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秦帝国》误解最大的一个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大秦帝国》误解最大的一个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娃趣谈史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1/23 9:09:37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一扫秦国积弱,秦国开始迈向强国之路,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

秦孝公的父亲是秦献公,在影视剧《大秦帝国》里面,秦献公被描述成了一个穷兵黩武的角色,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秦献公就是这个样子吗?

当然不是!

历史上的秦献公虽然看起来并不如他的后代们那么辉煌,但是也算是一代英主。

秦献公嬴师隰(xí)的父亲是秦灵公,秦灵公死的时候,嬴师隰这个时候年龄还比较小。

秦灵公的叔父嬴悼子趁这个机会,把国君之位夺到自己手里,是为秦简公

嬴师隰就很害怕,万一秦简公不开心要灭口怎么办?

于是赶紧发动逃跑技能,出奔魏国,这一去就是二十九年。

秦简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公即位,秦惠公在位期间,魏国强大,魏国将领吴起暴打秦国,占据了河西之地。

秦惠公气不过,举大军五十万攻魏国,结果被吴起五万大军一举攻破,此后,秦国被打得再也没脾气了,龟缩在洛河以西。

秦惠公死后,他的嫡子是嬴昌,此时才两岁,是为秦出公

因为年龄太小,由他的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外戚和宦官,那大臣肯定不满意了,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你给了外戚和宦官,那秦国公室和朝臣手里的权力自然就变少了,所以秦国公室和朝臣强烈不满。

秦出公的母亲为了挽回人心,大肆封赏,搞得秦国国库空虚,于是便加重税率,横征暴敛,这下子靠土地吃饭的地主和自耕农也不满了。

搞政治,你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结果这位太后非要反着来,导致民怨沸腾。

在魏国的秦献公看到这情况,心想看着你们家从爷爷到了孙子都当了一遍君主,终于该我了。

所以说搞政治,活得久也是一个很大的本事,像后来的司马懿,硬是把你曹操、曹丕、曹叡全给熬死了,诸葛亮虽然厉害,奈何活得没人司马懿长,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养,说不定哪一天就时来运转了呢?

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实际上这个时候,魏国魏武侯本想帮嬴师隰的忙,派兵帮他回去即位,好建立一个亲魏国的政权。

但是不得不说嬴师隰还是很有骨气,他拒绝了,因为有付出就有代价,魏武侯又不是慈善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秦魏两家是世仇,你要人家出兵相护,那自然得拿出一定的利益,嬴师隰不愿意做出有损秦国的事,就没有同意。

赢师嬴自己暗自筹划,这时候应该和秦国内部有一些联系,知道秦国目前的情况。

一年后,秦国庶长改迎接赢师隰回国为君,秦出公母子肯定是不同意了,就派军要把赢师隰干掉,结果这个将领早已被嬴师隰收买,临阵倒戈,直接迎着嬴师隰回了国都,杀秦出公母子,立嬴师隰,是为秦献公。

当然,早就心怀不良的魏武侯趁秦国这个时候动乱,打下了秦国八座城。

秦厉共公以来至秦出公,秦国四代乱政,国家秩序混乱,国民苦不堪言,秦孝公在《求贤令》里面说“诸侯卑秦”,说的就是这个阶段。

秦国光是搞了内乱,内耗很严重,在外又被魏国暴打,可谓是被中原各国所看不起。

而嬴师隰算是一个英明之主,在位期间,多有作为,国家逐渐安定,结束了秦国四代乱政的局面,秦国政局逐渐走上了正轨。

第一,废除了秦国实行三百多年的人殉制度。

本来秦国就地处西部,人口密度不高,每年人殉就要杀掉不少人,身份越高的人殉葬的越多。

这简直是在帮敌人削弱自己,自取其咎。

另外,这也是对旧贵族势力的一种打击。

第二,奖励生育。

秦国地广人稀,大把的地没人种,又因为地处边陲,十分落后,中原诸国也很少有人移民秦国,所以导致国力也比较弱。

所以秦献公奖励生育,以图增加人口。

第三,鼓励戎人来秦,反对歧视。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周围有很多西戎部族,秦穆公时征服西戎十二国。

多年以来,西戎诸族与秦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秦国虽然对中原诸国没有吸引力,但是对西戎诸族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秦献公便鼓励这些西戎部族人来秦国开垦荒地,耕地放牧,且与秦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反对歧视。

这使得秦国人口有所增加,并且很多荒地得到开垦。

第四,重新编制户籍。

编制户籍,有利于国君对自己国家真实情况的了解。

另外还取消了“国野”之分,贵族居住在城里,称为国人,普通土地上的劳动者居住在广大的郊外地区,称为野人。

取消“国野”之分,实际上是提高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地位,当然,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了。

第五,迁都栎阳。

第六,设立集市,规范工商业的发展,抽取营业税。

除了政治经济上的措施以外,秦献公也有打仗,但是次数很少,并且这些仗并不是《大秦帝国》所说的穷兵黩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因为秦献公当年受魏国收留之恩,所以在回国的时候,曾和魏武侯说:“如果我回到了秦国当上了国君,在您在位的时候我不会和魏国发动战争。”

所以秦献公是在魏武侯死后才和魏国打仗的,秦献公早期基本上没有怎么打仗。

秦献公二十一年,秦国石门之战,大败三晋魏赵韩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余人,周天子赐给秦献公黼黻之服表示祝贺,这个“黼黻之服”是指有特殊花纹的衣服。

