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甲午敲钟人 访问量:1860 更新时间:2024/6/16 21:00:06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名的。孟尝君的格局非常大:搜罗各地名士,我总能找到有用的吧!甚至有一个偷鸡的、一个摸狗的,他都给予了礼遇,这两个人也在之后救下了他的性命。

孟尝君叫做田,最初,他的父亲要让母亲遗弃他,母亲是偷偷把他抚养成人的。父亲田婴很不待见他,直到田文一番言语打动了他:“您担任齐国宰相,历经三代君主了,可齐国并没有兴盛,这是为什么呢?您的妻妾锦衣玉食,可真正的贤臣良士却食不果腹,这是用人之道吗?”田婴对田文的言语非常惊讶,为他胸怀大志很满意,立田文为世子继承家业。

田文很好的执行了当年的谈吐,田婴去世后,田文不吝家财,搜罗各地方士、文吏、侠客、壮士等人,做自己的门客。甚至一个只会偷鸡,一个只会摸狗的两兄弟,他也没有拒之门外,而是相信唯才是举,才能人尽其才。孟尝君的大名,很快因“养士”三千名流海外,各国贵族都知道齐国有位孟尝君。

孟尝君“养士”绝不是出于作秀的目的,而是真心实意地去做的,他的门客们对他非常敬仰。相传,一次田文举行的宴会上,一个客人不相信田文的吃食和门客一模一样,亲自上前查看。结果,孟尝君食物的品质与分量,和所有人并无不同,那个客人羞愧难当,自刎谢罪。这就是士精神中的“士为知己者死”,士要佩剑,这是身份的象征,亦是永远不可以抛弃的尊严。对于善待他们的孟尝君,他们从不缺乏“时代的道义”。

秦国秦昭襄王很欣赏孟尝君,三番五次派人请他担任秦国相国。几番波折,孟尝君见到了秦昭襄王,并且赠送了一件绝世白裘,两人相谈甚欢。可不久后,秦国权贵不满了,孟尝君不仅占据了相国之位,而且还有三千门客。让他们站稳脚了,这还了得,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人才忧患意识了。

有人向秦昭襄王进言:“这个田文是靠不住的,他不仅是齐国人,更是齐国宗亲。任用他做秦相国,一定会出大乱子的”。三人成虎,最终秦昭襄王还是下令拘捕了,自己很欣赏的田文。

在孟尝君生死攸关的时刻,门客们积极走动,集思广益,他们贿赂了秦昭襄王的宠妃,让她“吹枕边风”。可女人爱美,非要有一件当初孟尝君送秦王的白裘,才肯帮忙。物以稀为贵,白裘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只此一件。

关键时刻,三千门客中一个人挺身而出:“我会摸狗,让我去把白裘偷回来,孟尝君就可以获救了”。你还别说,有些不起眼的人关键时刻有大用,摸狗之人真的去秦宫,把白裘偷了回来。秦昭襄王的宠姬,得到白裘后,爱不释手。在她的温言细语间,秦昭襄王答应放了孟尝君。

逃出生天的孟尝君,一路向东,就想尽快回齐国。果然,秦昭襄王不久就后悔了,派出将士追杀孟尝君一行人。函谷关口,阻挡了孟尝君回齐国的道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如何是好?这次挺身而出的是偷鸡的,为了方便偷鸡,他可以模仿鸡叫声。几声鸡叫声响彻在了函谷关,守关将士打开了城门,孟尝君得以在夜半时分过关还齐。

可以说,正是田文当初一视同仁的态度,留下鸡鸣狗盗之徒,才保住了性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就是这个道理。

秦国一行,秦昭襄王的追杀让田文非常恼火,对秦国他怀恨在心。之后孟尝君利用自己的声望,奔走于魏、韩两国,约定三国合纵攻秦。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统帅齐、魏、韩三国联军,西进伐秦,取得了巨大成就。昔日紧闭的函谷关,大秦的门户沦陷了,这在战国史上是鲜见的。

秦昭襄王为昔日的背约,付出了代价,河西土地在和约中,大片割舍给了魏国、韩国。此一战,孟尝君击败强秦,名扬诸国,一举奠定了“战国四公子”之名。可以说,田文的成就和“养士”脱不了干系,甚至,鸡鸣狗盗之人也建了奇功。

晚年的孟尝君盛名遐迩,引起了齐湣王的猜忌,他干脆独居封地薛国,不理会诸国纷争。此时的田文如日中天,直接由臣子,自成“小国王”。甚至齐湣王为韩国、魏国、秦国联军击败身死后,新君齐襄王都巴结田文,可见孟尝君威名达到了何种程度。

不幸的是,一代奇才孟尝君,以“养士三千,宽厚待人”著称,成就一番事业。可自己尸骨未寒之际,子嗣忙于争夺继承权,争斗不休,薛国为齐国、魏国,联合剿灭。

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不惜体恤,反而追逐名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薛国也只是昙花一现。但孟尝君“养士”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其中虽有非议,但那个时代,一个不拘一格的公子。对于正在崛起的“士”阶层,无疑是莫大的吸引,他们登上了历史舞台,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鸡鸣狗盗,犹可用之,这就是孟尝君田文独特的用人艺术。

参考资料:

《战国策.齐策三》、《资治通鉴.卷三》、《史记》

本文系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

  •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赵武灵王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

  • 赵武灵王和李渊都禅让了,为何结局差别很大?最成功的禅让是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禅让结局那是偏心导致的,李渊的禅让那是被儿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禅让是比较体面的,所以三人在禅让以后,只有乾隆的结局是最好的。赵武灵王的偏心,最终害得他饿死在沙丘。赵武灵王偏爱小儿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儿子王子章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为此赵武灵王心里一直盘算着把王子章给废了,改立王子何为太子。王子

  • 赵武灵王犯的两个大错,为秦国选了好君主,却选错了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赵武灵王

    如果给战国君主来个大排名,赵武灵王绝对能挤进前五。他是赵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放在整个战国史中,也仅此于秦始皇和秦昭襄王。如果不是他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中原汉人不知何年才能进入骑兵时代,汉匈之战恐怕就要改写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为

  • 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40):赵武灵王退位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赵雍在胡服骑射、取得一系列征战胜利后,突然心血来潮,要提前退位。前299年五月,在位27年的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赵武灵王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权系统性重构的活动,但是,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允许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仅没有有力了解决社会弊病,甚至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当中,走向灭亡。历史上因改革不力而灭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为出台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灭亡,除此之外还有隋炀帝时期实行

  • 世人只知道秦始皇嬴政,殊不知几十年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赵武灵王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往往是秦始皇嬴政。他一生有太多传奇,仅仅用十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而他能够统一天下,和前几代国君的努力密不可分。战国初期最厉害的并不是秦国,首先崛起的是魏国魏武卒。后面秦人用商鞅变法让他迅速走向强大,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存在感最低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崛起,

  • 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却在选继承人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赵武灵王

    文|飞鱼说史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少君王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总离不开四个字:心狠手辣。在这些君王面前,只有自己的江山才是无法割舍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靠边站,当然也包括亲情,如果说亲情和江山同时掉进了水里,他们也会奋不顾身的去救江山,而对亲情置若罔闻。所有的君王都是如此吗,其实也不见得,至少让赵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