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故事」秦国第三位诸侯秦宪公-少年英雄却英年早逝

「春秋故事」秦国第三位诸侯秦宪公-少年英雄却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民间故事会 访问量:2804 更新时间:2024/1/17 8:35:50

秦文公在位五十年,由于在位时间太长,秦文公的太子还未等到自己继承国君之位就去世了。于是秦文公便改立他的孙子嬴立,是为秦宪公

秦宪公继位时只有九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但爷爷秦文公早就为孙子铺好了未来的路。秦文公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来辅佐秦宪公,他们分别是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

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有,东方诸侯并没有这种官职。他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类似于后来的丞相一职,他也是春秋初期秦国最高官职,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威垒则是秦国春秋初期的一个军事职官的名称,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大司马一职,掌管着秦国的军队。

秦文公把这两人安排来辅佐秦宪公,这两人都是秦文公信得过的人,能够很好地按照秦文公的遗愿来治理秦国。既保证了秦国国家运行的稳定,又可以让二人互相制衡,保护秦宪公能够顺利地过渡到成年,将来执掌秦国的大权。

果然秦宪公继位的第二年,弗忌和三父二人就按照秦文公的治国理念,继续东出的战略,贴近东方诸国。于是又将秦国都邑继续向东迁到平阳,在今陕西陈仓境内。迁都平阳地区,秦国不仅离东方的周室更近,加强与东方诸国的交流,而且所拥有的土地更加广阔、富饶。

可以看到,秦国从一开始的西部甘肃边陲,一步步东进到关中平原,再到最后东出统一六国,秦国的国君脑子里始终有一个求变的思维。也许是在西北长期与西戎作战的缘故,秦国国君总是能够打破固有思维,冲破边界,寻找新的突破口,这也是秦国能够强大的根因吧。

等到秦宪公三年,秦国在外交方面也继续执行东出的战略。一方面拉近与周天子的关系,此时周桓王刚继位不久,急需诸侯的支持,秦国积极纳贡,适时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赢得了周天子的好感。另一方面,秦宪公与周朝的礼仪之国鲁国联姻,秦宪公娶鲁国公主鲁姬为夫人,拉近来与鲁国的关系。

之后秦宪公继续与西戎作战,首先攻打西戎部落的一支亳戎,在今陕西长安区附近。并击败亳戎,将其赶跑,占领了这部分土地。

秦宪公成年后,他已经不满足于只和西戎较量了,他开始把目光瞄向了他旁边的诸侯小国。此时秦国的东面有一个诸侯国是芮国,大概是在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境内,这个小国芮国像一颗钉子一样挡在了秦国东出的路上。很显然,秦国要继续东出,就要除掉这颗钉子。

于是在秦宪公七年,芮国的国君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于是把儿子芮伯万赶出了芮国,芮伯万便跑到了东面的魏城居住。秦宪公一看机会来了,于是派兵攻打芮国。不只是轻敌还是第一次对诸侯作战经验不足,秦军竟然被打败了。秦宪公第一次和诸侯国的较量以失败而告终。

但秦宪公气不过,于是第二年叫上周天子周桓王,在周天子的派兵帮助下,从魏城把芮伯万给捉了回去,这才解了气。这个小国芮国到了后来他的孙子秦穆公的时候才正式被秦国所吞并。

秦宪公十二年,正当秦宪公征讨西戎小国荡氏的时候,突然发病去世,终年才二十一岁,可谓是天妒英才了。

秦宪公虽然英年早逝,但在他在位的这段时间里,他继承了爷爷秦文公的治国方略,继续东出,迁都平阳,驱逐西戎,联姻鲁国,拉进与周天子的关系,也算是秦国的一代明君了。

标签: 秦宪公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秦文公遇到的三件怪事,反映的是先秦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老谭胡说标签:秦文公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在媒体热播的《封神演义》就是反映商周和春秋战国初期的一段神话代表故事。与其它朝代不同,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诡异的神灵事件呢?我们来看看秦文公时期,他遇到的三件怪事。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儿子,他继

  • 不要被“文”字给蒙蔽了,秦文公是个狠角色|史记秦次元009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二十年,一定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危机。为了应对这个危机,他用了非常的手段。秦国这个诸侯国建立和其他诸侯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它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周王朝的诸侯国。周王室已经衰败了,不会对诸侯国有任何的控制力。秦国从一开始就少了更多的约束,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方式行事,他们拥有更多

  • 「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秦文公

    在西周周孝王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

  • 刘邦强占了魏王豹的女人,一时冲动,却造就了历史上帝王的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魏王豹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评判,刘邦这个人贪财好色,这在普通人看来是完全就是道德上的缺陷。但这事儿对于刘邦来说,还真不是坏事,甚至他还因为自己的好色,为大汉朝保存了骨血,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帝王的楷模。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离奇,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都知道,刘邦当年

  • 秦昭襄王使用反间计挑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魏安釐王

    轶事典故:反间计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贵族,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为人仁爱忠厚,礼贤下士,因此天下士人都争相投到他的门下。信陵君的门客最多时多达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为魏国的信陵君贤德,连续十几年不敢派兵侵犯魏国。秦国在长平战役歼灭四十多万赵军之后,进而围攻赵国国都

  •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二任国君,将魏国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魏武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

  • 凭借天险是不能建立霸业的,吴起列举三个事例,让魏武侯折服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魏武侯

    吴起能够说服魏武侯,在于他成功的运用逻辑和列举事实的力量,让魏武侯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折服于吴起所讲的道理。在战国七雄中,魏国初期在初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到了魏武侯的时候,军力愈发的强盛,是七国中的大国。魏武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自然是意气风发。就是见到了祖国大好的河山,也是有感而发。就是魏武侯有感

  •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国树立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魏武侯

    轶事典故:四面树敌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莫过于战略上的盲目。魏文侯所体现的是总揽全局指挥若定,而魏武侯能做到的仅仅是独当一面,远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在战国初期,魏武侯犯下了不少战略性错误,不仅仅是错误的放弃赵国的同盟可能性。秦国:秦国是魏国的宿敌,在魏氏家族还

  • 魏武侯时期魏国到底做了什么,竟然导致四面树敌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魏武侯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不到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好在他爹给他留下了强大的家底,经过了短暂的修整,魏武侯就开始了征战天下。当时有吴起和魏武卒,魏国雄霸中原。魏武侯先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当时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大梁,向楚国的腹地挺进

  •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来看,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故事标签:魏武侯

    吴起的离开,标志着魏国延续几十年的招贤纳才政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魏国开始重用王室、贵族,平民出身的士子很难有上升空间,于是纷纷选择离去。吴起被阴谋陷害吴起在魏国奋斗了20多年,一直当不了宰相,内心很崩溃,恰在此时,驸马爷公叔痤暗中射了一箭,吴起害怕性命不保,就逃到了楚国。公叔痤陷害吴起的过程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