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故事」秦出子-秦国权臣时代的傀儡国君

「春秋故事」秦出子-秦国权臣时代的傀儡国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婷艳读书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3/12/31 8:00:58

秦宪公十二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宪公突然去世。秦宪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都是和鲁国的夫人所生,而小儿子秦出子则是和周王室的公主所生。

按照周礼,本应该是长子秦武公继位,然而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却拥立秦宪公的小儿子秦出子继位。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有,类似于后来的丞相一职,也是春秋初期秦国最高官职;而威垒则是秦国春秋初期的一个军事职官的名称,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大司马一职,掌管着秦国的军队。这俩人为什么要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呢?

因为此时的秦出子只有五岁,根本无法治理秦国,完全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秦出子本名叫嬴曼,“出”其实是他死去时的谥号。春秋战国时期,取“出”这个谥号的只有以下几位:

一是秦国的秦出子,最后死于非命;二是后来的秦出公,出公二年,“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可见也是被人所杀;三是卫出公,卫出公最后逃到越国,死于越;四是晋出公,“晋出公奔齐,道死”,也是死于非命;五是杞出公,没有史书没有详细记载。

但是通过以上对谥号为“出”的国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出”这个谥号不是一个褒义词,被赐予“出”谥号的国君基本都死于非命。

秦出子在当上国君后,他的母亲王姬帮助儿子治理国家。不过让弗忌和三父意外的是,秦出子的母亲王姬对于他们“帮助儿子坐上国君之位”并不领情,王姬依仗自己东周公主和秦国太后的身份,采取严重不合作的态度。

秦出子在当了六年的傀儡国君后,正当秦出子逐渐长大成人,可以开始大展拳脚的时候,当时扶持秦出子上位的弗忌和三父等人越发觉得秦出子不好控制,便有了迎回秦武公当国君的心思。

于是在秦出子六年,弗忌和三父派一名贼人杀死了秦出子,可怜秦出子只有十一岁便结束了自己傀儡的一生。

弗忌和三父杀死秦出子后重新迎立秦武公为秦国国君。他们本想着自己是秦武公当上国君的恩人,谁知道秦武公不仅不感激他,反而以弗忌、三父等人暗杀秦出子为由,将他们诛杀,并夷灭了他们的三族。这样把持了秦国多年政权的弗忌和三父势力最终被秦武公消灭殆尽。秦武公也即将迎来自己大展宏图的时代。

标签: 秦出子

更多文章

  • 「春秋故事」秦国第三位诸侯秦宪公-少年英雄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秦宪公

    秦文公在位五十年,由于在位时间太长,秦文公的太子还未等到自己继承国君之位就去世了。于是秦文公便改立他的孙子嬴立,是为秦宪公。秦宪公继位时只有九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但爷爷秦文公早就为孙子铺好了未来的路。秦文公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来辅佐秦宪公,他们分别是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

  • 春秋战国秦文公遇到的三件怪事,反映的是先秦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老谭胡说标签:秦文公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在媒体热播的《封神演义》就是反映商周和春秋战国初期的一段神话代表故事。与其它朝代不同,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诡异的神灵事件呢?我们来看看秦文公时期,他遇到的三件怪事。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儿子,他继

  • 不要被“文”字给蒙蔽了,秦文公是个狠角色|史记秦次元009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二十年,一定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危机。为了应对这个危机,他用了非常的手段。秦国这个诸侯国建立和其他诸侯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它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周王朝的诸侯国。周王室已经衰败了,不会对诸侯国有任何的控制力。秦国从一开始就少了更多的约束,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方式行事,他们拥有更多

  • 「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秦文公

    在西周周孝王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

  • 刘邦强占了魏王豹的女人,一时冲动,却造就了历史上帝王的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魏王豹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评判,刘邦这个人贪财好色,这在普通人看来是完全就是道德上的缺陷。但这事儿对于刘邦来说,还真不是坏事,甚至他还因为自己的好色,为大汉朝保存了骨血,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帝王的楷模。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离奇,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都知道,刘邦当年

  • 秦昭襄王使用反间计挑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魏安釐王

    轶事典故:反间计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贵族,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为人仁爱忠厚,礼贤下士,因此天下士人都争相投到他的门下。信陵君的门客最多时多达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为魏国的信陵君贤德,连续十几年不敢派兵侵犯魏国。秦国在长平战役歼灭四十多万赵军之后,进而围攻赵国国都

  •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二任国君,将魏国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魏武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

  • 凭借天险是不能建立霸业的,吴起列举三个事例,让魏武侯折服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魏武侯

    吴起能够说服魏武侯,在于他成功的运用逻辑和列举事实的力量,让魏武侯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折服于吴起所讲的道理。在战国七雄中,魏国初期在初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到了魏武侯的时候,军力愈发的强盛,是七国中的大国。魏武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自然是意气风发。就是见到了祖国大好的河山,也是有感而发。就是魏武侯有感

  •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国树立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魏武侯

    轶事典故:四面树敌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莫过于战略上的盲目。魏文侯所体现的是总揽全局指挥若定,而魏武侯能做到的仅仅是独当一面,远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在战国初期,魏武侯犯下了不少战略性错误,不仅仅是错误的放弃赵国的同盟可能性。秦国:秦国是魏国的宿敌,在魏氏家族还

  • 魏武侯时期魏国到底做了什么,竟然导致四面树敌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魏武侯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不到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好在他爹给他留下了强大的家底,经过了短暂的修整,魏武侯就开始了征战天下。当时有吴起和魏武卒,魏国雄霸中原。魏武侯先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当时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大梁,向楚国的腹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