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桂陵之战庞涓轻敌被俘,为何他不吸取教训而又惨死马陵?

桂陵之战庞涓轻敌被俘,为何他不吸取教训而又惨死马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直爽侃历史 访问量:3071 更新时间:2024/2/14 21:59:59

文|飞鱼说史

孙膑学艺,才高被忌。刖足致伤,黥刑使废。谁知载归,反为齐利。救赵趋梁,已夺其气。减灶诱之,自奔速毙。万弩马陵,岂容回避。竖子成名,是谁之意?——黄道周《广名将传》

桂陵之战后,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直线上升,当然此战中还成就了孙膑。

而魏国,经此一役颜面大损,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动摇,但此战中,魏国并没有伤到根基,因为齐国并未击溃魏军的主力,庞涓被俘获,是因为他太过轻敌,率领小股部队钻入了孙膑设置好的包围圈。

不过此战后,魏国和赵国进行了讲和,齐国作为赵国请来的救兵,当赵魏讲和后,也得有所表示,而这个表示就是把庞涓给放了回去。

庞涓回到魏国继续为将,才有了后面被射死在树下的马陵之战,那么桂陵之战庞涓因轻敌被俘国一次,为何他不吸取这次教训而又惨死马陵?

说起马陵之战,很多人会想起孙膑的减灶计,其实减灶计只是被神化了而已,庞涓不是因此轻敌,而是他想一雪桂陵之战的耻辱而报仇心切,被孙膑再次抓住了弱点而已。

且听飞鱼细细道来,不过说此之前,我们还必须先交代一下马陵之战的背景。

魏国要教训不听话的韩国。

魏国败了桂陵之战,但国力尚存,经过几年的休整,再次以霸主的地位自居,此时的魏国也收缩了东部战线,转而向西进发,魏国还一举收复了被秦国占领的安邑旧都。

这次取胜让魏惠王魏婴(此时还只能称魏侯,不过为了表述暂且称其为魏惠王,下同)尝到了甜头,于是效仿春秋时期的霸主路线,让周围小诸侯臣服自己,继而加紧对秦国的进攻。

秦国一看势头不对,于是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遵魏国为王,以视臣服,你还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魏国果真放弃了攻打秦国。

不过,这时候作为同宗兄弟国的韩国跳了出来,因为魏国想要带着韩国等一帮小弟,去朝见周天子,韩国却不愿意了,声称只有小国才朝见周天子,我们韩国是大国,是不会朝见的,这下惹毛了魏老大,于是命令庞涓和太子申,进攻韩国。

桂陵之战的翻版——马陵之战。

韩国嘴上叫嚣了一阵,但是毕竟实力不济,魏国要来打它,它比谁都心虚,于是二话不说向齐国请求救援,齐王一看,上次桂陵之战还没有把魏国打服,于是积极插手三晋的内部斗争,于是命令田盼和孙膑出兵救援韩国。

马陵之战的过程和桂陵之战几乎如出一辙,齐国依然采取了进攻魏国大梁,逼迫着庞涓回救,然后在路途中设伏,那么庞涓看到齐国又去打大梁,难道他想不起来,上次的桂陵之战吗?

他想到了,但是他更想着报仇,因为上次被俘是因为轻敌,庞涓这次不断提醒自己要小心,不能上当,但可惜的是,孙膑改变了战争的策略,他这次没有用弱兵来麻痹庞涓,而是采用了减灶计。

孙膑利用这一计策,引诱着庞涓再次进入了自己设好的圈套,当庞涓进入包围圈后,万箭齐发,庞涓和其带领的魏武卒,尽皆被射杀,魏国也自此失去霸主地位,从而让秦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详细说说孙膑这个减灶计。

被神化了的减灶计。

何为减灶计?就是每天减少军队做饭的炊具,让敌军查看炊具数量,从而让其误以为,被追军队已军心涣散,士兵在不断逃跑,说白了,这是一种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实力并且麻痹敌人的一种战术。

当庞涓气势汹汹要找孙膑决一死战的时候,孙膑选择了避其锋芒,于是两人就上演了一幕,孙膑跑,庞涓追的戏码,当然孙膑在”逃跑“过程还不忘逐渐减少自己军队的炊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齐)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看到齐军减灶,心中并不是没有怀疑,但奈何庞涓太想报仇了,自己通往名将的路,在桂陵之战彻底覆灭,只有打赢了孙膑,庞涓才可能功成名就、出将入相,可以说,孙膑就是庞涓的心病,只有打败了他,才能根除。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减灶计之所以能成功,和庞涓想要报仇的心理脱不开关系,减灶计只是引诱了庞涓,而真正让庞涓不顾一切追孙膑的,还是庞涓对孙膑的”恨“。

飞鱼说:

桂陵之战庞涓轻敌被俘,为何他不吸取教训而又惨死马陵?其实这也不怪庞涓,因为孙膑的计谋层出不穷,根本不是庞涓能参透的,桂陵之战中庞涓没想到孙膑能用士兵做诱饵,马陵之战中庞涓更没有想到军心涣散还能伪装。

当然,马陵之战相比较桂陵之战,孙膑也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他用实战生动地解释了《孙子兵法》中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和“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被神化了的减灶计:庞涓不是因此轻敌,是报仇心切,庞涓对于孙膑的恨,可以说从两人一起研习兵法时就开始了,尤其是当魏惠王听说孙膑的祖先是孙武就想分庞涓的军权时,庞涓就想杀死孙膑了。

