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当年自从秦献公继位之后,为何到统一之前,都没出现过昏君呢

当年自从秦献公继位之后,为何到统一之前,都没出现过昏君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聊历史斋 访问量:3588 更新时间:2024/1/22 20:13:38

文/子涵聊历史

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甚至想杀谁都没有人敢阻挠,就算是朝廷的大臣,也需要看皇帝的眼色。甚至拥有了权力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的昏庸,要知道在王位上待时间久了,难免会犯糊涂。

而且在战国春秋时期,社会非常混乱,天下分为了好几个不同的国家。这些国家前前后后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有些强大的国家一开始只不过是个弹丸小国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威胁。可是他们经历了不同的变法,最终实现强大,例如当年的秦国。

秦国当年是通过变法的方式,逐渐实现强大的。秦献公刚继位的时候,魏国就已经非常强大了,因为经过了变法,国家的实力不容小看。当年魏军更是在吴起的带领之下,多次打败秦军,占领了多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就连到富饶的河西之地也被抢了去。

秦献公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头疼,自己国家的实力一点点在缩小,如果再不反抗或者是再不强大的话,真的没有活下去的余地了。

秦献公急于想要改变当时的现状,因为国内的变化和魏国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国内官风不好,官员之间还相互斗争。无论是将领还是丞相,都只想着为自己谋取私利。当时秦献公就想了很久,自己的国家一旦想要强大,那么就要向外国学习,也就是一定要坚持变法,必须要改善政治策略,才能够有一线的生机。

可是就算是他的心是好的,可能是面临的情况很艰难,周围没有几个人愿意辅佐他。甚至他一旦想要变法,周围的大臣们就开始阻止。所以在他临终之前也没能实施,他死后下一任君主继承了他的遗愿,当年的秦孝公接过王位时,秦国的状态也是特别不好。可是糟糕的情况却让他非常有斗志,觉得自己一定能把颓废的形势扭转过来。

后来在公元前356年,商鞅游历各国来到了秦国,秦孝公觉得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且能够让秦国变强大,所以就允许他开始变法。6年之后他又加大了变法的力度,就这样慢慢的秦国开始有了扭转的局势。因为有了严明的法制,所以军队的实力要变得比以前强大了。之后趁魏国和齐国两国之间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通过突袭的方式,夺走了当初被占领的河西之地。

虽然当时秦国的实力并不是特别强大,但是变法之后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秦孝公也是非常开心。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国家会变好的希望,最重要的是当年被齐国打的落花流水,后来城池又被秦国给抢了,面临的情况也非常危急。

而这一切也给了秦国机会,当年正是因为秦孝公坚持的变法,所以秦国开始逐渐强大,虽然后期商鞅因为自己的原因,被掌权者五马分尸,可是他实施的变法一直都没有废除,后来皇帝们也是坚持这样的原则,无论是秦惠文王还是后来的秦昭襄王,他们在位期间也是兢兢业业的做事,重用大臣中像白起这样的人,让他们能够在关键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可以说从秦献公开始,后来的几任君主其实都不是昏君。而且在他们在位期间也是努力的壮大自己的国家。对于秦国而言,之所以在秦献公之后没出现昏君,就是因为他们坚持了宪法,以法家的思想去管理国家,无论是军队还是掌权者都必须要遵守,任何犯了错的人都会被杀。

严明的体制之下其实是非常难出现昏君,百姓也是兢兢业业,在国家内做着自己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支持这样的体系,秦国君主没有一个人敢把已经坚持很长时间的法治废掉,推崇原先的旧址,正是因为强大的变法存在,所以才让这段时间的秦国变得更强大。

而且当年为什么秦二世在位为没多长时间国家就灭亡了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朝廷当中掌握最高权力的并不是君主,而是周围的几个大臣,他们相互之间结党营私,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很多坏事,所以没多长时间,王朝就被推翻了。当年如果是扶苏继位,或许秦朝还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也会一直沿着变法的道路不断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秦献公

