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官场升职记:从小吏到名相,除掉韩非子却败给赵高

李斯官场升职记:从小吏到名相,除掉韩非子却败给赵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158 更新时间:2024/1/9 4:55:39

屠格涅夫在著作《罗亭》中说道:“世界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第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要自己活着,也要别人活下去;第二种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

李斯恰恰就是利己主义者的显著代表,作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人生是怎样发展的?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又是什么缘故才会得到如此的结局呢?

辞官求学,师从荀子

李斯在年轻时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一个场景,也是李斯得到感悟的场景,厕所中吃大便的老鼠会因为人和其它生物的接近,而惊吓逃跑,终无宁日。

相反的是,在米仓中的老鼠大腹便便,丝毫感受不到威胁与恐惧,能够优哉游哉地在食物中畅游。

在李斯看到这样的场景后,领悟到:人的境遇和是否有出息,与人本身的聪明才智没有太大的关系,人与人的才智差距并不大。一个人是富贵还是贫贱,完全在于抓住机遇的时机与环境的选择。

在战国这个社会动荡、思想自由的时代,人人都渴望依靠自己的才识实现地位和权利的提高,李斯也不例外,也想到更大的舞台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做出一番事业来。

随后,他便辞去小吏的职位,去往齐国求学,向荀子学习治理国家之法。综合研究了各国的各项指标后,他决定去秦国干事业。

佐于嬴政,出谋划策

李斯在刚来到秦国时虽胸怀大志,但其实名气不足。

因师从名家荀子,荀子的名声与教导为自己的仕途铺垫了一定的基础,故能得到吕不韦的赏识、提携,成为了秦国的一名官员。

吕不韦作为当时的权臣,李斯有了可依靠的大树,他一直在积极地出谋划策。

但作为一名高材生,并不甘心在一名“初中生”手下打工,一直想要得到晋升,必须依靠更茁壮的大树,所以他不放过任何一次能在嬴政身边出现的机会。

在吕不韦功高震主乃至倒台之际,都没有影响到李斯在政治上的发展,得益于他之前在嬴政面前殷勤的表演。

吕不韦的倒台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使他更快地来到秦王嬴政身边出谋划策,任职长史,也就是当今工作中的助理一职。

在李斯尽忠职守地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之际,人生可谓是顺风顺水。

在如此春风得意之时,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秦王下定决心统一六国,韩国怕被灭国,派出一名间谍去秦国鼓动修渠一事,各国也纷纷派出本国人来到秦国担任间谍。

奈何他们的意图已暴露无遗,秦国群臣商议,将一切外国所来之人全部驱除出国。而不幸的是,李斯也是其中之一。

秦国已经下了逐客令,但李斯怎么舍得放弃现在打拼的,正处于蒸蒸日上的事业呢?

他不得不为了自己在秦国的利益和发展,给嬴政写下了一封信,劝谏秦王不要逐客,

这封信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在信中点明任用客卿为国家做贡献的例子。

他诚恳劝谏的态度使秦王果断接受了建议,立即取消逐客令,重用李斯,并升官为廷尉。

李斯的仕途之路可谓是步步高升,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迫害同门,仕途铺路

韩非子作为李斯的同门师兄弟,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为众人所熟知,在他所处的韩国中,无人欣赏他的才能。

远在异国的嬴政却深深地被韩非的才能所吸引,完全就是现实中的“粉丝”追“偶像”的例子。

在追逐偶像的过程中,不惜向发动战争,只为韩非一人。

韩国君主不得不屈服,将韩非子送给了秦国。

秦王“偶像”的到来,令李斯内心不安,他大概也知道“偶像”的力量是多么地强大,再加上韩非子与李斯师出同门,他知晓韩非的才学、治国谋略在他之上,内心的不安更增添了几分。

于是他拉拢同僚姚贾一齐向秦王上书,诋毁韩非。

说韩非终究是韩国之人,他说不准是韩国投放到秦国的诱饵,留下终究是个隐患。

秦王在“偶像”与自己稳定的统治之间权衡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没有了其他人的阻碍之后,李斯专心发展自己的仕途,苦心经营,

没有同僚之情,亦无同窗之情,只有自己的利益至上的原则。

嬴政当上皇帝后,李斯顺理成章地成为丞相,升至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结党营私,谋朝篡位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得下重病,生命垂危之际留下遗诏,令公子扶苏回国奔丧并继承皇位。

李斯作为丞相,怕公子扶苏的登基会令自己的地位不保。

毕竟,扶苏也有自己的领导集团,登上皇位后难免会用自己的心腹担任丞相一职。

赵高作为胡亥的跟班,看出李斯不舍如今的荣华富贵,于是向其献计:除掉公子扶苏、蒙恬,改立胡亥为皇。

李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依赵高之计进行,帮助胡亥登上皇位,以保自身的荣华富贵。

