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尧、舜“禅让”原来是不存在的!

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尧、舜“禅让”原来是不存在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1/16 12:36:26

比起墨家和《史记》中的“自愿禅让”观点,韩非子和出自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更倾向于“逼迫禅让”一说,既然是逼迫,实与篡位无异。

题目中的韩非子之说,出自“舜逼,禹逼舜,汤放,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一句,在韩非子心目中,尧舜、舜禹、汤桀、周武王和商纣王,原本是同样的关系,都是以下犯上、逆袭成功的典型。

《竹书纪年》记载的要更加详细,它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尧老了,又糊涂又缺德,舜给他关了禁闭,然后把尧“囚于平阳,取之帝位。”

同理,舜老了,禹却逼着他去南方出差,最后死于中途,禹抢班夺权成功。

不管是集体为尧舜禹的禅让制披上一层温情面纱,还是组团揭去这幅伪善面具,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自己的学说背书,尧舜禹距离他们的时代已相去两千年,这两千年中又缺乏文字记录,他们可以把尧舜禹揉搓成他们想要的任意形状。才死了不过几十年的汪精卫还有几万种不同解读方式呢,尧舜禹这几碗拉面想拉成大宽或是毛细还不是全凭个人爱好。

个人更加倾向于“人性”一说为主,现实条件为辅。

“人性”一说为主,权力是个好东西,舜作为双肩挑的女婿也无法拒绝,面对年老失德的尧和顽主大舅哥,要说一点不动心那是假的,与其被你们爷儿俩算计,哪怕是可能的算计,先下手为强不是个坏选择,别说那个年代没有历史记录,有了咱就给它改过来便是,似乎没有什么难度。

说到禹就更加理直气壮了,杀父之仇不是诸子百家哪家的专利,放在谁身上谁心里有底。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只能说明禹是个心机男,不入家门的同时,谁能知道他会不会想着自己的幼子热泪盈眶,想起自己惨死的老爸“”而恨意难平?他也想抱抱自己可爱的儿子啊,可他怕自己也遭受老爸同样的命运不是?把舜逼到南方公费旅游已经是最仁义的报复方式。

说说现实条件,抛去前文大不敬的小人之心,现实条件在那里也明摆着,尧舜禹的时代,王权是个怎样的存在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也很难说,老尧心疼顽主儿子,不想把这苦逼职务担在他身上给他累垮,也是人伦之常情。

要是具备后世真正的王权特征,他们选择了“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哪怕是你把“昔尧德衰,为舜所囚”的道理@给八年前的卡扎菲和现在的普帝,他们就会施施然放下手中的权柄,还政于民?简直是痴心妄想!

标签: 韩非子

更多文章

  • “杠精”孟子,“故事大王”韩非子,这样的中国经典故事真有味道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悠长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很多思想都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发展,不少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后人,如法家、墨家、道家,更不要提占据中国封建社会将近两千年的儒家思想了。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如《孟子》《庄子》《左传》《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等

  • 韩非子的名著《说难》里的几句名言,一直沿用到商场上

    历史人物编辑:无忘心史标签:韩非子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后期,一个悲情的人物。他有大才,却没有施展的地方;他满腹经纶,自己说话却结结巴巴;他好不容易受人赏识,却被嫉妒他的人暗自害死。他给后人留下的法家著作《说难》、《五蠹》、《说林》、《内储说》、《外储说》,却成为了法家著名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至今还有一些名句,沿用至今。“说之以名高,则

  •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韩非子的报国之情,献策于秦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韩非子

    秦一统六国的过程中,六国源源不断地发起了反抗。赵国的廉颇、李牧,楚国的项燕,燕国的太子丹,魏国的信陵君都是一时之英杰,而在七国之中有些小透明的韩国却只有一个人发起了另类的反抗,他的名字是韩非。历史恩怨,弱韩与强秦韩国在战国时期作为一个弱国一直小心谨慎,除了申不害变法时期一直都瑟瑟发抖,除了跟着乐毅联

  • 逐客令和陷害韩非子事件,李斯为何表现得那么双标?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韩非子

    青史留名,或是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经过惊险的波折和苦难。例如项羽,叔父项梁战死定陶之后,楚怀王便将本应该由项羽继承的权力和军队夺走己用,还被勒令不允许与独自西进的刘邦军竞争破关中入咸阳王关中,被逼无奈走上北战章邯军的路,期间破釜沉舟夺回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最终名震天下、威服诸侯。还

  • 李斯害死韩非子,秦始皇为何没有惩罚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胡先生说史标签:韩非子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不仅在现代是如此,在古代的时候更是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纵横天下的谋士都有着同一个师傅,战国初期的孙膑和庞涓就是如此,他们虽然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但是两个人却最终在战场上相见,庞涓更是被孙膑设计杀害。后来的苏秦和张仪也同样如此,他们跟随鬼谷子学习的是纵横术,两个人一个倡导合

  • 韩非子与李斯,到底谁更厉害?韩非之死是因为李斯的嫉妒吗?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韩非子

    用现在的话说,韩非与李斯有同窗之谊,韩非最后又是死于李斯之手,两人之间的感情往往被后人揣测,到底是惺惺相惜呢还是互存嫉妒之心,又或者说,都想将对方置之于死地。李斯比韩非厉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很多人都对韩非的著书和理论持不赞同的看法,并且将韩非与李斯做对比,他们认为:与韩非相比,李斯出身不高,但

  • 李斯官场升职记:从小吏到名相,除掉韩非子却败给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韩非子

    屠格涅夫在著作《罗亭》中说道:“世界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第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要自己活着,也要别人活下去;第二种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而李斯恰恰就是利己主义者的显著代表,作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人生是怎样发展的?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又是什么缘

  • 韩氏家族出一上联“韩非子,韩信,韩雪”,赵氏不服气霸气回复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韩非子

    姓氏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姓氏中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现在不少人戏称,商业大亨的楼盘比不上一处看似平平的祠堂,而同姓的人就想沾点光。对对子是古代到如今都源远流长的文化,就有韩氏家族出了这样一上联:“韩非子,韩信,韩雪”,实在令人佩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

  • 《韩非子》:经典治国理念,掀起文坛灾难,是个有功有过的政客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韩非子

    历史上的韩非就是我们所尊称的韩非子,既然能被现代人以“子”尊称,就是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贡献,有一定的才能。比如说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而韩非子就是法家的传人,虽然韩非子是法家的传人,但是他却与法家的创始人荀子,也就是韩非子的老师,他们二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却是大有

  • 他是《大秦赋》中的荀子,83岁傲骨仙风,20岁已是俊男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生活说说标签:荀子

    荀子的扮演者许还山就是其中之一。不得不说,《大秦赋》中许还山所扮演的荀子自带仙气,一登场就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出尘之感,连人物所在的稷下学宫都被衬托得直如天上宫阙。在海边的一场戏,许还山更是将荀子的仙风道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袭长袍迎风而立,似将羽化而登仙。除了荀子一角,许还山在40年的演艺生涯中还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