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害死韩非子,秦始皇为何没有惩罚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

李斯害死韩非子,秦始皇为何没有惩罚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先生说史 访问量:3284 更新时间:2024/1/16 14:10:59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不仅在现代是如此,在古代的时候更是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纵横天下的谋士都有着同一个师傅,战国初期的孙膑庞涓就是如此,他们虽然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但是两个人却最终在战场上相见,庞涓更是被孙膑设计杀害。后来的苏秦张仪也同样如此,他们跟随鬼谷子学习的是纵横术,两个人一个倡导合纵,一个倡导连横,将天下当作一个棋盘任意施展。

跟以上四位名家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李斯韩非子两个人,李斯之前在稷下学宫学习的时候,荀子是稷下学宫的大祭酒,跟他一同学习的还有韩国的公子非,他们两个人虽然性情相投,但是在治国理念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公子非为自己的国家考虑,想要学习变法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盛,而李斯学习的则是帝王之术,能够帮助人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两个人的才能都十分显著,所以在稷下学宫的学子中鹤立鸡群,两个人于是就成了好朋友。

后来秦王嬴政登基之后,吕不韦想要替秦国招揽天下人才,于是就到了稷下学宫找到了李斯,并且请李斯跟他去秦国,李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秦国,发展大秦不仅富庶而且政局也十分的清明,最关键的就是嬴政雄才大略有一统天下之心,于是就留在了吕不韦的府邸做了舍人。

而公子非则是回到了韩国,想要通过自己的所学所知,让韩国更加的富强,但是韩王却觉得变法图强太慢没有实际作用,将他的想法无限期地搁置,这个时候韩王命令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嬴政早就听说了他的大名,想要让他留在秦国为官,于是就命李斯接待他。

结果李斯害怕韩非子被重用后,自己的才能没有办法施展,于是就开始忽悠韩非子,告诉他嬴政一心想着统一六国,如果韩非子能够表现出对母国的喜爱,那么就会被秦王重用和信赖,单纯的韩非子信以为真,在秦国大谈自己如何喜欢韩国,嬴政十分的不高兴,于是就对韩非子的兴趣减半。

后来韩非子又向秦王推荐了自己编撰的书,秦王看后十分的高兴,觉得韩非子是个辅佐自己的贤才,可是李斯又从中作梗,他不仅将韩非子著作中的一些中肯的言论抹去,还加上了一些猖狂不羁的话,并且对韩非子的词意5加以曲解,最终让秦王信以为真,决心放韩非子回韩国。

就在这个时候,李斯开始了自己坑害韩非子的最后一步,他不经请示就将韩非子缉拿下狱,并且给他扣上了韩国奸细的污名,这时候的嬴政已经没有耐心去管韩非子,所以在李斯的不断逼迫下,韩非子最后只能饮毒自尽。

他死之后秦王只觉得是削弱了韩国的实力,并不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有用的能臣,这就是李斯的高明之处,让嬴政不知不觉间陷入自己布下的阳谋中,可怜韩非子还以为李斯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最终却被李斯出卖。

为了打消李斯的顾虑和不满,嬴政比之前更加信任李斯,不管什么事情都交给他来完成,最终让李斯帮助自己实现了梦想,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宏图伟业。李斯也没有让他失望,以经天纬地之才帮助他管理秦朝。

标签: 韩非子

更多文章

  • 韩非子与李斯,到底谁更厉害?韩非之死是因为李斯的嫉妒吗?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韩非子

    用现在的话说,韩非与李斯有同窗之谊,韩非最后又是死于李斯之手,两人之间的感情往往被后人揣测,到底是惺惺相惜呢还是互存嫉妒之心,又或者说,都想将对方置之于死地。李斯比韩非厉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很多人都对韩非的著书和理论持不赞同的看法,并且将韩非与李斯做对比,他们认为:与韩非相比,李斯出身不高,但

  • 李斯官场升职记:从小吏到名相,除掉韩非子却败给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韩非子

    屠格涅夫在著作《罗亭》中说道:“世界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第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要自己活着,也要别人活下去;第二种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而李斯恰恰就是利己主义者的显著代表,作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人生是怎样发展的?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又是什么缘

  • 韩氏家族出一上联“韩非子,韩信,韩雪”,赵氏不服气霸气回复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韩非子

    姓氏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姓氏中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现在不少人戏称,商业大亨的楼盘比不上一处看似平平的祠堂,而同姓的人就想沾点光。对对子是古代到如今都源远流长的文化,就有韩氏家族出了这样一上联:“韩非子,韩信,韩雪”,实在令人佩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

  • 《韩非子》:经典治国理念,掀起文坛灾难,是个有功有过的政客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韩非子

    历史上的韩非就是我们所尊称的韩非子,既然能被现代人以“子”尊称,就是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贡献,有一定的才能。比如说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而韩非子就是法家的传人,虽然韩非子是法家的传人,但是他却与法家的创始人荀子,也就是韩非子的老师,他们二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却是大有

  • 他是《大秦赋》中的荀子,83岁傲骨仙风,20岁已是俊男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生活说说标签:荀子

    荀子的扮演者许还山就是其中之一。不得不说,《大秦赋》中许还山所扮演的荀子自带仙气,一登场就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出尘之感,连人物所在的稷下学宫都被衬托得直如天上宫阙。在海边的一场戏,许还山更是将荀子的仙风道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袭长袍迎风而立,似将羽化而登仙。除了荀子一角,许还山在40年的演艺生涯中还塑造了

  •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在其理论上的影响与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杨洋洋标签:荀子

    文丨认知历史编辑丨认知历史引言荀子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对于礼的这一认识,而且在其著作中对礼做了更为详细、更为系统的阐述。荀子之礼既是“分”之制与“别”之序的产物,又是其思想体系中极为新的的组成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荀子是我们传统礼学思潮发展历史中最为新的的代表人物之一。礼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新的

  • 孔子是儒学大师,荀子却说他做了宰相第七天后就杀了少正卯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鉴己标签:荀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一直提倡仁义,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一。而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一直就是迷雾重重,引发过很多人的争执,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以荀子为代表的人就坚信孔子杀了他,他在《荀子*宥坐》有过明确的记载。但是以南宋朱熹为代表

  • 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的关系,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荀子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

  • 封建王朝沿用两千年的,不是孔子思想,而是荀子?礼法并施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荀子

    孔子说,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称为圣人。孟子说,我是儒家的继承者,被称为亚圣。荀子说,妈卖批!好听的称呼都被你们俩给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给颠覆了算了。于是乎,一位旷世天才就此诞生,他所提出的礼法并施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思想。别看孔圣人高悬于庙堂,其实后世王朝的统治者不信他那一

  • 荀子见秦王,为刚猛秦国添柔和;范雎荐蔡泽,功成名就全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荀子

    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秦国失利,损失惨烈。主将王龁败逃,副将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范雎想要建立不世之功的梦想成为泡影,曾经雄心壮志的他,遭受不可承受的打击。郑安平的投降更是带给范雎无比的自责,郑安平是救他的救命恩人,因为报恩,他把郑安平推荐到这么高的职位,没想到郑安平却投敌了。根据秦国法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