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丽萌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3/12/6 5:25:00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

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

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他们提出的2个计策若是能够执行下去,秦国即使不被灭也很难统一天下。

此二人一个是商鞅,还有一个就是赵武灵王赵雍,那么两人的计策分别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商鞅的灭秦计策(一)

战国初期,魏文侯魏武侯通过两次变法使得魏国的实力大增,多次与秦国在河西之地战斗。两人去世后魏惠王登基,继续与秦国争夺河西之地,对手就是秦献公

公元前419年秦国和魏国多次在河西之地大战,双方你来我往各有胜负,但在此时却有一个少年看出了胜负的关键,这个人就是“还未入秦”的商鞅。

他跟随老师公叔痤来河西战场历练,从一个秦国士兵的尸体上看到,他的肚子里不是粮食而是草,如此便在书简上记下了一句话“秦人食草,秦人可畏”。

以魏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可以战胜秦国,但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于是乎在返回魏国都城后,他便向魏惠王提出了自己的灭秦之策,也就是“春战秋守”。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春天该耕种的时候战斗,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停止战争。

相比于魏国而言,秦国一旦战事发生必是举国之力,在春天播种的时候必然会耽误农耕,魏国仅仅是一部分男子春耕会照常进行。

秋天收获的时候停止战争,秦国因春天没有耕种自是无粮可收,魏国则有粮食。长此以往下去,即使秦国士兵尚武风气严重、战斗力强悍,但也忍受不了饥饿,到时秦国必乱,魏国则可一战定乾坤。

可惜的是,魏惠王目光短浅没有看出这一条计策的毒辣之处,错失了灭秦的好时机。后来,商鞅在离开魏国之前,又曾给公叔痤、魏惠王提了灭秦的另一策。

商鞅的灭秦计策(二)

商鞅的第二条策论为“拒秦于函谷关之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相当与现在的经济封锁,六国不与秦国有贸易上的往来,让秦国经济自动垮台。

八百里秦川、崤函之固是军事上的天险,但是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却是阻碍,若是六国不把粮食、铁器等战略物资运往秦国,那么不出几年秦国就失去了与中原各国的竞争力。

商鞅的这一条计策可行吗?不止是可行,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毒计”。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没后来的关中沃野、天府之国,每年产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只能用马匹与中原进行交换铁器、粮食等。

若是中原六国断绝与秦国的贸易,这一个持续百年的半农耕半农牧的国家,很有可能会退回到游牧民族的范畴内,何谈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之说。

千年之后的大清朝就是因为闭关锁国,使得自己王朝的军事、经济跟不上西方列强,同一时期的清朝比秦国何止强百倍。奈何,商鞅人微言轻,魏惠王依然没有采纳。

商鞅进入秦国变法时,他针对这两点进行彻底的改革,开垦土地、奖励农耕,改变了秦国粮食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咸阳建立国际性贸易市场,使得秦国的商品贸易超越了同一时期的魏国。

不一般的赵武灵王

上述咱们提到的灭秦之法是从经济上击败秦国,商鞅变法多年后秦国的国力早已超越之前,东方六国的多次合纵也被拦在函谷关外,但依然有一个少年提出从军事上击败秦国,此人就是赵武灵王。

如何来形容赵武灵王呢?他有着秦孝公一般的决心,也有着李牧一样的军事眼光。赵国建国前期一直很弱,直至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一跃成为东方六国之首。

严格来说,赵国是第一个大规模推广骑兵部队的,赵武灵王曾先后率领新军击败了北方的中山国、林胡、娄烦和东胡等多个政权,甚至还把“胡人赵化”,从中挑选优秀的骑手雇佣为军。

北方游牧民族的马上功夫众人皆知,赵国有这样一个军队补给地,即使是战国后期,李牧手里的赵国骑兵依然可以和秦国的强弓硬弩抗衡,足见其骑兵实力之强。

因为有着这样一层实力,赵武灵王突发奇想,是否可以从北方直逼秦国都城咸阳。相比于八百里秦川,南方的崇山峻岭,秦国的北方则相对开阔,对赵国骑兵的展开非常有利。

大致的行军路线就是从北方塞外进入河套平原,然后以此为跳板进攻秦国,不仅行军路线断而且阻力小,只有一个小小的“北山山系”(更多的是丘陵,还到处都是缺口)。

为了验证这个战略是否可行,赵武灵王还亲自伪装成使者进入关中探查行军路线图,探查完之后便离开了。从他的这个行动来看,赵武灵王很有可能有意实施长途奔袭的战术,给秦国来一个釜底抽薪。

