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冯森和米振东的对话,看要离与豫让的差距

从冯森和米振东的对话,看要离与豫让的差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雅俗共赏容 访问量:1542 更新时间:2023/12/26 8:25:02

最近听“要离刺庆忌”的故事,公子光用刺客专诸刺杀自己的堂兄弟僚,为斩草除根解决后患,公子光听从丧门星伍子胥的建议,找到貌不惊人的要离,去刺杀自己的侄子庆忌。

要离废了自己一支胳膊,用全家人的性命,取得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信任,从而杀死庆忌。

听到这,我想起最近看的电视剧《巡回检察组》冯森与大Boss米振东的终结对决。关于现代法治精神和古代侠客化的对决。

米振东崇尚古代侠客豫让侠客精神“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受到晋国智伯的重用,智伯被赵襄子灭族。豫让为智伯报仇,屡次行刺赵襄子。豫让拒绝赵襄子的招徕成为他的心腹,现在全身涂满油漆,吞炭毁了嗓子,以光明磊落的方式复仇。

冯森指出米振东不配崇尚豫让,说:

‬“作为刺客,复仇,并不是豫让最动人的地方,他最动人的地方是因为他被智伯赏识而决定为智伯报仇,但他不愿意套取赵襄子的信任之后再去行刺。因为他觉得用获取一个人信任的方式来杀他是不仁不义之举。所以他才用了最痛苦、最艰难的方式去行刺。而且他也并没有追求复仇的执念,更没有为了保全自己让更多的无辜的人受害。最后他选择的是用剑刺杀了赵襄子的衣服三次,然后自杀身亡。豫让是真正的杀身取义,你们是什么?你们是苟且私刑,两相比较如日月之于爝火,如天地之于蝼蚁,你们怎么好意思相提并论,说自己是正义之举啊!”

米振东为复仇,不惜牺牲兄弟和妻儿,自己躲在阴暗角落,最后只能逃避现实,生活在臆想的世界中。

同时刺客,豫让不是想要复仇的结果,他只想要复仇过程,在过程中报答智伯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豫让心里同样认同赵襄子是英雄,杀死英雄不是他所愿,不杀英雄赵襄子,难以报答自己的恩主智伯。只能用自己一个人的生命,以悲壮的方式,剑刺赵襄子的衣服,完成自己复仇的大义。

要离的境界和豫让比,就是天地之别。

要离牺牲妻小生命,来到勇士庆忌身边,取得庆忌的信任,成为庆忌的心腹。

要离在庆忌伐阖闾的战船上,用短矛刺庆忌。庆忌在临死前,抓在要离投入水中三次,证明自己可以取得要离性命。庆忌比较洒脱地说,一个残疾的小矮子,可以刺杀我这样无敌勇士,也是勇士!我命马上没有了,岂能让天下一日失去两个勇士。庆忌释放了要离,自己流血而亡。

豫让不愿意走进赵襄子,成为赵襄子的心腹再刺杀赵襄子。要离走进庆忌,成为庆忌的心腹,再刺杀庆忌。

因为成为心腹,就是知己好友,在名份是主仆关系,杀了他就是弑主、是天下不义之举。

#巡回检察组#

#侠客行#

标签: 豫让

更多文章

  • 古代郡县治理的故事01---“藏富于民、民不敢欺”的西门豹

    历史人物编辑:季晋宇标签:西门豹

    西门豹,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水利专家。邺城属于东郡,是魏国东北边境的军事重镇,与韩国、赵国交界。魏文侯时期,翟黄推荐西门豹任东郡太守。西门豹初到邺城,呈现在其眼前的是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待兴。于是西门豹会集地方上的长者询问原因,原来,流经邺城的漳水河总是泛滥成灾,弄得百姓背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魏策一》西门豹为邺令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西门豹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夫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

  • #历史[超话]#《智囊》中西门豹的故事,发生时代为战国初期战国魏文侯时,西门

    历史人物编辑:花语媛暖标签:西门豹

    #历史[超话]#《智囊》中西门豹的故事,发生时代为战国初期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担任邺县的县令,召集邺县年高而有名望的人,询问当地人民的疾苦之事。那些人回答说:“老百姓发愁的事就是给河神娶亲。”西门豹问他们原因,那些人说:“邺县的三老(掌管教化的官)、廷掾(县府的助理)每年向人们收取几百万的赋税,用二

  • 再读《西门豹治邺》,若论治世之才,屈原与西门豹差了一个王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西门豹

    再读《西门豹治邺》,从治世角度看,屈原与西门豹差了一个王莽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官吏,关于他的事迹主要集中在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之中,这个故事小学课文《西门豹》讲得很清楚。在历史上,西门豹是由翟璜举荐给魏文侯从而得到赏识,成为邺地一方太守的。翟璜何许人也?他或许不出名,但他举荐的人都很出名,包括兵家吴起

  • 典故“谤言盈箧” 乐羊认为打败中山国有功,其实是魏侯替他挡枪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乐羊

    乐羊,战国时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将领,名将乐毅先祖。后来从宋国来到魏国,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攻打中山国,结果打了三年才把中山国给打下来。乐羊打了胜仗就有些翘尾巴了,一路上敲锣打鼓,唱着凯旋歌儿,威风凛凛地回了魏国。回国后先去见魏文侯,在魏文侯面前侃侃而谈,大谈自己如何智勇智双全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魏策一》乐羊为魏将攻中山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乐羊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译文:乐羊担任魏将去进攻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中山君烹杀了他的儿子,并送给他一杯

  • 乐羊:是个狠人,为了功名食亲生儿子乐舒,最后下场两个字:活该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乐羊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战国前期,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率先称霸。乱世战国,名将层出,乐毅的父亲乐羊就是战国早期名将之一。乐羊领魏王令攻打中山国,乐羊率5万兵马即灭了中山国,本应功成名就的乐羊为什么被“解甲归田”?这还要从中山国事件说起。公元前408年,中山国率兵进犯魏国,翟璜向魏王举荐乐羊为

  • 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魏武侯任用吴起征战天下,魏惠王却错失良机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悝

    赵魏韩三家分晋虽然有些不厚道,不过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三家分完以后,魏国尤为强大。魏国首任国君是魏文侯,传其子魏武侯,到了第三代则有实力称王了,所以便是魏惠王。不过大魏国在魏惠王手里却由盛转衰,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呢?01魏文侯时期,法家领袖李悝变法,使得国力强大。其实战国时期,第一个变法的并不是秦国的商

  • 魏国会为何能成为中原第一位统治者?其缘由在于李悝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李悝

    全文共158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西周被西北大戎所灭,周平王借诸侯国之力,击败大戎国,迁往洛阳。与西周相比,东周对周的控制明显减弱,而其他诸侯国则趁机扩大势力。春秋时代,各国对周皇帝仍是礼遇有加。比如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就以周天子为借口,以“尊王

  • 李悝变法成功的原因分析:符合国情、领导支持、地理位置优越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李悝

    李悝变法在我国在封建社会统治阶段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法改革,并且李悝的变法最终也是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李悝变法的推动之下,魏国也是逐渐的从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中逐渐的脱颖而出,称为历史上的一代强国。而李悝变法之所以能够在魏国获得巨大的成功,是与多方面的因素分不开的。变法的内容符合魏国的国情。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