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之花:赵奢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战胜秦军

名将之花:赵奢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战胜秦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甲良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4/1/17 0:53:51

这天,秦昭襄十分生气,他拍着桌子说:“赵王欺人太甚,如果不打他一仗,我的面子往哪放,秦国以后还怎么震慑关东六国?”于是,秦昭襄王派胡伤领兵出征,秦军越过韩国的上党郡,直扑赵国的险要之地阏与。

不久前,赵国派了一位公子到秦国做人质,提出要用3个县城交换被秦国攻占的赵国土地。秦国遵守了约定,按期交还了赵国的土地,然而赵国却违背协议,拒绝交出3个县城。赵惠王还狡辩说:“交换土地是大臣们做出的决定,我完全不知情,事情已经发生了,我无计可施。”

赵王显然是在耍赖,秦昭襄王哪受得了这种气,立即派兵攻打赵国,著名的阏与之战随即发生。秦军逼近阏与的时候,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想找出一个退兵之策。老将廉颇认为,阏与路途遥远,地势险要,派兵救援无异于自寻死路。赵惠文王不死心,他又问大将乐乘,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最后,赵惠文王又问赵奢,得到了让他十分满意的答案。赵奢表示,阏与就像一个狭窄的洞口,秦军和赵军就像两只争夺领地的老鼠,双方在狭窄的地方相遇,哪一方更勇猛,就能取得胜利。赵惠文王立即任命赵奢为统帅,让他带兵火速赶往阏与救援。

赵军刚刚离开邯郸城30里,赵奢下令停止前进,明确表示有人敢催促出战,立即就地正法。有一位军官真的跑去劝赵奢迅速出兵,结果被立即斩首,就这样,赵军停留28天,始终没有往前走一步。秦军派出间谍来到赵军大营,赵奢用好酒好肉盛情款待,他们把消息报告回去后,秦将非高兴,认为赵军已经被吓破了胆,彻底放松了警惕。

赵奢明白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命令士兵脱掉铠甲,扔掉辎重,急行军两天一夜,迅速赶到阏与。赵奢命令士兵快速夺取制高点,秦军从下往上进攻,赵军士兵用弓箭防御,秦军死伤惨重。赵奢趁机命令士兵发动总攻,秦军遭遇一场大败,阏与之战以赵军胜利告终。

赵奢作为半路出家的将领,行军打仗很有一套,他在面对虎狼之师的时候,没有采取正面硬刚的方式,而是故意放慢脚步、示敌以弱,借此消耗秦军的锐气,再利用奇袭的办法突然进攻,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赵奢不愧是一代名将。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被忽视的赵国名将赵奢,为什么除了阏与之战,就再也没有成功战例了?

    历史人物编辑:顾道惊城标签:赵奢

    提起赵国名将赵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知道他战胜过秦军。第二反应或许是:能战胜秦军,说明这人很厉害,他还打过哪些出名的仗吗?实际上,史书中关于赵奢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知道他曾经率军攻打过齐国,战果未知。真正让他在史书留名的原因,除了击败秦军的阏与之战外,就只剩他那个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儿子赵括了

  • 一战成名与纸上谈兵,赵奢、赵括父子俩的不同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赵奢

    赵括因“纸上谈兵”而闻名,最终与秦军长平一战兵败身亡。赵括虽是败军之将却比他父亲赵奢出名多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秦将白起与王翦,赵将廉颇与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对于《千字文》颂赞的战国四大名将,好像司马迁对并不苟同,在《史记·廉蔺列传》中赵奢记载反而多于廉颇。赵奢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败秦,

  • 战国八大大名将里,赵奢凭什么能评上,实际上赵奢的功绩并不明显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赵奢

    在西汉初年,为了分析秦朝政治的成败得失原因,一代名士贾谊写的《过秦论》,里面提到“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后世将这八位称为战国“东方六国八名将”。在这八个人里,赵奢为何能名列其中,这辈子也就打了一仗“阏与一战”。除此之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实际上呢,

  • 战国三位名将廉颇、赵奢、吴起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访谈录标签:赵奢

    毫无疑问,吴起功绩能力最大,排第一,廉颇次之,赵奢第三。吴起能力最强,排第一。首先,吴起军事素养极高,其撰写的《吴子兵法》和《孙子兵法》齐名,至今仍有很大的军事意义;其次,吴起实战能力极强,在镇守河西之时,曾率5万精兵打败了秦军50万大军,以一胜十啊;最后,吴起还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吴起投奔楚国后,

  • 赵奢:秦赵对决,为赵国打出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赵奢

    中国有句老话:兵不厌诈。古代战争胜果,往往来之不易,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一旦轻敌,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对任何一场战争节奏的把控,则完全依靠领军者的直觉判断。六国皆畏秦军,而赵奢居然一战成名、以弱胜强,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赵秦实

  • 崔杼弑杀齐庄公而不杀晏婴,并非晏婴民望很大,或是两人合谋弑君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齐庄公

    崔杼弑君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很广,也使得史家秉笔直书和晏婴不畏强权的品格名垂青史。从史书上来看,崔杼弑杀齐庄公是大罪,史家不怕崔杼的残暴威胁,即便牺牲人命,也要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因而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成为史学家刚直不阿的典范。与此同时,齐相晏婴不惧崔杼的权势,亲自出面吊唁齐庄公,也使他不畏强暴

  • 钟会和邓艾必争的地方,张仪要白送给楚国,甘茂却坚决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甘茂

    张仪想把汉中白白地送给楚国,并且分析了秦国占有汉中,所带给秦国的危害,但是他的见解,却遭到了甘茂的坚决反对。甘茂绝地反击的言语,充满了理性的光芒,从中也可以看出甘茂不拘于现状,有着长远的眼光。张仪想把汉中,送给楚国,他的想法,其实也是很实际的,但是也反应出了张仪眼光的短浅。“汉中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人未必能成虎,秦国攻打宜阳能够成功,只因甘茂耍了一个小心眼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甘茂

    文|飞鱼说史战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秦国逐渐强大最后一统华夏的过程,从秦献公嬴师隰到秦始皇嬴政,秦国经历了八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何也?历史之必然。你可能会说,怎么会没有呢,秦武王嬴荡就是一个昏君,其实不然,秦武王在位虽然时间比较短亦或者他的行为举动有点让人摸

  • 此国君主为炫耀勇力,亲自扛鼎,白起、甘茂:大王不可!举鼎绝膑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甘茂

    公元前307年八月的一天,秦武王嬴荡(这名字取的好)在甘茂、白起和孟奔等一帮文臣武将的簇拥下来到东周故地视察周王室,虽美其名曰觐见周王,但东周自平王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各诸侯国群雄逐鹿,大有取周而代之的趋势。作为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其取周代天下之心更是急不可耐。秦武王嬴荡一行人觐见周赧王后,周赧

  • 历史上何人,先辅秦,后叛秦而走——甘茂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甘茂

    秦相甘茂甘茂,是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识,就派他带兵去助魏章夺取汉中。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不久,秦公子赢辉和陈壮在蜀地叛乱,秦武王派甘茂前去平叛。随后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