没想到后来他的权力被赵高架空,成了一个“空架子”。

因果报应,兔死狗烹

秦只经二世而亡,胡亥任皇上期间的暴行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期间的李斯并没有因人民的苦难而向上进谏,只是在向胡亥不断地进行谄媚讨好,哪知这位二世皇帝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一直未将他作为心腹之臣。

后被赵高诬告谋反,落下了“具斯五刑,腰斩,夷三族”的下场(五刑:墨、劓、剕、宫、大辟;腰斩: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分成两半;夷三族与诛九族的诛杀范围不同,一说三族是父、子、孙,另一说三族为父、母、妻),可谓是下场凄惨。

一代名相——李斯,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同时他的人生也不失为一部个人奋斗史。他为历史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亦造成了阻碍的后果。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废除了周代沿袭下来的分封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但他也是使秦皇嬴政实行焚书坑儒的助推者,破坏了儒家文化、坑杀了儒家文化传承者,最终自己也得到了悲惨的人生结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标签: 韩非子

更多文章

  • 韩氏家族出一上联“韩非子,韩信,韩雪”,赵氏不服气霸气回复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韩非子

    姓氏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姓氏中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现在不少人戏称,商业大亨的楼盘比不上一处看似平平的祠堂,而同姓的人就想沾点光。对对子是古代到如今都源远流长的文化,就有韩氏家族出了这样一上联:“韩非子,韩信,韩雪”,实在令人佩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

  • 《韩非子》:经典治国理念,掀起文坛灾难,是个有功有过的政客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韩非子

    历史上的韩非就是我们所尊称的韩非子,既然能被现代人以“子”尊称,就是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贡献,有一定的才能。比如说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而韩非子就是法家的传人,虽然韩非子是法家的传人,但是他却与法家的创始人荀子,也就是韩非子的老师,他们二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却是大有

  • 他是《大秦赋》中的荀子,83岁傲骨仙风,20岁已是俊男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生活说说标签:荀子

    荀子的扮演者许还山就是其中之一。不得不说,《大秦赋》中许还山所扮演的荀子自带仙气,一登场就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出尘之感,连人物所在的稷下学宫都被衬托得直如天上宫阙。在海边的一场戏,许还山更是将荀子的仙风道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袭长袍迎风而立,似将羽化而登仙。除了荀子一角,许还山在40年的演艺生涯中还塑造了

  •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在其理论上的影响与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杨洋洋标签:荀子

    文丨认知历史编辑丨认知历史引言荀子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对于礼的这一认识,而且在其著作中对礼做了更为详细、更为系统的阐述。荀子之礼既是“分”之制与“别”之序的产物,又是其思想体系中极为新的的组成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荀子是我们传统礼学思潮发展历史中最为新的的代表人物之一。礼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新的

  • 孔子是儒学大师,荀子却说他做了宰相第七天后就杀了少正卯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鉴己标签:荀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一直提倡仁义,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一。而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一直就是迷雾重重,引发过很多人的争执,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以荀子为代表的人就坚信孔子杀了他,他在《荀子*宥坐》有过明确的记载。但是以南宋朱熹为代表

  • 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的关系,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荀子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

  • 封建王朝沿用两千年的,不是孔子思想,而是荀子?礼法并施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荀子

    孔子说,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称为圣人。孟子说,我是儒家的继承者,被称为亚圣。荀子说,妈卖批!好听的称呼都被你们俩给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给颠覆了算了。于是乎,一位旷世天才就此诞生,他所提出的礼法并施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思想。别看孔圣人高悬于庙堂,其实后世王朝的统治者不信他那一

  • 荀子见秦王,为刚猛秦国添柔和;范雎荐蔡泽,功成名就全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荀子

    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秦国失利,损失惨烈。主将王龁败逃,副将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范雎想要建立不世之功的梦想成为泡影,曾经雄心壮志的他,遭受不可承受的打击。郑安平的投降更是带给范雎无比的自责,郑安平是救他的救命恩人,因为报恩,他把郑安平推荐到这么高的职位,没想到郑安平却投敌了。根据秦国法律,投

  • 孟子的名句,墨子的名句,荀子的名句,古人的智慧,需要仔细体会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荀子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孟子,墨子,荀子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孟子,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 从荀子“王霸思想”、贾谊《过秦论》看秦朝二世而亡的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荀子

    一、王霸思想王霸思想是什么?王霸思想是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提出的重要思想。由于其处于战国末期,又是秦赵相争的赵国人,处在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其以《王制》、《王霸》两文来阐述了王霸思想,由于荀子是战国晚期的历史人物,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大成者。儒家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