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自秦献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为什么没出过1个昏君?

秦国自秦献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为什么没出过1个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程彪说历史 访问量:4528 更新时间:2024/1/22 10:21:40

文|飞鱼说史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而大分裂往往孕育着大变革,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过程中,势必充满腥风血雨。

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或许是对这个年代最恰当的描述。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春秋战国的乱世,势必需要有个”救世主“,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战国七雄的头上,以现在的眼光可以确切地知道是秦国完成了这份任务,但在当时而言,则是迷雾重重。

那么秦国为何会完成最终的统一大业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西汉的贾谊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就是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制六合。

贾谊的观点,有道理吗,当然有,但是正是由于贾谊的论断,却滋生了另外一种判断,那就是秦国自秦孝公之后的这六世中没出过1个昏君。

那么秦国奋六世余烈而完成一统,这六世真的没1个昏君吗?这要看个人对于明君的定义,不能一言以蔽之,定义不同,”昏“与”明“自然有不同的说法,本篇飞鱼就来聊聊秦国完成大一统前的七位君主。

秦国该是奋七世才更准确。

说到这,不少人会有疑问,明明是奋六世,这个”七世“是什么意思?其实从秦国历史的发展来看,秦国地崛起并不是从秦孝公开始,而是从秦孝公的爹秦献公开始的。

因为秦国的改革变法是从秦献公开始的,正是有了秦献公小试牛刀的改革,为后来的秦国君主拨开了云雾,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到了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才会既成功又彻底。

秦献公最为突出的政绩就是废除了人殉制度(活人殉葬),而代之以陶俑陪葬,才保证了秦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为后来秦国兵出六国打好了兵源的基础,此外,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看到举世震惊的兵马俑,也是因为秦献公的功劳。

当然只做这一件事,还不能说明秦献公的”伟绩“,那么他还做了什么呢?实行了“一国两制”,也就是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实行“初祖禾”,这是封建性质的土地所有制,与本国内的奴隶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似乎是最早的“一国两制”了。

而这项制度的确立,则是及大地发展了秦国的经济,也为后来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奠定了基础,所以又可以说秦献公是秦国强大的第一世,当然也是名副其实的明君。

该如何定义明君?

说完了秦献公,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自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庄襄王的六代君主,也是后世所说的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六世”。

这六世中究竟有没有昏君,难道全部都是明君吗?

其实这要取决于个人对明君的定义,如果以当政期间没有重大的政治失误或者错误决定,作为评判标准的话,那么秦国,这六世中确实没有昏君。

但是如果以在为政期间的做出超凡功绩来定义明君的话,这六世中却有人并不称职,究竟是哪位群主不能算作明君呢?

不要着急,下面飞鱼逐个分析这6位君主,当您看完了,不消我细说,您自然也就明白了。

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

第1位,秦孝公,关于此人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他是当之无愧的明君,因为他任用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可以说商鞅和秦孝公二人为秦国夯实了“帝”基。

第2位,秦惠文王,说到这位君主,很多人认为他杀了商鞅,就不算明君,其实不然,因为商鞅是必死的,只有商鞅死,才能维持变法的继续,也可以说商鞅是秦国变法的牺牲品。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重用张仪等人,多次粉碎了六国和纵进攻秦国的意图,并且把巴蜀之地纳入囊中,为秦国开辟了稳定的大后方,可以说亦是明君。

第3位,秦武王,这是一位喜欢与人比力气的主,也正是因为此项爱好,在位仅仅三年就被巨鼎砸死,但这并不是说秦武王没有功绩,他打通了三川,为以后秦灭周室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也是明君。

第4位,秦昭襄王,这位在位近半个世纪的英主,自然也是明君,他重用白起,最大削弱了山东六国的有生力量,任用范雎,实施远交近攻,为秦灭六国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明君中的战斗机。

第5位,秦孝文王,你是不是对于此人比较陌生,这是当然的,因为此人做了一辈子的太子,等到秦昭襄王死后,他当上秦王之后,没几天也死了,可以说他在位期间,没有任何功绩而言,不能算明君。

第6位,秦庄襄王,说他在位期间没有功绩,但他又重用了吕不韦,尤其生了一个秦始皇,至于秦始皇是不是他的儿子,飞鱼说不清,姑且当是吧,所以秦庄襄王算半个明君。

飞鱼说:

秦国自秦献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为什么没出过1个昏君?这是因为秦国历代君主都能够励精图治,后来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步走向了“法治”。

虽然这时候的法治带着浓重的封建局限性,但已经为秦国君主指明了道路,只要能够坚持商鞅的这套变法理论,秦国就可以一直强盛,当然这套理论只适合战乱年代。

后来秦国完成了大一统,秦始皇却依然坚持这套高压的“战时主义政策”,这也为后世指责其暴政埋下了伏笔,你可能会说,为何同一套理论,在治国方面有那么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时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应的政策也要跟随变化,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本篇关于秦王政继位之前的七位君主,飞鱼都做了描述,那么您认为秦国的这些君主都是明君吗?评论区等待着您精彩点评哦!

