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战国秦文公遇到的三件怪事,反映的是先秦文化

春秋战国秦文公遇到的三件怪事,反映的是先秦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谭胡说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3/12/8 12:09:42

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在媒体热播的《封神演义》就是反映商周春秋战国初期的一段神话代表故事。与其它朝代不同,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诡异的神灵事件呢?我们来看看秦文公时期,他遇到的三件怪事。

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儿子,他继位后大力改革朝政,重农兴商,教化臣民,使秦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是,历史上关于他在位时发生的三件怪事,并没有出现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三件事是真是假呢?

黄蛇托梦。相传秦文公继位不久,他梦见一条黄蛇从天而降,头像车轮,尾巴连天。这条蛇落到秦国的地盘后,给秦文公捎来口信,上天安排你成为白帝,主管西方祭祀。秦文公苏醒后,马上修建白帝庙,祈福上苍,供奉白帝。

鸡鸣送宝。又一次,秦文公外出打猎,途中突遇天降大石,随着一团火球落到陈宝山上,发出震天巨响。大家正纳闷什么原因时,一猎户送来一个像鸡形一样的石头,秦文公当即认为这是上天给秦国带来的祥瑞,当即取名为陈宝,并就地修建陈仓祠供奉祭祀。

梓树青牛。这一年,秦文公率领兵丁到怒特寺祭祀,寺庙旁边有棵硕大无比的梓树,人们都说这棵树非有灵性,生长得茂密威严。秦文公好奇,就命令一群士兵前去砍伐,但很奇怪的是,任凭几十个士兵轮流砍伐,梓树是砍一斧子又长出新的,忙乎一天,树没砍倒,把人还伤了几个。傍晚撤退时,一个受伤的士兵躺在树下休息,他想等会再自行返回去。

凑巧的是,这个士兵迷迷糊糊地倒在梓树旁边睡着了,并且还做了个梦。梦中有两人对话,年轻的对长者说,树佬儿,今天四十多个人轮流砍你,你好像没事人一样,要是明天他们还来砍伐怎么办?

树佬儿说,唉,不就是出点力气吗?让他们砍去好了,就当给我挠痒痒了。年轻的又说,我劝你还是小心点吧,秦文公可不好对付,要是明天他让士兵穿着红衣裳,披散着头发,还拿红丝线把你给绑几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怕也无济于事吧。

士兵醒过来后,想起梦中那段话,马上就报告给了秦文公。第二天,果然一队士兵按照梦中所见,一袭红衣披发,手上有拿着红丝线的,有拿着斧头的直奔梓树而来。不用多大会,梓树就砍倒了,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梓树倒地的片刻,一头青牛从树中钻出,看到披发士兵发髻散了,吓得径直奔雍河去了。

为了纪念这头青牛,秦文公决定重修怒特祠,祭祀这棵梓树,并从此以后在军中设立旄头骑卫士,专门护卫国君出行。这也为后世几千年帝出行首开先河。

从以上三个怪异事件分析,除了第二件是自然现象天降陨石以外,其它两件都应该是人为炒作的。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尚不发达,又崇尚天地鬼神,对于天降陨石这样的大事,自然是奉若神明。那么,秦文公为什么要利用这几件怪异事件作为舆论宣传呢?

其实,以上事件都是秦文公及其统治集团,为加强集权管理而实施的愚弄民众的伎俩。按当时历史记载,秦文公继位后大力整治吏治,除了赋予史官职责范围外,还首开以法治国的理念。春秋战国时候的史官,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志工作者,他是一个集掌管祭祀、推崇王权、教化民众为一身的宣传官吏,而当时民众都把尊重礼教、崇尚王权、顺从天意作为修身要求,黄蛇托梦、鸡鸣送宝和梓树青牛正迎合了当时史官宣传口径。

而作为秦文公本身,在极力推崇教化民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树碑立传,修建白帝庙,建造陈仓祠和重修怒特祠,都是为巩固王权而作的奴役措施,当民众在祭祀神仙鬼神的同时,秦文公也就成为了这些神话的化身。(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春秋战国原创历史解读。

标签: 秦文公

更多文章

  • 不要被“文”字给蒙蔽了,秦文公是个狠角色|史记秦次元009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二十年,一定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危机。为了应对这个危机,他用了非常的手段。秦国这个诸侯国建立和其他诸侯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它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周王朝的诸侯国。周王室已经衰败了,不会对诸侯国有任何的控制力。秦国从一开始就少了更多的约束,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方式行事,他们拥有更多

  • 「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秦文公

    在西周周孝王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

  • 刘邦强占了魏王豹的女人,一时冲动,却造就了历史上帝王的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魏王豹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评判,刘邦这个人贪财好色,这在普通人看来是完全就是道德上的缺陷。但这事儿对于刘邦来说,还真不是坏事,甚至他还因为自己的好色,为大汉朝保存了骨血,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帝王的楷模。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离奇,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都知道,刘邦当年

  • 秦昭襄王使用反间计挑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魏安釐王

    轶事典故:反间计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贵族,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为人仁爱忠厚,礼贤下士,因此天下士人都争相投到他的门下。信陵君的门客最多时多达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为魏国的信陵君贤德,连续十几年不敢派兵侵犯魏国。秦国在长平战役歼灭四十多万赵军之后,进而围攻赵国国都

  •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二任国君,将魏国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魏武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

  • 凭借天险是不能建立霸业的,吴起列举三个事例,让魏武侯折服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魏武侯

    吴起能够说服魏武侯,在于他成功的运用逻辑和列举事实的力量,让魏武侯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折服于吴起所讲的道理。在战国七雄中,魏国初期在初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到了魏武侯的时候,军力愈发的强盛,是七国中的大国。魏武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自然是意气风发。就是见到了祖国大好的河山,也是有感而发。就是魏武侯有感

  •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国树立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魏武侯

    轶事典故:四面树敌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莫过于战略上的盲目。魏文侯所体现的是总揽全局指挥若定,而魏武侯能做到的仅仅是独当一面,远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在战国初期,魏武侯犯下了不少战略性错误,不仅仅是错误的放弃赵国的同盟可能性。秦国:秦国是魏国的宿敌,在魏氏家族还

  • 魏武侯时期魏国到底做了什么,竟然导致四面树敌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魏武侯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不到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好在他爹给他留下了强大的家底,经过了短暂的修整,魏武侯就开始了征战天下。当时有吴起和魏武卒,魏国雄霸中原。魏武侯先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当时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大梁,向楚国的腹地挺进

  •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来看,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故事标签:魏武侯

    吴起的离开,标志着魏国延续几十年的招贤纳才政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魏国开始重用王室、贵族,平民出身的士子很难有上升空间,于是纷纷选择离去。吴起被阴谋陷害吴起在魏国奋斗了20多年,一直当不了宰相,内心很崩溃,恰在此时,驸马爷公叔痤暗中射了一箭,吴起害怕性命不保,就逃到了楚国。公叔痤陷害吴起的过程很简单

  • 《资治通鉴》中魏文侯向李克询问如何选相,暗含领导者的管理逻辑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魏文侯

    在《资治通鉴》第一篇周纪中有这么一件事,当时魏文侯问李克对于魏成和翟璜这两个人我选择哪一个做魏国的丞相比较好。李克一开始是直接拒绝回答,理由是下属不参与尊长之事,如今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一再逼问要李克不能推脱选相这件事情。于是李克就和魏文侯说了选择下属的一个标准:看一个人,平常就看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