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顿操作猛如虎,秦桓公作为春秋霸主,却在晚年亲手毁掉了江山

一顿操作猛如虎,秦桓公作为春秋霸主,却在晚年亲手毁掉了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4949 更新时间:2023/12/18 23:28:38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对于齐桓公一生的写照。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霸主,但后期却因为用小人导致齐国国力大衰。实际上齐桓公毁掉江山是因为自己的不良嗜好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姜太公吕尚的后代。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脱颖而出,成为齐国的国君。在继位之后非常贤明,听从鲍叔牙的意见用自己的仇敌管仲为相国。管仲是历史上被人们所称道的名相,有着独特的治国才能。

在管仲作为齐国的相国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大的改观,使得齐国国力突飞猛进,超过了其余四国。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之下,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中名副其实的第一霸主。但是在后期齐国却因国力大衰成为了一个弱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霸主地位,日益骄纵

齐桓公在成为霸主以后认为自己国家已经空前强大,没必要那么兢兢业业,是时候享福了。对于管仲的决策不再听之信之,居功自傲,独断独行,彻底地成为了一个昏君。对自己的继承者说改就改,使得儿子们都不断觊觎太子之位:确立公子昭为太子人选,但后来因为自身好色,不断宠幸苌卫姬,就下令让苌卫姬的儿子公子无诡为太子,失去了自己的决断,被后宫的女子干预政事,或许下一个就能轮到自己也说不定的想法,使得所有的儿子都觊觎太子之位。

齐桓公本人资质平平,能够成为霸主就是靠着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的大才,且自己敢于放权,才换的霸主地位。但是管仲死后却让齐桓公失去了分寸,没有了自己的决断。这样的国君怎能不使国家衰落?

二、私德有亏、能力平平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离不开管仲的辅佐和大加治理。他本人没有大智慧,也不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其实碰到管仲实际上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而已,没有识人能力,缺乏慧眼。

齐桓公的一生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突出的优点,唯一能够体现他智慧的一次就是咬破舌头装死骗过了管仲。其他时候属于碌碌无为的那种人。有着三个特别明显的缺点这是他自己向管仲所叙述的:“一、喜好打猎,二、好酒贪吃,三、好色”。这三个缺点却在管仲死后给他带来了最大的悲剧。

三、重用三个佞臣,直击齐桓公的缺点

齐桓公向管仲告知自己的缺点,管仲也为齐桓公给出了对应的方法: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近人情,不可重用。这三个人分别对应着齐桓公的三大缺点,导致齐国国力衰退,使得 齐桓公活活被饿死。

易牙对应的是齐桓公的好酒肉,贪图享受这一缺点。易牙作为厨师,对于美食的理解以及烹饪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他能很好地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享受到他人所享受不到的美食。齐桓公曾对他说自己这辈子吃过很多的 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喝过很多琼浆玉液,但是最为遗憾的是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

易牙听到以后回家将自己的幼子杀害将他烹制成美味送给齐桓公。齐桓公认为易牙对自己非常的忠诚,格外的信任他。“虎毒尚不食子”,易牙为了讨得君王的欢心,甚至不念骨肉亲情,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真心为齐桓公服务呢?

历史上的第一个太监——竖刁:他为了能够得到齐桓公的赏识,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给阉割成太监,成了齐桓公的贴身宦官,为齐桓公打理后宫以及管理宫女。但也由于自宫的行为使得齐桓公大加感动。同时竖刁为他物色很多美女,这也满足了他的色欲,正对着齐桓公好色的这一大缺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对自己都下刀的狠人,对他人肯定会更狠。

开方是卫国人,又名卫开方是当时卫国的公子,年少时期在齐国做官,属于齐桓公的宠臣之一。在自己亲生父母身死之时都没见他们最后一面,而且父母的后事自己也没回去守丧。对于父母孝顺,才可能对国家忠心。

他只是单纯的忠心于齐桓公,因为齐桓公能给他带来利益。也为此放弃了自己的国君之位。不顾家国,只顾自己的人属于墙头草类型,比之上面两位都还要可恶。

桓公曰:“对此人何?“管仲曰:“易牙杀子以适君,此不近人情,此人不可用。”。”桓公曰:“此人何方?“管仲曰:“开方俺弃其亲以适君,此不近人情,此人不可近。”桓公曰:“刁此人何?“管仲曰:“竖刁自宫以适君,此不近人情,此人无腹心。

