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比如钟子期俞伯牙这种?

历史上有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比如钟子期俞伯牙这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食堂 访问量:471 更新时间:2024/1/22 3:37:03

伯牙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

故事很简单,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注意,伯牙本来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完全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感天动地”吗?

真不觉得。

就算冯梦龙用了繁花似锦的笔法来描写,也只是觉得结局有些突兀,因而有些感慨,仅此而已。

我来说一个虽然也不是“感天动地”,但绝对让人称道的友情——“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主角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千古一相管仲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

管仲家境贫寒。很就走向社会,挑起了家庭重担。

好友鲍叔牙比管仲大了两岁,处处照顾管仲。

二人合伙做小买卖,鲍叔牙考虑到管仲家境困难,就尽量自己多出资,甚至独力出资,承担风险,分账时,坚持五五对分。

两人的经济头脑都不错,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赚了些钱。

管仲手脚却不干不净,经常揩油,背着鲍叔牙挪用盈利的钱。

鲍叔牙也不是傻子,很快觉察,却不愿戳穿,就当作没有这回事儿,继续一起合作做生意。

而每到年底分红,仍按五五分成。

管仲脸皮有城墙厚,毫不羞惭,大大方方地接受了。

知道内情的人都替鲍叔牙抱不平,说,管仲出资又少,平时又东挪西扯,到了年底居然还有脸平分效益,十足贪财好利的小人,你要远离他。

鲍叔牙板起脸斥责他们说,你们懂什么?!管仲家生活困难,他又要奉养老母亲,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是心甘情愿这么做的,你们不要到处说管仲的坏话。

后来发生了战争,做生意的环境没有了,两人一起参了军。

在军队中,鲍叔牙一如既往地呵护管仲。

管仲的表现很糟糕,打仗要冲锋,他总是磨磨蹭蹭,躲在最后面;当军队撤退,他就溜得比兔子还快。

战友都鄙视管仲,说他贪生怕死,是齐国军队的败类。

管仲因此被将官捉起来,准备问斩,以敬效优。

管仲呼天抢地,眼看难逃一死。

幸好鲍叔牙挺身而出,替管仲做辩护,斩钉截铁地说,管仲绝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无人奉养啊。

鲍叔牙的说法是非常靠谱的。

管仲获释后,回家奉母。

过了两年,管母去世,管仲光棍一条,再无牵挂,重回战场,果然比谁都勇敢,建战功得了提拨,成为了公子纠的谋士。

不过,管仲离军的日子,鲍叔牙已建战功成为了公子小白的谋士。

齐襄公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竞争国君宝位,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在战场相遇。

管仲做事果决,毫不顾念当年鲍叔牙眷顾之情,弯弓引箭,一箭射翻了公子小白。

不过小白命大,管仲那一箭射中的只是他衣服上的“带钩”。

小白继任国君位后,是为齐桓公,发兵打败了公子纠。

公子纠带领管仲和另一谋士召忽躲入鲁国。

齐桓公继续攻鲁,杀了公子纠,要鲁庄公交出管仲与召忽。

召忽性格刚烈,大声喝道:“召忽身为人臣,不能为主上讨贼,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一头撞到殿柱上,自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管仲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舍得死,极其配合地钻进了囚车,他知道,回到齐国,有鲍叔牙在,自己一定不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回到齐国,鲍叔牙不但劝齐桓公冰释了当日的一箭之仇,还劝齐桓公重用管仲,说管仲是天下奇材,要齐桓公对管仲隆以父兄之礼,效仿周武王尊齐国的先祖吕尚为“尚父”的先例,称管仲为“仲父”,重用管仲。

可以说,管仲后来能成为千古一相,好友鲍叔牙功不可没。

鲍叔牙待友,是很让人感动、很真诚的君子之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钟子期

更多文章

  • 唐鹤德晒私藏照片纪念张国荣,网友把两人友情比作俞伯牙和钟子期

    历史人物编辑:善待生活标签:钟子期

    每年的四月一日,张国荣的粉丝们不会过愚人节,而是纪念他们的偶像!而且,张国荣生前的有人,每年都会发文,今年更是暖心又意外!今年的5月1日,是张国荣逝世的19周年,唐鹤德发文没有伤情,反而晒出自己和张国荣甜蜜照片,暖心配文:“人间四月天是暖,是爱,是希望!”看到这则消息,有网友称:“古代有俞伯牙与钟子