更多文章

  •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于长公子嬴虔,而是选择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秦献公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对于秦献公为何传位于老二嬴渠梁,有了比较详细的回答。当时秦献公在临死前,先后召集了老大嬴虔,老二嬴渠梁会见。 对于老大的评价,秦献公是八个字,即:“临难不乱,临危不惧”;而对于老二,秦献公也是八个字,即“铮铮铁骨,定国柱石”。 从老父亲对于两个儿子的评价,我们应该可以一目了然

  • 秦国为什么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几乎没出现过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秦献公

    秦国从东周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也经历几十代国君,但是,要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也是不对的。秦国之所以最后能统一天下,主要是他们总会在关键的时刻,就出来一个明君,这些明君为秦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说一下,秦国出过哪些明君,这些明君又为秦国做过什么贡献?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秦襄公,这个人对于

  • 《大秦帝国》误解最大的一个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金娃趣谈史标签:秦献公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一扫秦国积弱,秦国开始迈向强国之路,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秦孝公的父亲是秦献公,在影视剧《大秦帝国》里面,秦献公被描述成了一个穷兵黩武的角色,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秦献公就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历史上的秦献公虽然看起来并不如他的后代们那么辉煌,但是也算是一代英主。秦献公嬴师隰

  • 春秋战国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为什么能险中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秦献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梁,位于现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紧邻黄河渡口,一直都是秦晋魏三国争夺之地,在春秋战国争霸过程中,秦国从戎狄手中夺取,后又多次易手。魏文侯时期,他派吴起打败秦军占领少梁,并建立河西郡。秦国几代国君都想夺回这块要地都没成功,在秦后惠公继位后,他派出五十万精兵对阵吴起五万魏武卒,也没收复

  • 没有秦献公改革 商鞅变法能成功吗?被人忽略的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相,南并巴蜀,称王;秦昭王,长平之战,称西帝;秦始皇,一统六国,

  • 秦献公为什么迁都栎阳,秦人的个性,由此显露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秦献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激动和热情。老秦人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秦人的这种共赴国难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秦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都城,一个是故都雍城,一个是后来的咸阳,然而在这两个比较稳定的都城

  • 春秋战国秦灵公首次公祭轩辕黄帝,在黄河边构筑工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秦灵公

    春秋战国秦灵公是一位隔代继位的国君,由于他爷爷秦怀公死后,太子秦昭子死得早,大臣们就拥立秦怀公的孙子、秦昭子的儿子赢肃为国君。虽然秦灵公在位时间并不长,总共只有十年时间,却做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灵公做了哪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首次公祭黄炎二帝。大家知道,轩辕黄帝是远古华夏时

  • 春秋战国秦景公在位四十年,两次大败晋国,修建秦公一号大墓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秦景公

    陕西凤翔县境内,考古发现这里是秦国雍城的原址所在地。除此之外,秦国十几个国君的陵墓也都埋葬在这里,其中“秦公一号大墓”的挖掘,更是让春秋战国秦国的历史又多了许多研究资料。既然考古证实此墓为秦国第十九任国君秦景公的陵墓,那他在位四十年都有哪些功绩,为什么要建造这个秦公一号大墓呢?秦国在秦穆公称霸春秋以

  • 一顿操作猛如虎,秦桓公作为春秋霸主,却在晚年亲手毁掉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秦桓公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对于齐桓公一生的写照。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霸主,但后期却因为用小人导致齐国国力大衰。实际上齐桓公毁掉江山是因为自己的不良嗜好所导致的最终结果。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姜太公吕尚的后代。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脱颖而出,成为齐国的国君。在继位之后非常贤明,听从鲍叔牙的意见启用自己

  • 秦晋辅氏之战,秦桓公精心准备为何会输?看《左传》中的神秘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秦桓公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晋柱国之臣赵盾去世,强大的晋国相对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北边要全力抗击赤狄、潞氏,南边还要紧防强大的楚国。正是在这样一个紧要的关头,秦桓公认为重新从晋国手中夺取中原霸主的机会到了,经过精心准备,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晋“辅氏之战”。但是,让人有点想不能的是,秦国经过了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