但是,他终究还是念及了旧情,只挖了孙膑的膝盖骨,而并未要他的命,这也就为自己身死名列埋下了伏笔,相比较孙膑的”狠“,庞涓终究还是太过”仁慈“了,不过当庞涓陷害孙膑时,就注定了他不会有好结果,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百家号独发,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庞涓一步步错失灭秦国最好时机,全赖这一大错,至死都不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庞涓

    不晓得各位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秦国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最强国,在战国之初,秦国就被魏国压着打,几乎打得快要亡国了!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魏国数次想要灭亡秦国,却一步步错失灭秦最好时机,身为上将军的庞涓至死都不明白,为何他始终灭不了秦国?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国之初,魏

  • 孙膑和庞涓的情同手足到兵戎相见,如何引起几个大国的相互角逐?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庞涓

    这是发生在师出同门的两位军事家之间,齐国的军师孙膑和魏国的将军庞涓,他们两个人的斗智斗勇,引起了战国时期几个大国的相互角逐。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强盛的魏国由强盛转衰,究竟战争是因何而起,又是怎样结束的?一 孙膑出逃孙膑跑到猪圈里面装疯,让庞涓特别高兴,庞涓说“你看你小样,谁让你当时那么猛呀,一点也不知

  • 山东竹简出土,揭开孙膑擒庞涓的细节:为报私仇不惜牺牲同僚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多次交手,几乎都成为军事谋略上的经典,但两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似乎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孙膑和庞涓师从鬼谷子,庞涓深知孙兵的军事能力远超自己,在魏国谋得差事之后,立刻派使臣邀请孙膑一起共事,但背地里却设计陷害孙膑,让他受到“膑”刑的残忍迫害。膑刑,也就是挖去他的膝盖骨,受刑后的孙

  • 庞涓为何那么恨孙膑,想尽办法虐待他?挖骨、刺脸无所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庞涓

    同窗之情固然可贵,但是在历史同门相残的事情也不再少数。而往往引起同门相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嫉妒。嫉妒之心人生而有之,而有嫉妒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嫉妒心而去害人性命。最典型因为嫉妒之心同门相残的案例,那就非庞涓和孙膑莫属了。此二人本是同门,皆是拜于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鬼谷子是谁?纵横家尊他为

  • 庞涓和孙宾,传了千百年的仇怨,围魏救赵会是最后的结局吗

    历史人物编辑:书儿游戏日记标签:庞涓

    公元前361年,在一个雪花飘飘的冬日,一个叫公孙鞅的人离开魏国的大梁,独自踏上前途未知的渺茫世界。有人说,公孙鞅的离开,使魏国痛失一流人才,如果这个公孙鞅不走,不知道那名震后世的商鞅变法还存不存在,中国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变。而在公孙鞅离开大梁的同时,遥远的太行山脉之中,一个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正志得意

  • 孙膑与庞涓同门师兄弟,为何最后手足相残?看看那个时代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群雄争霸期间,各路人才涌现,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孔子、墨子、孙子等名家名士。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孙子兵法》的创作者孙武的后人孙膑。想必大家也一定都听过孙膑、庞涓两兄弟之间的故事。兄弟两人因妒生恨,

  • 鬼谷子八字箴言“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预见了庞涓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庞涓

    在群雄争战的时代,拥有一位神机妙算的军师是制胜的一大关键因素。譬如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便是刘备打下江山功不可没的一大谋臣,而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神算形象在小说的夸张渲染下近乎妖魔化,并不真实。可在战国时期,确有一位堪称有“通天之智”谋略家,极具神秘色彩,被誉为千古奇人。此人便是鬼谷子。他的旷世奇才人不

  • 商鞅舌战群臣,忽悠魏国称王;魏齐马陵决战,孙膑完胜庞涓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庞涓

    商鞅变法仅仅十几年,秦国就显露霸主气息。就连天子周显王都给秦孝公嬴渠梁送来了祭肉,封他为西方诸侯之长。秦国越来越强大的事实,渐渐引起了天下第一强国魏国的警觉。魏国君主魏罃召集泗上十二诸侯(宋、鲁、卫等国,是战国七雄外的12个小国)举行会盟,图谋共同伐秦。秦孝公嬴渠梁闻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全国备战

  • 残害同门岂不斩草除根,围魏救赵实则弃车保帅,这才是真正的庞涓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庞涓

    受“孙庞斗智”故事影响,人们对于庞涓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上,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庞涓究竟是怎样呢?庞涓是军事奇才还是徒有虚名?魏武卒在庞涓的带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魏国得以称霸诸侯。魏国在庞涓的努力下,险些灭韩亡赵。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征韩伐赵,讨秦抗齐,不失为一

  • 围魏救赵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何庞涓两次上当?诱敌之策千变万化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庞涓

    孙膑的复仇,可谓是快准狠,两场战争完成复仇。第一战,打得庞涓名誉扫地,第二战,打得庞涓身灭心死。历史上能跟孙膑复仇相比的或许就是勾践了。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此后一战夺取吴国都城,斩杀夫差太子,而夫差只能求饶。第二战便杀败夫差,完成了灭吴重任。孙膑和庞涓本来是同窗关系,常常坐在一起聆听鬼谷子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