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国联军围困晋阳,击败了晋国的正卿——智伯瑶,晋军大败,智伯瑶被杀,首级被赵国国君赵襄子——赵无恤做成了酒具,用来喝酒。
此后,晋国智伯家族被屠戮一空,其领地被赵、韩、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自此,历史进入战国阶段。智伯瑶有个家臣叫豫让,他发誓要为主公复仇,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他逃到深山发誓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chóu同仇]矣!”
豫让,姬姓,毕氏,最初是晋国范氏的家臣,后来又为中行氏家臣,一直得不到重用,因此默默无闻,直到后来投奔智伯瑶为家臣,受到赏识和尊重,主臣之间关系极为密切。
智伯瑶兵败被杀,豫让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酷刑的人,暗暗寻找机会,混进赵襄子的宫中修厕所,伺机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到厕所解手,不知为何心里发毛,于是把“修理”厕所的豫让抓捕起来审讯。
经过搜查,发现豫让怀揣利刃,审讯时,豫让直言不讳,说了一句:“欲为智伯报仇!”
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阻拦说:“这是一位义士,我以后小心回避就是了!智伯瑶被灭门了,这个家臣想为他复仇,堪称天下贤士啊!”
赵襄子很受感动,于是把豫让放走了。
豫让依旧一门心思为知己者复仇,不久,又剃光眉毛胡须,以漆涂身,使皮肤溃烂如疥疮,“吞炭”变得声音嘶哑,沿街乞讨,他的妻子都认不出他了。
诡异的是,豫让在路上却被一位朋友给认出来了,朋友问他:“你是豫让吗?”
豫让回答他:“我就是啊!”
朋友流着眼泪劝道:“凭借你的才华,侍奉赵襄子,他一定会重用你,亲近你,宠信你的!到那时,你再做你想要做的事,不是更容易一些吗?”
豫让说:“如果我答应侍奉人家,怀着异心侍奉他,然后又为旧主而刺杀新主,这算什么人呢?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令那些怀有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羞愧!”
豫让掌握了赵襄子出门的时间和途经之地,就藏匿在一座桥下。
赵襄子过桥的时候,他的马突然受惊,预感到大事不妙,于是派人搜查,结果,倒霉的豫让又被捉住了。
赵襄子这一次很恼火,就斥责豫让说:“你不是也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他们被智伯瑶给杀了,你为什么不为他们复仇呢?”
豫让回答说:“范氏、中行氏把我当成普通人一样对待,我当然把他们也当普通人一样对待,而智伯瑶把我当成国士,我当然要像国士那样回报他。”
由于不能杀掉赵襄子为智伯瑶复仇了,豫让向赵襄子提出一个请求,刺杀赵襄子的一件衣服,象征性完成自己的夙愿。
赵襄子答应了,于是豫让跳起来,拔剑刺穿赵襄子的衣服,“斩衣三跃”,而后高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随即横剑自刎,“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一直传颂至今。
不是每个人都贪恋荣华富贵,豫让刺赵子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代表。
说到底赵子也不是对豫让不错,他是对自己不错,因为他也对豫让这种人心存敬意。
如果一个人钻狗洞时间太久了,对那些不钻狗洞的人的敬意也会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