事迹后,感觉机会来了。林彦章于是到处说自己是仁安羌大捷中的刘团长,取得了时任驻香港英军司令菲士廷的信任。

靠着冒名顶替,林彦章骗了很多钱财,真是骗了名又骗利。后来,真相大白于天下,1963年8月,林彦章在香港被捕。

刘放吾儿子刘伟民出版回忆录,为父亲正名

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对父亲的往事非常清楚,虽然父亲刘放吾非常低调,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年在缅甸作战的事情与别人说起,但是刘伟民不想让历史消失在漫漫长河中,他想还原那段真实的历史,为父亲正名。

于是,刘伟民根据父亲刘放吾的真实经历,写了《刘放吾将军与仁安羌大捷》一书,刘放吾当年的事迹才逐渐被人所熟悉。刘伟民在《刘放吾将军与仁安羌大捷》中写道:

“1942年4月20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缔造仁安羌大捷。这是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在境外第一次挫败日本军队的辉煌战役,而当年领导远征军新38师113团,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的刘放吾团长,就是我的父亲”。

撒切尔夫人、布什等人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纪念日之际,对刘放吾将军表达谢意

1992年4月,英国撒切尔夫人专门去美国,寻找并慰问了已经是93岁高龄的刘放吾将军。同时,撒切尔夫人还带去了其他英国高层对刘放吾的问候,感谢他当年的英雄壮举,感谢他拯救了7000人的生命。

1992年4月20日——仁安羌大捷50周年纪念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致函刘放吾将军:

"我很高兴与你一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仁安羌大捷。我知道你亲历大战,且对50年前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只有热心忠诚的人,才能领军在战斗中取胜,或奋不顾身参加战斗,你已经证明了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身为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团长,你曾面临解救英军、美国记者及传教士的艰苦战斗,虽然兵员损失三分之一,你及官兵仍然克敌制胜,完成任务。你的英勇,促成战役捷报。"

美国洛杉矶议会议长迪恩·巴纳、英国国防部长马尔科姆·里夫金德和美国总统布什等人也对刘放吾将军发去了致谢信函。布什说:

"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际,我愿再次代表国家,感谢你解救500名美国记者、传教士及数千名英军的英勇行为。"

可是刘放吾却表现得非常坦然,他说英勇作战,是一个军人的职责,为了帮助并肩作战的盟友,他们义无反顾。他说“援救是应该的,不能列为战果。"刘放吾却只字不提被人冒名,蒙冤之事。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后来,刘放吾将军收到了一枚迟到了50多年,半个多世纪的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在撒切尔夫人慰问刘放吾两年后,1994年6月的一天,刘放吾安然离世,高寿95岁。

英雄忠魂归来兮

“2013年时,在仁安羌之战阵亡的202位将士们的灵位,自缅甸迎回了国内,安厝于供奉抗战阵亡将士总神位之南岳忠烈祠享堂。”

英雄的亡灵落叶归根,他们可以安息了。他们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精神,他们会被世人所永远铭记于心!

让仁安羌大捷中阵亡的将士回家,是刘放吾将军几十年的牵挂。他地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英雄们安息吧!

让我们永远缅怀烈士,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烈士永垂不朽!

/历史漫谈君一江月)

标签: 刘放

更多文章

  • 一座合肥城,难倒孙仲谋!合肥城建造者刘馥家族,对北京也有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刘馥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8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十五章:一座合肥城,难倒孙仲谋!合肥城建造者刘馥家族,对北京也有贡献一座合肥城,成为孙权挥之不去的噩梦。虽然后来合肥城改地重建,但合肥辐射区的基础,是刘馥单枪匹马入扬州之后努力打造经营的。刘馥建造的合肥城对曹魏乃至晋朝都有影

  • 武兴督蒋舒只是被调到阳安关辅助关中都督傅佥,为何就要叛蜀投魏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傅佥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描写魏灭蜀之战时,阳安关守将蒋舒临阵投敌,害死主将傅佥的故事。那蒋舒为何要叛蜀降魏,其行为又对蜀汉造成了哪些影响,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驻守武兴蒋舒出身不详

  • 董卓首席毒士还是无辜小人物?弑君者李儒的变态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李儒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并起的时代。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哦,不是,每一个风光的诸侯背后都有一位多谋的谋士、军师或儒臣,这些谋士们有的通晓军事,临军阵前,从容淡定;有的精通人事,运筹帷幄,决胜人心;有的精通政事,护国佐王,理事安邦……乱世的故事因他们而

  • 历史上的李儒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观史修文1标签:李儒

    李儒的两个形象李儒的形象有两个,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罗贯中给他“加戏”,充当了董卓的女婿和首席谋士,帮董卓出谋划策,在《三国演义》的前期剧情中就非常抢眼。而在史书上,李儒的记载可谓只字片语,并未有传,搜刮一下,也只有两处记载。一,初平元年初(190年),李儒担任前废帝,弘农王刘

  • 董卓的西凉集团之所以迅速败亡,皆因李儒所出的这六大昏招!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李儒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因于董卓兵进洛阳,他杀害忠良,无恶不作,满朝宗卿敢怒不敢言,致使袁绍、袁术、曹操等逃出洛阳,发文讨贼,十八路诸侯一起举兵,共讨董卓,从而天下失和,再起烽烟。董卓固然无道,但如果能有一个优秀的智谋之士鼎力相助,也不一定会输的那么惨,当时的董卓进入洛阳后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

  • 李儒:董卓手下头号谋士?小说中鸩杀皇帝,历史上竟然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李昊燃爱生活标签:李儒

    李儒奉董卓之命,领着鸩酒,对废帝刘辩说:“这酒可是好东西,能够延年增寿,祛邪趋福!”刘辩大摇其头:“我不信!这必定是毒酒!”李儒冷笑道:“大王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管这是什么酒,今天大王不喝也得喝!还请大王给自己留些体面!”刘辩还是不肯,厉声喝斥:“我都已经被贬为‘弘农王’了,董卓还不肯放过我吗!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李儒

    文/四季文史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帝推上龙椅。同时,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权倾朝野。在我国历史上,汉末

  • 李儒、李肃傻傻分不清楚?别急,捋一捋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儒

    近来,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谁劝降了吕布,是李儒还是李肃?小编也觉得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所以专门查阅相关史料和《三国演义》,捋一捋李儒和李肃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李儒、李肃的历史记载: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192年董卓被王允、吕

  • 《三国演义》首位出场的谋士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熊英标签:李儒

    《三国演义》一书中大约写了1200余个人物,既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常青树,也有些人物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但也如流星一般留下了自己的辉煌。李儒,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因为他是书中出场的首位谋士,而且心思之阴狠、手段之毒辣,让人毛骨悚然。首次出场,宦官与外戚集团

  • 李儒曾劝董卓将貂蝉送给吕布,董卓甩脸色说了8个字,令李儒崩溃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儒

    东汉末期,汉朝在名义上依旧做着天下的主人,实则是内部统治四分五裂暗中争斗不止,各方诸侯蠢蠢欲动暗中扩张着兵力,为自己明日登的天下之位做着打算。董卓作为当下势力最盛的诸侯奔赴京城分领天下,他率领的士兵大多是关西人士,受频繁战乱影响关西人常年习武,妇人也可以携剑而出。进京后的董卓更是目睹了政局的动荡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