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非子》:经典治国理念,掀起文坛灾难,是个有功有过的政客

《韩非子》:经典治国理念,掀起文坛灾难,是个有功有过的政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依说史 访问量:4118 更新时间:2024/1/16 14:25:23

历史上的韩非就是我们所尊称的韩非子,既然能被现代人以“子”尊称,就是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贡献,有一定的才能。比如说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而韩非子就是法家的传人,虽然韩非子是法家的传人,但是他却与法家的创始人荀子,也就是韩非子的老师,他们二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却是大有不同,不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两人在于思想政治上各持己见。

七国的天下,我要九十九

这两年热播的动漫《秦时明月》被大家熟知,其中秦时明月的韩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同时他有雄心抱负,在整个动漫中,他的形象给人是一种风流才子、主角加身的感觉。还记得在这部动漫中,韩非的出场是以求学归来这样一个画面开始的,那么就正说明了韩非的才能是无人能比的。

那么,历史上的韩非是否与秦时明月中的韩非相似呢?

韩非身为韩国的王族后裔,但是他却不与其他的王子相同,他自己有着伟大的雄心抱负。因此去拜荀子为师学习法家思想,与荀子相同,同时将儒家与法家相结合来治理国家,后来自己的同门师弟李斯拜在了秦国门下,但是韩非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韩国。毕竟韩国是自己的国度,而自己是韩国的王子,所以韩非想要尽自己所能改变韩国的命运。

韩非的政治主张在历史上的影响

历史上所主张的君主集权制就是韩非所提出的,他提出了要注重农业,对于一些善恶行为要进行赏罚分明,因此,他对于儒家和墨家的思想,进行取其精华,避其糟粕。

韩非子所提出的治国之法,其实也是古代封建时期帝王的统治的具体来源,他们所采用的就是韩非子提出的统治方法,依法治国,并且赏罚分明,他的理论其实在古代时期是非常适用的,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看来就是在禁锢人们的思想,原本可以进行民生访谈这样的形式,但是在韩非子的时代,却硬生生的让其变成了君主集权,并且统治者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君主集权制甚至影响到了民主的思想,他们可以居中的改变民众的思想与喜好,禁止民众言论自由。

从而导致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及到了明朝时期依然在沿用的诛杀“上书言事者”;甚至到了清朝时产生的“焚书坑儒”也与韩非子所提出的法家治国,君主集权有关。

韩非子还有一句话特别的经典,真是就是“喻为其国,必罚齐聚。不乏齐聚彼将聚众”。

其实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就是说君主的权力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要将所有的大权都揽在自己的手中,而并且要学会分化手下人的权利,就是说需要相互制约,方可稳定自己的地位。用现在这样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进行互相猜忌,互相制约,而且不要让下属的官员聚在一起,如果下面的人聚在一起就会动摇君主的地位,比如在汉朝时期沿袭了三省六部制,都是相同的原理。

客观看待韩非子的理论思想

其实对于韩非子的政治理论并不是全部都应该摒弃,就像小编以上说的几点,其实韩非子的理论中依然是有可取之处,对于古代封建的社会,大家的思想都受到了禁锢,所以以法治国其实也是对统治者来说,最简单粗暴的治国方法。

但是由于统治者的野心,导致统治者不肯放权,从而对民众或者是对阶级感看得特别重要,也正是如此一步步导致韩非子的一些政治理论,就被加强,更甚者将其法家思想更加的严苛,从而导致名民众怨声载道,也导致百姓们对统治者憎恨加深。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对韩非子下这样的结论,就是对于他的思想政治以及他的才华,应该是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认可,毕竟在当时这样一个思想封建的时期,能够产生这样一位政治天才,也可以说是思想界的清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韩非子这一点而言,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但是对于韩非子所提出的部分治国理论,依然要给予否定,这些理论要么就是太过于残暴,要么就是缺失了人性化,因此,对于韩非子此人,依旧是很难进行完美的评判。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韩非子而言依旧是优点大于缺点,只是在不同的时代给予不同的评价而已。

