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战国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为什么能险中取胜?

春秋战国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为什么能险中取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这样聊 访问量:2135 更新时间:2024/1/19 22:51:30

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梁,位于现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紧邻黄河渡口,一直都是秦晋魏三国争夺之地,在春秋战国争霸过程中,秦国从戎狄手中夺取,后又多次易手。魏文侯时期,他派吴起打败秦军占领少梁,并建立河西郡。秦国几代国君都想夺回这块要地都没成功,在秦后惠公继位后,他派出五十万精兵对阵吴起五万魏武卒,也没收复少梁。等到秦献公继位后,他励精图治,在等待二十三年后完成了这一历史性壮举。那么,秦献公是如何瞅准时机收复少梁的呢?

秦献公继位秦国国君前,一直在外流亡,这一去就是三十年,期间他还在魏国呆了很长时间,最终是在魏武侯支持下才动了回国继位的决心。但是,秦献公回到秦国后,秦国的朝政并不象他想像的那么让人心动,旧贵族专权,国土被魏国撵到偏西一隅,昔日的祖业都让前几代国君败的败,丢的丢,想要振兴谈何容易?但不管朝政多么困难,秦献公心里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要把前两任国君丢失的河西要地夺回来,因为那是秦国人的生命线和东进咽喉。

对于河西地区的丢失,秦献公心里明镜一般,当秦简公继位以后,诸侯各国对秦国进贡的场面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随着魏国的中兴而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魏国对河西地区的需要,对秦国不断地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势,最终秦国不得不节节败退,又回到了东进的起始原点。当秦献公准备再次振兴秦国时,他发现面临的困难一个比一个难对付。

首先,秦国的国民经济不断滞后而且还影响了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了综合国力就谈不上发展一支可以抵抗强魏的强大秦军。所以,秦献公继位后并没有急于改革秦军,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革秦国体制,提高秦军综合国力上。这一点,秦献公从两个方面看得非常清楚。一方面,他在魏国呆了很长时间,了解魏国之所以能打败秦国,是因为经过了李俚变革和吴起组建魏武卒。

另一方面,秦献公从阴晋之战中看到了秦军的实力差距。当秦惠公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时,魏军仅仅在吴起率领下,只用了河西一个郡的兵力五万魏武卒,魏军以一对十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魏军在这胜利的背后,是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因为吴起组建的魏武卒不同于其它兵役制,魏武卒享受着各种条件待遇,这些都是需要钱财和国力支撑。

为了达到打败魏武卒的目标,秦献公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对内进行大力改革。他继位后先是废除了以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迁都栎阳并实行郡县制,把贵族把持的朝政权力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同时,他又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以田亩多少收取赋税,客观上平等了贵族和老百姓的关系,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另一手,当秦国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以后,秦献公又大力改革秦军体制,组建了一支轻兵部队。这支轻兵的组建就是专门针对魏武卒的,魏武卒是重装备重配置,而秦轻兵则是光膀子轻装备轻配置,一重一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经过不断地退缩,秦国的优势几乎丧失殆尽。秦献公心里清楚,即使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秦国的整体实力还是赶不上魏国。而且要收复河西,他还有几个客观因素制约。一是离开魏国前,他跟魏武侯有个约定,只要魏武侯在位,秦国绝不跟魏国作对,做人要知恩图报。一是魏国的兵力比秦军要强好多倍,硬拼肯定要吃亏。所以,秦献公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很快就到了。公元前364年,魏武侯死了,秦献公不需要再遵守承诺,同时秦军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整备,可以对魏国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攻击。秦国大将章蟜在石门跟魏国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最终秦军斩首六万,大获全胜。

又过了两年,三晋内部发生战乱,魏国将防守黄河西部的大部兵力派往东北两个方向,与韩赵两国进行内战。秦献公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派遣自己的两个儿子担任主将,对魏国展开了激烈的少梁之战。这一战,魏国由国相公孙痤老人亲自坐阵指挥,秦献公也亲到现场指挥两个儿子出战。

虽然少梁之战是秦国先派兵惹祸的,但第一枪却是魏国打响的。当魏军率先向秦军发动攻击后,秦献公先让大儿子出战阻击,同时派小儿子赢渠梁带轻兵埋伏在侧,当公孙痤命魏军冲向嬴虔时,嬴渠梁率领秦军轻兵一拥而上,活捉了公孙痤,主将被抓,魏军全线溃败。

少梁之战,虽然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也是险中取胜,如果不是活捉了公孙痤,或者魏军主力部队没有东进内战,秦军只有几成的胜算。而且,在少梁之战中,秦献公自己也受了箭伤,不久就死了。嬴渠梁继位后,看到魏国的主力尚在,加上公孙痤当初对秦献公流亡魏国关照有加,所以就把他放了回去,并让他充当说客。魏国为了表示和好的决心,除了少梁外,还把繁宠也交还给秦国。