不要看这个赏赐不大,但是对秦国意义重大。

要知道史记上记载的上次周天子赏赐秦国还是秦穆公的时候,已经是两百多年前了。

秦国人无时无刻不怀念秦穆公时的荣光。

这一仗太提气了,打出了赳赳老秦的气势。

要知道,秦穆公以后,秦国与晋国的战争败多胜少,三家分晋以后,魏国一直暴打秦国,尤其是吴起五万大败秦国五十万,秦国被打得彻底没脾气了。

所以,这一仗,对秦国,说多重要都不为过。

石门之战涨了秦国人的志气,从此秦国人不再被动挨打,真正挺起腰杆来了。

秦献公二十三年,秦献公又与魏国战于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统帅公叔痤

一年后,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

秦献公接过秦国这个摊子时,国家动乱,四代乱政,民生凋敝,外战一直被魏国暴打,可以说是国势衰微,士气低迷。

秦献公给秦孝公留下的秦国,却是很不错的,政局稳定,国君大权在握,国家实力处于上升阶段,又两败宿敌魏国,士气大振。

若是没有秦献公奠定的这个基础,秦孝公的变法也不会那么顺利,总之秦献公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

若是秦献公能够看到当初自己接手的这个岌岌可危的秦国,有一天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自己的子孙,还统一了天下,想必会很欣慰吧!

标签: 秦献公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为什么能险中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秦献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梁,位于现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紧邻黄河渡口,一直都是秦晋魏三国争夺之地,在春秋战国争霸过程中,秦国从戎狄手中夺取,后又多次易手。魏文侯时期,他派吴起打败秦军占领少梁,并建立河西郡。秦国几代国君都想夺回这块要地都没成功,在秦后惠公继位后,他派出五十万精兵对阵吴起五万魏武卒,也没收复

  • 没有秦献公改革 商鞅变法能成功吗?被人忽略的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相,南并巴蜀,称王;秦昭王,长平之战,称西帝;秦始皇,一统六国,

  • 秦献公为什么迁都栎阳,秦人的个性,由此显露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秦献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激动和热情。老秦人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秦人的这种共赴国难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秦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都城,一个是故都雍城,一个是后来的咸阳,然而在这两个比较稳定的都城

  • 春秋战国秦灵公首次公祭轩辕黄帝,在黄河边构筑工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秦灵公

    春秋战国秦灵公是一位隔代继位的国君,由于他爷爷秦怀公死后,太子秦昭子死得早,大臣们就拥立秦怀公的孙子、秦昭子的儿子赢肃为国君。虽然秦灵公在位时间并不长,总共只有十年时间,却做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灵公做了哪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首次公祭黄炎二帝。大家知道,轩辕黄帝是远古华夏时

  • 春秋战国秦景公在位四十年,两次大败晋国,修建秦公一号大墓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秦景公

    陕西凤翔县境内,考古发现这里是秦国雍城的原址所在地。除此之外,秦国十几个国君的陵墓也都埋葬在这里,其中“秦公一号大墓”的挖掘,更是让春秋战国秦国的历史又多了许多研究资料。既然考古证实此墓为秦国第十九任国君秦景公的陵墓,那他在位四十年都有哪些功绩,为什么要建造这个秦公一号大墓呢?秦国在秦穆公称霸春秋以

  • 一顿操作猛如虎,秦桓公作为春秋霸主,却在晚年亲手毁掉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秦桓公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对于齐桓公一生的写照。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霸主,但后期却因为用小人导致齐国国力大衰。实际上齐桓公毁掉江山是因为自己的不良嗜好所导致的最终结果。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姜太公吕尚的后代。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脱颖而出,成为齐国的国君。在继位之后非常贤明,听从鲍叔牙的意见启用自己

  • 秦晋辅氏之战,秦桓公精心准备为何会输?看《左传》中的神秘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秦桓公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晋柱国之臣赵盾去世,强大的晋国相对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北边要全力抗击赤狄、潞氏,南边还要紧防强大的楚国。正是在这样一个紧要的关头,秦桓公认为重新从晋国手中夺取中原霸主的机会到了,经过精心准备,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晋“辅氏之战”。但是,让人有点想不能的是,秦国经过了充分

  • 「春秋故事」迁都雍城、饮马黄河-秦德公父子积攒实力低调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秦德公

    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病逝。秦武公的弟弟嬴嘉继位,是为秦德公。秦德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嬴恬,即后来的秦宣公;次子嬴载,即后来的秦成公;少子嬴任好,即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秦德公的三个儿子都当上了秦国国君,甚至到了自己的小儿子秦穆公继位后,秦国已经发展壮大到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那么秦国这几代国

  • 秦国不只有秦始皇,开创阶段的君主,还有个很重要的秦武公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秦武公

    春秋时期的秦国君主,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位列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了。而秦穆公能够成就霸业,也离不开前面几代秦君的努力开拓。这其中,就包括秦武公这个厉害的角色。 【秦武公赵说】 秦武公,名赵说,是秦穆公的伯父。在秦武公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齐桓公继位的那一年。所以也可以说秦武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成王和

  • 秦武公的母亲是谁?废掉他的到底是几个人?|史记秦次元012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秦武公

    秦宁公年纪轻轻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他立了太子,就是后来的秦武公。不过,在秦宁公死后,秦武公并没有顺利上位。而是在权臣的把持下,废掉了他,立了他的弟弟出子。史记上说,“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这很符合当时的风气,郑国、鲁国、齐国、晋国都在发生同样的事。那么,在秦国,秦武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