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后期悬案:钟会和亲哥哥钟毓年龄真的相差50岁吗

三国后期悬案:钟会和亲哥哥钟毓年龄真的相差50岁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璐 访问量:1229 更新时间:2024/1/6 2:42:38

三国老当益壮越看越能的名人,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有96岁担任三军总司令的东吴大将吕岱,此外,还有一个书法大家,在75岁高龄生了一个日后名震三国的儿子!

三国后期第一有趣悬案:钟会和亲哥哥钟毓年龄真的相差50多岁吗?

钟会

三国晚期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此人文武双全,但是又十分阴险毒辣,他仅仅因为马蹄子陷入桥坑中就不顾三军求情,将“虎侯”许褚的儿子许仪斩首示众,着实有借题发挥的嫌疑。

再者,他仅仅因为嵇康不愿和他合作,就在老大面前陷害嵇康,最终导致嵇康被杀。

但是此人的军事才能也是出类拔萃的,他也是灭蜀的功臣,功劳仅次于灭蜀第一功臣,“口吃放牛娃”—邓艾

钟会和姜维惺惺相惜,正因为这一点,他被姜维利用,被姜维唆使反叛,眼看就要改写历史,可惜他优柔寡断,最终计划泄露,惨死成都,这个人就是才华横溢的钟会!

钟会,生于公元225年,死于公元264年,比姜维小23岁,两人死于同一年!有趣的是,钟会是父亲75岁高龄才出生的孩子!

老当益壮的三国大书法家,曹魏重臣:钟繇,75岁得了一个儿子,日后名震三国。

钟繇有两个儿子,长子钟毓,次子就是钟会!令人不解的是,钟繇的这俩儿子年龄相差实在太多,钟会是老爹75岁生的,那么钟毓生于何时呢?亲兄弟俩到底相差多少岁呢?

钟繇长子钟毓,钟繇25岁有了长子,75岁才有了次子钟会,因此钟毓比亲弟弟钟会大50岁!

有一种说法是哥俩相差半个世纪,也就是50岁,也就是说钟毓是老爹25岁生的,那么中间长达50年的时间里,钟繇到底有没有其他孩子?或者是孩子们都夭折了呢?

这当然要问钟繇自己了,可惜老爷子已经仙逝将近1800年,“死无对证”了!

老当益壮的书法大家,曹魏重臣钟繇

言归正传,关于二人的年龄,根据史书中记载的事件可以找出蛛丝马迹,钟会的生卒年是有明确记载的,钟会生于公元225年,死于公元264年。

钟繇死于公元230年,他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人推测生于公元151年。老爹死的时候80岁,此时钟会才5岁,还是一个学前班的小儿。

所以他的哥哥钟毓出生年是一个谜,只知道死于公元263年,至于享年多少,只能根据历史事件推断了!

《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言语》中都写道:魏文帝曹丕得知钟繇有两个神童儿子,于是让儿子觐见,钟毓见到皇帝汗流浃背,而钟会却浑身无汗!

曹丕很奇怪就问钟毓为何出这么多汗?

钟毓回答:“见到陛下十分恐惧,所以战战兢兢出了很多汗!”

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何不出汗?”钟会说:“见到陛下十分恐惧,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曹丕奇之!看到没?钟会从小就是神回复,这一优点伴随了他一生,和几十年后他神回复嵇康的反问是一样的(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也有一说是魏王曹操想要见这俩神童,但是无论是魏王曹操还是魏文帝曹丕,这件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为啥呢?

其一,曹操死于公元220年,钟会生于公元225年,也就是说曹操死了五年后钟会才出生,怎么可能回答曹操的问题?

其二,曹丕死于公元226年6月29日,而出生于公元225年的钟会当时才1岁,一个一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说出那样机智的话来。

如果说当时只有钟毓去觐见皇帝,无论见的曹操也好曹丕也罢,这倒是都可以说的通的,毕竟他当时已经很大了!

史书《三国志》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兵围祁山,魏明帝想要御驾亲征,钟毓曾上书魏明帝曹叡,让皇帝坐阵皇宫,不可轻举妄动,因此被升为黄门侍郎,

而诸葛亮兵围祁山的事发生在公元228年,此时50多岁的钟毓已经是高官了(钟毓14岁时就被封为散骑侍郎),而弟弟钟会此时才3岁!

钟毓还担任过青州刺史,深受司马家族的器重,还参与平定“淮南三叛”,成为司马昭的左膀右臂!

公元264年,钟会在成都阴谋造反,可惜因为优柔寡断导致消息走漏,被乱兵射死,时年39岁,史称“成都之乱”!

钟毓

钟毓还是一个预言家,他曾“吃里扒外”地给司马昭打“预防针”:“我的弟弟钟会才华过人,但是野心勃勃,恐有不臣之心,您不可不防!”

司马昭笑着说:“日后果真如此,我只治钟会一人之罪,绝不连累钟氏一族!”

没想到钟毓一语成谶,公元264年,钟毓死后的第二年,钟会就因为谋反被杀,谋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但是司马昭因为曾对钟毓有言在先,只对钟会等人治罪,没有株连其九族!

但是哥俩到底相差多少岁呢?钟会死的时候40岁,哥俩的死期只相差一年,按这个来推断,钟毓不可能比弟弟大50岁,不然他死的时候就90岁高龄了,但是相差30多岁是有可能的,因为公元228年他已经身居高位,此时的他将近40岁是可以说的通的!

