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献公登位后第一年,为什么要马上废除了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

秦献公登位后第一年,为什么要马上废除了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子曰读历史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1/21 1:37:46

这个答案见于秦孝公之《招贤令》。

秦孝公时期,为了招贤纳士,曾经发布过一个《招贤令》,里面是这么讲的:以前秦穆公管理期间,秦国那是真的强,东平晋乱、西攻戎翟,最后连周天子也不得不承认秦国是为西方诸侯之伯长,即“霸主”。但穆公之后,有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秦出公四代之乱政,西河之地也被敌国所攻占,秦国也内外交迫。直到秦献公即位后,他想要收复秦穆公之前打下来的疆土,于是便修改了秦穆公时期留下来的恶政。

(秦国世系列表)

而“人殉制”,就是恶政,因此秦献公就要废除它!

秦穆公,又叫缪公,原名嬴任好,生年不祥,公元前659年即位之后,用百里奚、蹇叔等为谋臣,击败了晋国,灭亡了梁国、芮国、滑国;后来又用由余为谋士,灭掉了“戎翟”。至此,穆公拓地千里,最后称霸西陲。

秦穆公于前621年去世。但秦穆公也干了一件让人国人愤怒的事情,在《左传》里有这样的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我们都知道,秦国的体制也是分为多阶段发展的,首先是秦穆公奠定了立国的基础,秦孝公建立了良好的制度,秦惠文奠定了霸业,最后秦始皇才一统天下。

(秦穆公时秦国地图)

但是在当时,秦穆公称霸西陲之后,他再也找不出秦国前过的方向,于是便利用“殉丧制度”来把这些功臣全部解决掉,免得这些功臣会威胁到他后辈子孙的国君之位。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秦穆公因为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春秋时期也绝对没有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和“君要臣死,臣不得死”这样的说法,因此便出现了“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这样的悲剧。这里面就包括有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样的有功之臣。

一百七十七名有功之臣被殉葬之后,秦国的国人愤怒了,大家为秦国打生找死,为君王抛头颅洒热血,没想到最后却换回了这样的结果。于是国人与秦国的公室产生了隔阂、绝裂,大家也再不愿意为这样的公室效力了,并且还要赋《黄鸟》而歌,来表达这种愤怒。

(国人对于殉葬的哀怨和愤怒)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仲行/针虎)。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国风·秦风·黄鸟》

随着这首歌的流行开来,秦国的国人一谈起秦国的公室,就是除了唾弃还是唾弃,(春秋时人就是这样的恩怨分明),而东方诸国的人才也从此不再往秦!

因此,秦国内得不到国人的支持,外也得不到人才的辅助,于是越来越弱,经历了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秦出公四代乱政之后,更是被东方诸蔑视为“西戎之国”,没有文化的国度。

(秦献公剧照)

因此,秦献公上位之后,他一眼就看穿了这个问题所在,为了要收复西河之地,为了要振兴秦国,为了要嬴得天下人才的对秦国的向往。他就要想办法来弥补国人与公室的隔阂,来争取到国人的支持。

因此,这就为废除“人殉制”,创造了时机、条件和必要!

标签: 秦献公

更多文章

  • 先秦史学名家马非百:秦献公“止从死”,堪比林肯解放黑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秦献公

    在古代,君王或贵族死后,存在用活人殉葬的现象,史籍中也称为“从死”。考古研究发现,殉葬在商朝非常盛行,殷商君王死后,常常以战俘奴隶进行人祭,并将妻妾宠臣及亲近的奴仆武士等用作人殉。到了西周,周人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以活人殉葬之风式微。商王武

  • 秦国自秦献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为什么没出过1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秦献公

    文|飞鱼说史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而大分裂往往孕育着大变革,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过程中,势必充满腥风血雨。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或许是对这个年代最恰当的描述。天

  • 《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是真国后

    历史人物编辑:这就是历史么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主要讲述了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君臣相遇相知,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的故事。诸侯国纷争、庙堂计谋和新旧势力的抗衡是刻画的重点,但丝毫不妨碍剧中女性角色的出彩,几个主要女性角色中又以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最为让人叹服。太后是秦献公的遗孀,面临丈夫离世她强忍悲痛叮嘱儿子嬴渠梁办大事,颁布

  • 当年自从秦献公继位之后,为何到统一之前,都没出现过昏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秦献公

    文/子涵聊历史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甚至想杀谁都没有人敢阻挠,就算是朝廷的大臣,也需要看皇帝的眼色。甚至拥有了权力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的昏庸,要知道在王位上待时间久了,难免会犯糊涂。而且在战国春秋时期,社会非常混乱,天下分为了好几个不同的国家。这些

  •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于长公子嬴虔,而是选择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秦献公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对于秦献公为何传位于老二嬴渠梁,有了比较详细的回答。当时秦献公在临死前,先后召集了老大嬴虔,老二嬴渠梁会见。 对于老大的评价,秦献公是八个字,即:“临难不乱,临危不惧”;而对于老二,秦献公也是八个字,即“铮铮铁骨,定国柱石”。 从老父亲对于两个儿子的评价,我们应该可以一目了然

  • 秦国为什么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几乎没出现过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秦献公

    秦国从东周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也经历几十代国君,但是,要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也是不对的。秦国之所以最后能统一天下,主要是他们总会在关键的时刻,就出来一个明君,这些明君为秦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说一下,秦国出过哪些明君,这些明君又为秦国做过什么贡献?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秦襄公,这个人对于

  • 《大秦帝国》误解最大的一个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金娃趣谈史标签:秦献公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一扫秦国积弱,秦国开始迈向强国之路,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秦孝公的父亲是秦献公,在影视剧《大秦帝国》里面,秦献公被描述成了一个穷兵黩武的角色,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秦献公就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历史上的秦献公虽然看起来并不如他的后代们那么辉煌,但是也算是一代英主。秦献公嬴师隰

  • 春秋战国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为什么能险中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秦献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梁,位于现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紧邻黄河渡口,一直都是秦晋魏三国争夺之地,在春秋战国争霸过程中,秦国从戎狄手中夺取,后又多次易手。魏文侯时期,他派吴起打败秦军占领少梁,并建立河西郡。秦国几代国君都想夺回这块要地都没成功,在秦后惠公继位后,他派出五十万精兵对阵吴起五万魏武卒,也没收复

  • 没有秦献公改革 商鞅变法能成功吗?被人忽略的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相,南并巴蜀,称王;秦昭王,长平之战,称西帝;秦始皇,一统六国,

  • 秦献公为什么迁都栎阳,秦人的个性,由此显露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秦献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激动和热情。老秦人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秦人的这种共赴国难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秦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都城,一个是故都雍城,一个是后来的咸阳,然而在这两个比较稳定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