可惜的是,纵使赵武灵王身兼秦孝公、李牧身上的优点,却改变不了他政治上的短视,居然因为儿女情长提前退位,还把皇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以至于赵国发生了政变。

赵武灵王自己在后期也卷入政变中,结果灭秦之计还没有实施,他就英年早逝身死道消了。赵国的后续君王都缺少赵武灵王的气魄与远见,以至于坐视秦国一步步壮大,但却又无可奈何。

话说,赵武灵王若是不死,即使秦国高大的城墙难以被攻破,但腹地之门对赵国已经大开,想必他们也很难再有大的作为,假以时日经济提升上去的赵国很有可能取代秦国而统一天下。

对于这三条计策,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亦或者说赵武灵王的计策可行吗?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和李渊都禅让了,为何结局差别很大?最成功的禅让是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禅让结局那是偏心导致的,李渊的禅让那是被儿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禅让是比较体面的,所以三人在禅让以后,只有乾隆的结局是最好的。赵武灵王的偏心,最终害得他饿死在沙丘。赵武灵王偏爱小儿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儿子王子章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为此赵武灵王心里一直盘算着把王子章给废了,改立王子何为太子。王子

  • 赵武灵王犯的两个大错,为秦国选了好君主,却选错了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赵武灵王

    如果给战国君主来个大排名,赵武灵王绝对能挤进前五。他是赵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放在整个战国史中,也仅此于秦始皇和秦昭襄王。如果不是他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中原汉人不知何年才能进入骑兵时代,汉匈之战恐怕就要改写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为

  • 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40):赵武灵王退位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赵雍在胡服骑射、取得一系列征战胜利后,突然心血来潮,要提前退位。前299年五月,在位27年的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赵武灵王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权系统性重构的活动,但是,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允许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仅没有有力了解决社会弊病,甚至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当中,走向灭亡。历史上因改革不力而灭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为出台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灭亡,除此之外还有隋炀帝时期实行

  • 世人只知道秦始皇嬴政,殊不知几十年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赵武灵王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往往是秦始皇嬴政。他一生有太多传奇,仅仅用十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而他能够统一天下,和前几代国君的努力密不可分。战国初期最厉害的并不是秦国,首先崛起的是魏国魏武卒。后面秦人用商鞅变法让他迅速走向强大,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存在感最低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崛起,

  • 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却在选继承人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赵武灵王

    文|飞鱼说史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少君王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总离不开四个字:心狠手辣。在这些君王面前,只有自己的江山才是无法割舍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靠边站,当然也包括亲情,如果说亲情和江山同时掉进了水里,他们也会奋不顾身的去救江山,而对亲情置若罔闻。所有的君王都是如此吗,其实也不见得,至少让赵国实现

  • 赵武灵王威望很高,为何他被困沙丘三个月,竟无一人去救?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一代英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从年少英雄到壮年,他一直胸怀抱负,一心一意壮大赵国。他真的是为整个国家考虑,以至于走弯路,让人钻了空子。被从小宠爱的儿子,亲手立的赵国下一代君王,给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无人来救援。就连梁启超也说他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大刀阔斧的举措和改革,他和史

  • 赵武灵王辟云中、雁门二郡,欲从北攻入秦国腹地,有机会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剧透历史V标签:赵武灵王

    论胆量、军事才能,赵武灵王在战国的那些君主中绝对能排前三。开辟云中、雁门二郡,从地图上看,相当于在秦国头顶悬了一把剑;甚至还曾亲赴秦国腹地,考察秦国地貌及军力部署,近距离观察秦王,为伐秦做准备。不少人认为,倘若赵武灵王多活几年,有灭秦的机会,我认为绝无可能!一、能攻打游牧民族,不代表战斗力就很强战国

  • 赵武灵王为何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的地步?被围困三月而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君主,名雍,是一位比较有作为,能革新的君主。赵雍在位其间,推行“胡服骑射”,消灭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二族,同时还修建了“赵长城”。就是这样一位勇武又有智谋的君主,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本来立了嫡长子,却又废长立幼,最后禅位给幼子,却又示好长子,鼓励他造弟弟的反,以便自

  • 赵武灵王虽然带领赵国走向强大,却做错了这件事,导致自己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年仅16岁的赵雍继位,也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谁都没想到赵雍继位后,带领赵国走向强大。赵国也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这一切都是赵武灵王的功劳,梁启超都说赵武灵王是黄帝后华夏第一任。可见赵武灵王的评价非常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因做错了一件事,导致自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