  • 伯牙钟子期的知己之交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钟子期

    前言伯牙和子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相传他们二人以音乐为纽带,结为知己好友。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他们的故事和音乐精神一直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人物介绍伯牙(约公元前389年-公元前318年)是春秋时期末期至战国时期初期著名的琴师。他是南郑人,世居褒中(今陕西省南郑

  • 为什么秦献公可以把继承人的问题处理好,而秦始皇却没有处理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秦献公

    秦献公是一个使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重新提高诸侯国之间地位过程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而秦始皇自不必说,是秦朝统一华夏,也是历史首次实现华夏一统的杰出又伟大的人物。那么,为什么秦献公走之前能及时处理好后代继位的问题,而秦始皇却没有处理好,使小人得以得逞呢?.我们首先从人物经历来看一下。秦献公(公元前4

  • 秦献公登位后第一年,为什么要马上废除了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秦献公

    这个答案见于秦孝公之《招贤令》。秦孝公时期,为了招贤纳士,曾经发布过一个《招贤令》,里面是这么讲的:以前秦穆公管理期间,秦国那是真的强,东平晋乱、西攻戎翟,最后连周天子也不得不承认秦国是为西方诸侯之伯长,即“霸主”。但穆公之后,有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秦出公四代之乱政,西河之地也被敌国所攻占,秦国

  • 先秦史学名家马非百:秦献公“止从死”,堪比林肯解放黑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秦献公

    在古代,君王或贵族死后,存在用活人殉葬的现象,史籍中也称为“从死”。考古研究发现,殉葬在商朝非常盛行,殷商君王死后,常常以战俘奴隶进行人祭,并将妻妾宠臣及亲近的奴仆武士等用作人殉。到了西周,周人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以活人殉葬之风式微。商王武

  • 秦国自秦献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为什么没出过1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秦献公

    文|飞鱼说史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而大分裂往往孕育着大变革,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过程中,势必充满腥风血雨。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或许是对这个年代最恰当的描述。天

  • 《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是真国后

    历史人物编辑:这就是历史么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主要讲述了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君臣相遇相知,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的故事。诸侯国纷争、庙堂计谋和新旧势力的抗衡是刻画的重点,但丝毫不妨碍剧中女性角色的出彩,几个主要女性角色中又以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最为让人叹服。太后是秦献公的遗孀,面临丈夫离世她强忍悲痛叮嘱儿子嬴渠梁办大事,颁布

  • 当年自从秦献公继位之后,为何到统一之前,都没出现过昏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秦献公

    文/子涵聊历史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甚至想杀谁都没有人敢阻挠,就算是朝廷的大臣,也需要看皇帝的眼色。甚至拥有了权力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的昏庸,要知道在王位上待时间久了,难免会犯糊涂。而且在战国春秋时期,社会非常混乱,天下分为了好几个不同的国家。这些

  •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于长公子嬴虔,而是选择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秦献公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对于秦献公为何传位于老二嬴渠梁,有了比较详细的回答。当时秦献公在临死前,先后召集了老大嬴虔,老二嬴渠梁会见。 对于老大的评价,秦献公是八个字,即:“临难不乱,临危不惧”;而对于老二,秦献公也是八个字,即“铮铮铁骨,定国柱石”。 从老父亲对于两个儿子的评价,我们应该可以一目了然

  • 秦国为什么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几乎没出现过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秦献公

    秦国从东周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也经历几十代国君,但是,要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也是不对的。秦国之所以最后能统一天下,主要是他们总会在关键的时刻,就出来一个明君,这些明君为秦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说一下,秦国出过哪些明君,这些明君又为秦国做过什么贡献?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秦襄公,这个人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