这几位对于齐桓公阿谀奉承,但其实都有自己的图谋,而且所图不小。而且齐桓公由于管仲的治理彻底地成为了一个甩手掌柜,事事都不用自己的亲力亲为,也没有与之对应的能力去处理这些事情。

后记

齐桓公之死,实际上是自食恶果:本事平平不思学,不会处理国务也不学。知错不改,悔之晚矣:齐桓公明知自己三大缺点,但却没有改过,知而不改比之不知还要可怕。

不听劝告,任性妄为:管仲对于齐国的相位虽没推举出人才,但却告知齐桓公不可对易牙、竖刁、开方重用。其却不听劝告使得自己活活饿死。

标签: 秦桓公

更多文章

  • 秦晋辅氏之战,秦桓公精心准备为何会输?看《左传》中的神秘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秦桓公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晋柱国之臣赵盾去世,强大的晋国相对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北边要全力抗击赤狄、潞氏,南边还要紧防强大的楚国。正是在这样一个紧要的关头,秦桓公认为重新从晋国手中夺取中原霸主的机会到了,经过精心准备,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晋“辅氏之战”。但是,让人有点想不能的是,秦国经过了充分

  • 「春秋故事」迁都雍城、饮马黄河-秦德公父子积攒实力低调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秦德公

    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病逝。秦武公的弟弟嬴嘉继位,是为秦德公。秦德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嬴恬,即后来的秦宣公;次子嬴载,即后来的秦成公;少子嬴任好,即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秦德公的三个儿子都当上了秦国国君,甚至到了自己的小儿子秦穆公继位后,秦国已经发展壮大到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那么秦国这几代国

  • 秦国不只有秦始皇,开创阶段的君主,还有个很重要的秦武公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秦武公

    春秋时期的秦国君主,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位列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了。而秦穆公能够成就霸业,也离不开前面几代秦君的努力开拓。这其中,就包括秦武公这个厉害的角色。 【秦武公赵说】 秦武公,名赵说,是秦穆公的伯父。在秦武公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齐桓公继位的那一年。所以也可以说秦武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成王和

  • 秦武公的母亲是谁?废掉他的到底是几个人?|史记秦次元012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秦武公

    秦宁公年纪轻轻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他立了太子,就是后来的秦武公。不过,在秦宁公死后,秦武公并没有顺利上位。而是在权臣的把持下,废掉了他,立了他的弟弟出子。史记上说,“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这很符合当时的风气,郑国、鲁国、齐国、晋国都在发生同样的事。那么,在秦国,秦武公被

  • 「春秋故事」秦武公-除权臣,开疆土,设县治,占关中渭水流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秦武公

    秦出子六年,弗忌和三父派一名贼人杀死了只有十一岁的秦出子,重新迎回秦宪公的大儿子嬴说继位,是为秦武公。秦武公继位时只有不到十四岁,他知道,以目前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与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这两位权臣相抗衡。弗忌、三父两位权臣从秦宪公时期便开始把持朝政,大庶长弗忌掌握秦国朝政事务,威垒三父掌握秦国军队。

  • 「春秋故事」秦出子-秦国权臣时代的傀儡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秦出子

    秦宪公十二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宪公突然去世。秦宪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都是和鲁国的夫人所生,而小儿子秦出子则是和周王室的公主所生。按照周礼,本应该是长子秦武公继位,然而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却拥立秦宪公的小儿子秦出子继位。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有,类似于后来的丞相

  • 「春秋故事」秦国第三位诸侯秦宪公-少年英雄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秦宪公

    秦文公在位五十年,由于在位时间太长,秦文公的太子还未等到自己继承国君之位就去世了。于是秦文公便改立他的孙子嬴立,是为秦宪公。秦宪公继位时只有九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但爷爷秦文公早就为孙子铺好了未来的路。秦文公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来辅佐秦宪公,他们分别是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

  • 春秋战国秦文公遇到的三件怪事,反映的是先秦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老谭胡说标签:秦文公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在媒体热播的《封神演义》就是反映商周和春秋战国初期的一段神话代表故事。与其它朝代不同,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诡异的神灵事件呢?我们来看看秦文公时期,他遇到的三件怪事。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儿子,他继

  • 不要被“文”字给蒙蔽了,秦文公是个狠角色|史记秦次元009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二十年,一定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危机。为了应对这个危机,他用了非常的手段。秦国这个诸侯国建立和其他诸侯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它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周王朝的诸侯国。周王室已经衰败了,不会对诸侯国有任何的控制力。秦国从一开始就少了更多的约束,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方式行事,他们拥有更多

  • 「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秦文公

    在西周周孝王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