标签: 韩非子

更多文章

  • 他是《大秦赋》中的荀子,83岁傲骨仙风,20岁已是俊男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生活说说标签:荀子

    荀子的扮演者许还山就是其中之一。不得不说,《大秦赋》中许还山所扮演的荀子自带仙气,一登场就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出尘之感,连人物所在的稷下学宫都被衬托得直如天上宫阙。在海边的一场戏,许还山更是将荀子的仙风道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袭长袍迎风而立,似将羽化而登仙。除了荀子一角,许还山在40年的演艺生涯中还塑造了

  •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在其理论上的影响与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杨洋洋标签:荀子

    文丨认知历史编辑丨认知历史引言荀子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对于礼的这一认识,而且在其著作中对礼做了更为详细、更为系统的阐述。荀子之礼既是“分”之制与“别”之序的产物,又是其思想体系中极为新的的组成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荀子是我们传统礼学思潮发展历史中最为新的的代表人物之一。礼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新的

  • 孔子是儒学大师,荀子却说他做了宰相第七天后就杀了少正卯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鉴己标签:荀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一直提倡仁义,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一。而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一直就是迷雾重重,引发过很多人的争执,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以荀子为代表的人就坚信孔子杀了他,他在《荀子*宥坐》有过明确的记载。但是以南宋朱熹为代表

  • 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的关系,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荀子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

  • 封建王朝沿用两千年的,不是孔子思想,而是荀子?礼法并施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荀子

    孔子说,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称为圣人。孟子说,我是儒家的继承者,被称为亚圣。荀子说,妈卖批!好听的称呼都被你们俩给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给颠覆了算了。于是乎,一位旷世天才就此诞生,他所提出的礼法并施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思想。别看孔圣人高悬于庙堂,其实后世王朝的统治者不信他那一

  • 荀子见秦王,为刚猛秦国添柔和;范雎荐蔡泽,功成名就全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荀子

    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秦国失利,损失惨烈。主将王龁败逃,副将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范雎想要建立不世之功的梦想成为泡影,曾经雄心壮志的他,遭受不可承受的打击。郑安平的投降更是带给范雎无比的自责,郑安平是救他的救命恩人,因为报恩,他把郑安平推荐到这么高的职位,没想到郑安平却投敌了。根据秦国法律,投

  • 孟子的名句,墨子的名句,荀子的名句,古人的智慧,需要仔细体会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荀子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孟子,墨子,荀子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孟子,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 从荀子“王霸思想”、贾谊《过秦论》看秦朝二世而亡的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荀子

    一、王霸思想王霸思想是什么?王霸思想是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提出的重要思想。由于其处于战国末期,又是秦赵相争的赵国人,处在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其以《王制》、《王霸》两文来阐述了王霸思想,由于荀子是战国晚期的历史人物,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大成者。儒家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形成

  • 《大秦赋》之荀子:战国最后的宗师,儒家的另类,帝王术的导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中郎将V标签:荀子

    近期《大秦赋》持续热播,这部剧给我们展现了战国末年各国之间相互征伐的画面。除此之外,齐国的稷下学宫让人眼前一亮。稷下学宫中出现了荀子、韩非、李斯等多位学派代表,给我们重现了战国末年中国文化的开放和鼎盛。提起荀子,很多人都忘不了他那篇“青出于蓝”的《劝学》,作为战国末年的学派宗师,荀子的成就远不止如此

  • 先秦的最后一位大儒却教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荀子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高徒出名师”,很多名师都是在自己的学生成了大牛之后,反过来不断的宣传自己的老师,最后老师也慢慢成了顶级牛人。名师与高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师水平高自然能教出来好徒弟,徒弟成了大牛自然反过来证明了老师的水平之高,但是中国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非常悲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