标签: 秦献公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是真国后

    历史人物编辑:这就是历史么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主要讲述了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君臣相遇相知,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的故事。诸侯国纷争、庙堂计谋和新旧势力的抗衡是刻画的重点,但丝毫不妨碍剧中女性角色的出彩,几个主要女性角色中又以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最为让人叹服。太后是秦献公的遗孀,面临丈夫离世她强忍悲痛叮嘱儿子嬴渠梁办大事,颁布

  • 当年自从秦献公继位之后,为何到统一之前,都没出现过昏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秦献公

    文/子涵聊历史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甚至想杀谁都没有人敢阻挠,就算是朝廷的大臣,也需要看皇帝的眼色。甚至拥有了权力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的昏庸,要知道在王位上待时间久了,难免会犯糊涂。而且在战国春秋时期,社会非常混乱,天下分为了好几个不同的国家。这些

  •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于长公子嬴虔,而是选择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秦献公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对于秦献公为何传位于老二嬴渠梁,有了比较详细的回答。当时秦献公在临死前,先后召集了老大嬴虔,老二嬴渠梁会见。 对于老大的评价,秦献公是八个字,即:“临难不乱,临危不惧”;而对于老二,秦献公也是八个字,即“铮铮铁骨,定国柱石”。 从老父亲对于两个儿子的评价,我们应该可以一目了然

  • 秦国为什么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几乎没出现过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秦献公

    秦国从东周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也经历几十代国君,但是,要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也是不对的。秦国之所以最后能统一天下,主要是他们总会在关键的时刻,就出来一个明君,这些明君为秦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说一下,秦国出过哪些明君,这些明君又为秦国做过什么贡献?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秦襄公,这个人对于

  • 《大秦帝国》误解最大的一个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金娃趣谈史标签:秦献公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一扫秦国积弱,秦国开始迈向强国之路,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秦孝公的父亲是秦献公,在影视剧《大秦帝国》里面,秦献公被描述成了一个穷兵黩武的角色,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秦献公就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历史上的秦献公虽然看起来并不如他的后代们那么辉煌,但是也算是一代英主。秦献公嬴师隰

  • 春秋战国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为什么能险中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秦献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梁,位于现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紧邻黄河渡口,一直都是秦晋魏三国争夺之地,在春秋战国争霸过程中,秦国从戎狄手中夺取,后又多次易手。魏文侯时期,他派吴起打败秦军占领少梁,并建立河西郡。秦国几代国君都想夺回这块要地都没成功,在秦后惠公继位后,他派出五十万精兵对阵吴起五万魏武卒,也没收复

  • 没有秦献公改革 商鞅变法能成功吗?被人忽略的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相,南并巴蜀,称王;秦昭王,长平之战,称西帝;秦始皇,一统六国,

  • 秦献公为什么迁都栎阳,秦人的个性,由此显露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秦献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激动和热情。老秦人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秦人的这种共赴国难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秦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都城,一个是故都雍城,一个是后来的咸阳,然而在这两个比较稳定的都城

  • 春秋战国秦灵公首次公祭轩辕黄帝,在黄河边构筑工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秦灵公

    春秋战国秦灵公是一位隔代继位的国君,由于他爷爷秦怀公死后,太子秦昭子死得早,大臣们就拥立秦怀公的孙子、秦昭子的儿子赢肃为国君。虽然秦灵公在位时间并不长,总共只有十年时间,却做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灵公做了哪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首次公祭黄炎二帝。大家知道,轩辕黄帝是远古华夏时

  • 春秋战国秦景公在位四十年,两次大败晋国,修建秦公一号大墓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秦景公

    陕西凤翔县境内,考古发现这里是秦国雍城的原址所在地。除此之外,秦国十几个国君的陵墓也都埋葬在这里,其中“秦公一号大墓”的挖掘,更是让春秋战国秦国的历史又多了许多研究资料。既然考古证实此墓为秦国第十九任国君秦景公的陵墓,那他在位四十年都有哪些功绩,为什么要建造这个秦公一号大墓呢?秦国在秦穆公称霸春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