如果按钟毓比弟弟大30岁来计算,他也是老爹45岁才得到的儿子,而且他还是长子,这样说来,钟毓至少比弟弟钟会大30岁,甚至还更多!

真纳闷,钟繇为何这么晚才生儿子,真的是晚婚晚育的倡导者吗?

其实钟毓是曹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只不过由于老爹和弟弟的名气太大,他的光芒被父亲和弟弟遮住了罢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故事#

标签: 钟会

更多文章

  • 如果三国时期韩信代替姜维镇守剑阁,邓艾、钟会还能灭了蜀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阿藏历史标签:钟会

    三国时期,如果韩信代替姜维守剑阁,蜀国还是一样的灭亡。因为韩信同姜维一样,有个致命的缺陷,善兵,而不善治国,特别是不善于政治斗争。要想蜀国不灭,应该找一个类似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之类的人,也就是萧何、张良去代替姜维,是可以确保蜀国不灭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要依据历史来还原了,先要了解一下魏灭蜀

  • 钟会打到剑阁、邓艾灭蜀,诸葛绪却被吓退三十里,诸葛绪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钟会

    司马昭命三路大军伐蜀,三军各不隶属:钟会十万大军主攻汉中;邓艾三万军进攻沓中的姜维;诸葛绪三万军驻守阴平桥,阻挡姜维救援汉中。钟会打到剑阁、完成司马昭交代的任务;邓艾超出司马昭预期,直接把蜀汉灭国;诸葛绪的表现太差了,姜维部队来到阴平桥,扬言要吃掉诸葛绪的三万人,诸葛绪吓得后退三十里,姜维从容通过阴

  • 钟会那么聪明,为何被轻易策反?不是姜维计谋高,而是邓艾太作妖

    历史人物编辑:桃也雾漫漫标签:钟会

    一、钟会何许人也?钟会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二傻子”般的角色,竟然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导致最终被杀。也许《三国演义》,觉得有点对不住钟会,一再强调钟会这个人,其实非常聪明。可惜结果悲催,一切都悲催——所谓既然钟会那么聪明,咋还会被姜维玩得团团转?无论说他的被野心蒙蔽了双眼,还是自不量力,总之钟

  • 三国中姜维劝钟会谋反时是怎么说的?钟会计划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钟会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钟会及邓艾伐蜀成功后就处于这样的境地,如何抉择,确实令人费神。而钟会选择了谋反,那么钟会为什么要谋反呢?其实钟会忠心的是曹氏,钟会之父钟繇在曹魏期间历任相国、廷尉、太尉、太傅等职,更是在曹丕和曹叡时期位列三公,而司马昭之父司马懿在曹叡死后才位列三公。因此,钟家父子更忠于曹氏。高平

  • 钟会带兵出征,有人告状钟会必反,司马昭笑道:就怕他不反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钟会

    公元262年,司马昭自感时日无多,儿子司马炎又大不成器,只好抓紧时间为他扫平篡位障碍。篡位得一步步来,需要先称公、再称王,然后名正言顺接受禅让,这也是曹操当年的办法。要想称王,就得有拿得出手的战功,要拿战功,就得灭蜀或灭吴。司马昭认真分析一番,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于是决定先

  • 钟会灭蜀后拥重兵造反,又有姜维辅佐,却为何被司马昭迅速镇压?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聊史标签:钟会

    钟会是不是大魏忠臣很难说,不过谋反的事确实疑点重重,从头到尾就很仓促更像闹剧,姜维更像是一个背锅的。感觉钟会想谋反,最多是从收到司马昭相见在近的信开始,知道司马昭开始怀疑自己了才有的应激反应。后面追杀邓艾灭口,连一起上告邓艾谋反的师篡一起杀了,灭口的意图就真的明显了。钟会谋反本来就是异想天开,他在魏

  • 钟会要扳倒司马昭,为什么不联合像诸葛诞那样的人呢?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钟会

    钟会伐蜀,先后除掉了诸葛绪和邓艾,又加上收降了姜维,威震西土,几支部队加在一起,兵力将近三十万,军事实力大增,达到了顶峰。也因为手握这样一支大军,几乎是魏国一大半的家底,因此,钟会志得意满,觉得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于是,想做大做强,讨伐司马昭,夺取天下。连最强劲的对手邓艾,都被他除掉了,还有谁能与他

  • 灭亡了蜀汉,钟会与邓艾即使回到魏国,司马昭也容不下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钟会

    公元263年,邓艾和钟会一起灭亡了蜀汉,解决了曹魏几十年,历经几代帝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说,邓艾和钟会立下了盖世奇功,尤其是邓艾,他是直接灭亡蜀汉的第一功臣。邓艾能成功灭亡蜀汉,其实,也和钟会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钟会率主力在剑阁,将姜维缠住,邓艾偷渡阴平,也很难成功,因为,姜维一心抵挡钟会的十万

  • 钟会明知道魏国强大,以他的才智,不难决断,为什么还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钟会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兵分三路,进攻蜀汉,最终,在钟会率主力,在剑阁与姜维主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邓艾偷渡阴平,捡漏了,灭亡了蜀汉。后主刘禅投降之后,被送往洛阳,实际上被控制起来,以免再生事端。魏国三路大军,以镇西将军钟会率兵十万,兵力最多,妥妥的是主力,而征西将军邓艾和诸葛绪

  • 明明有着大好未来的钟会,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钟会

    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后来曹魏的政权掌握在了司马家的手里,不过钟会到没有受什么影响。因为他早年间受到司马师的赏识,是司马氏的重要幕僚。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负责机密事务,又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