少梁之战以秦国的胜利结束,但围绕河西地区的争夺却远没结束,秦国要东进挺进中原统一六国,魏国也想西出打败秦国,独霸中原,谁才是河西地区的真正王者,请关注岛主说事后续的精彩解读。(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春秋战国历史解读。

标签: 秦献公

更多文章

  • 没有秦献公改革 商鞅变法能成功吗?被人忽略的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相,南并巴蜀,称王;秦昭王,长平之战,称西帝;秦始皇,一统六国,

  • 秦献公为什么迁都栎阳,秦人的个性,由此显露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观景说史V标签:秦献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激动和热情。老秦人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秦人的这种共赴国难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秦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都城,一个是故都雍城,一个是后来的咸阳,然而在这两个比较稳定的都城

  • 春秋战国秦灵公首次公祭轩辕黄帝,在黄河边构筑工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秦灵公

    春秋战国秦灵公是一位隔代继位的国君,由于他爷爷秦怀公死后,太子秦昭子死得早,大臣们就拥立秦怀公的孙子、秦昭子的儿子赢肃为国君。虽然秦灵公在位时间并不长,总共只有十年时间,却做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灵公做了哪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首次公祭黄炎二帝。大家知道,轩辕黄帝是远古华夏时

  • 春秋战国秦景公在位四十年,两次大败晋国,修建秦公一号大墓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秦景公

    陕西凤翔县境内,考古发现这里是秦国雍城的原址所在地。除此之外,秦国十几个国君的陵墓也都埋葬在这里,其中“秦公一号大墓”的挖掘,更是让春秋战国秦国的历史又多了许多研究资料。既然考古证实此墓为秦国第十九任国君秦景公的陵墓,那他在位四十年都有哪些功绩,为什么要建造这个秦公一号大墓呢?秦国在秦穆公称霸春秋以

  • 一顿操作猛如虎,秦桓公作为春秋霸主,却在晚年亲手毁掉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秦桓公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对于齐桓公一生的写照。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霸主,但后期却因为用小人导致齐国国力大衰。实际上齐桓公毁掉江山是因为自己的不良嗜好所导致的最终结果。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姜太公吕尚的后代。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脱颖而出,成为齐国的国君。在继位之后非常贤明,听从鲍叔牙的意见启用自己

  • 秦晋辅氏之战,秦桓公精心准备为何会输?看《左传》中的神秘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秦桓公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晋柱国之臣赵盾去世,强大的晋国相对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北边要全力抗击赤狄、潞氏,南边还要紧防强大的楚国。正是在这样一个紧要的关头,秦桓公认为重新从晋国手中夺取中原霸主的机会到了,经过精心准备,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晋“辅氏之战”。但是,让人有点想不能的是,秦国经过了充分

  • 「春秋故事」迁都雍城、饮马黄河-秦德公父子积攒实力低调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秦德公

    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病逝。秦武公的弟弟嬴嘉继位,是为秦德公。秦德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嬴恬,即后来的秦宣公;次子嬴载,即后来的秦成公;少子嬴任好,即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秦德公的三个儿子都当上了秦国国君,甚至到了自己的小儿子秦穆公继位后,秦国已经发展壮大到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那么秦国这几代国

  • 秦国不只有秦始皇,开创阶段的君主,还有个很重要的秦武公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秦武公

    春秋时期的秦国君主,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位列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了。而秦穆公能够成就霸业,也离不开前面几代秦君的努力开拓。这其中,就包括秦武公这个厉害的角色。 【秦武公赵说】 秦武公,名赵说,是秦穆公的伯父。在秦武公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齐桓公继位的那一年。所以也可以说秦武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成王和

  • 秦武公的母亲是谁?废掉他的到底是几个人?|史记秦次元012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秦武公

    秦宁公年纪轻轻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他立了太子,就是后来的秦武公。不过,在秦宁公死后,秦武公并没有顺利上位。而是在权臣的把持下,废掉了他,立了他的弟弟出子。史记上说,“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这很符合当时的风气,郑国、鲁国、齐国、晋国都在发生同样的事。那么,在秦国,秦武公被

  • 「春秋故事」秦武公-除权臣,开疆土,设县治,占关中渭水流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秦武公

    秦出子六年,弗忌和三父派一名贼人杀死了只有十一岁的秦出子,重新迎回秦宪公的大儿子嬴说继位,是为秦武公。秦武公继位时只有不到十四岁,他知道,以目前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与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这两位权臣相抗衡。弗忌、三父两位权臣从秦宪公时期便开始把持朝政,大庶长弗忌掌握秦国朝政事务,威垒三父掌握秦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