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钱宇豪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3/12/6 5:17:03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权系统性重构的活动,但是,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允许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仅没有有力了解决社会弊病,甚至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当中,走向灭亡。历史上因改革不力而灭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为出台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灭亡,除此之外还有隋炀帝时期实行的种种改革等等,都让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由此可见,改革不仅仅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敢。下面我们就来探析一下为什么赵武灵王会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

一、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过程分析

1、赵武灵王决心改革,但是却阻力重重

赵武灵王在继位之初,国家贫弱,战乱不断。对外战争经常以失败告终,因此,雄心勃勃的新王赵武灵王想要改变这一个局面,决定实行改革。首先,赵武灵王要先解决就是来自皇族的压力,同时也是最大的阻力。据《战国策》当中记载当时的改革阻力公子成的理由称:“易古之道,逆人之心”。除此之外,当时的华夷之辩也是很激烈,当时的中原的诸多国家都看不起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国家,而赵武灵王的改革就是学习当时所谓的“夷狄之风”。其改革困难可见一斑。

2、冲破阻力,改革成功,赵国崛起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在决心让赵国崛起的赵武灵王的努力下,在赵国实现了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改革措施后,赵国日益崛起。在赵武灵王改革后,先后发动了多次战争,以消除来自边疆地区的威胁,首先对林胡国发动了战争,据《史记》当中这样评价这一场战争,使得赵国“辟地千里,骑兵无数”。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成为赵国的骑兵生产基地。除此之外赵国还击败了宿敌中山国,将中山国纳入赵国的版图,从此以后,赵国一跃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军事政治大国,一改往日的疲弱状态,傲视群雄。

二、赵武灵王改革的客观原因分析

1、当时的赵国国力疲弱,对外战乱不断,国家动荡不安

首先,从赵武灵王实行改革时期的背景来分析,从赵武灵王继位时期发生的“五国会葬”事件,就可以看出当时赵国的环境恶劣之处。

据《史记·赵世家》当中对于赵武灵王继位之初的环境记载称:““赵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赵国君王刚刚死后不久,各国联军就纷纷出动,大有一副要消灭赵国的样子,就可以窥视当时赵国所处的恶劣环境,面对如此恶劣的边疆危机,赵武灵王怎么能不思考如何强国呢?

除此之外,赵国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不利于赵国的发展,首先,赵国被齐、魏等国在地理上形成包围之势,赵国的先天条件并非上佳。可以算得上是四战之地,而且土地狭长,贫瘠之地颇多。国力在繁多的战争中消耗殆尽。面对如此险恶的国内环境,赵武灵王要带领赵国杀出一条生路来,就不得不另辟蹊径,实行改革。而军事上的改革无疑是在春秋战国这一个乱世最好的选择,因此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继位时赵国面临的困境。

2、与游牧民族接壤,冲突不断,同时为改革提供契机

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地理位置上来看,赵国与西北诸多少数游牧民族接壤,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赵国也不例外。几乎赵国与游牧民族连年征战,相互厮杀,争夺生存的土地。据《史记·赵世家》当中对于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称:“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就可以反映出赵国与边疆游牧民族恶劣的关系,因此,强军改革势在必行。

而赵武灵王会选择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原因也同样来自于对游牧民族战争方式的发。赵武灵王在仔细观察了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后发现,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更加灵活,而且战斗力更强。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称:“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而在当时的华夷之辩依旧激烈的年代,赵国为什么可以接受“学夷之长”胡服骑射改革,被当时的人看做是抛弃华夏尊严的行为,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赵国与游牧民族交流接触频繁,心理上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因此得以改革成功。

3、改革是当时时代的潮流,是社会大环境的主旋律之一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那一个年代,改革风云激荡华夏大地。无论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亦或是当时的蕞尔小国都积极是实行改革以谋求生存或者强大。

例如据《战国策》当中记载商鞅有名的对论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由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最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改革的巨大成效,使得各国纷纷效法,改革自此成风。

在各国改革纷纷兴起的时候,赵武灵王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自然而然的,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下,以及强国雄心的趋势下,赵武灵王实行改革也就是必然的,因为他深知,不改革就会落后于时代,必然会像哪些小国一样被吞并,自然而然的,作为一位有宏图大志的君王,必然会迎难而上,实行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不得不说赵武灵王执意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受当时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很大。

三、主观因素的影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1、赵武灵王的性格使然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而且改革的时间跨度也是比较漫长的,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像同时期的秦国,就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后,才使得秦国成为天下霸主。而我国古代的改革与最高统治者的性格关联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宋神宗的改革失败与宋神宗的性格与非常紧密的联系。根据《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一书当中评价道:“宋神宗是变法派的靠山,但他气魄不够宏大,思想不够深刻,性格不够刚毅。”由此可知,改革与统治者的性格关联。

反观赵武灵王从他的种种事迹就可以看出,赵武灵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敢作敢为、性格果毅的人。无论是年幼继位时冷静处理五国会葬事件,还是策马扬鞭征服四国等等。都可以看出赵武灵王具备一位改革家应该有的素质。其中最可以体现的就是赵武灵王只身入秦的事件。为了攻打秦国赵武灵王伪装成为一个商人进入咸阳刺探军情,这一份魄力就可以看出来赵武灵王的改革家素质。

2、知人善用,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与拥戴

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革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一的重视改革的措施内容建设,而忽视了改革执行者的筛选,或者,古代最高统治者没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追随,改革就无法真正有效的推行,依旧那北宋宋神宗的改革来举例,宋神宗一开始重用王安石主持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然后后期重要吕惠卿等人,导致改革偏离的原来的方向,导致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宋神宗的改革也就因此夭折了。由此可见,改革不仅仅在于重视措施,也要重视人的建设。

而赵武灵王恰恰就拥有这一个优势,他的手下有一大批重视的追随者,忠心耿耿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奔走效劳,肥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据《战国策》当中记载肥义对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支持:“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除此之外,肥义还是当时的辅政大臣,可以说是官僚体系的领头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与肥义等人的支持不无关系。

四、总结

赵武灵王为何敢胡服骑射改革,敢成为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其中这里面既有时代环境的影响,赵国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也有赵武灵王个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和赵武灵王的一批支持者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不管怎么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是成功的,终将被载入史册当中。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

2、《史记》

3、《战国策》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世人只知道秦始皇嬴政,殊不知几十年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赵武灵王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往往是秦始皇嬴政。他一生有太多传奇,仅仅用十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而他能够统一天下,和前几代国君的努力密不可分。战国初期最厉害的并不是秦国,首先崛起的是魏国魏武卒。后面秦人用商鞅变法让他迅速走向强大,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存在感最低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崛起,

  • 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却在选继承人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赵武灵王

    文|飞鱼说史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少君王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总离不开四个字:心狠手辣。在这些君王面前,只有自己的江山才是无法割舍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靠边站,当然也包括亲情,如果说亲情和江山同时掉进了水里,他们也会奋不顾身的去救江山,而对亲情置若罔闻。所有的君王都是如此吗,其实也不见得,至少让赵国实现

  • 赵武灵王威望很高,为何他被困沙丘三个月,竟无一人去救?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一代英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从年少英雄到壮年,他一直胸怀抱负,一心一意壮大赵国。他真的是为整个国家考虑,以至于走弯路,让人钻了空子。被从小宠爱的儿子,亲手立的赵国下一代君王,给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无人来救援。就连梁启超也说他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大刀阔斧的举措和改革,他和史

  • 赵武灵王辟云中、雁门二郡,欲从北攻入秦国腹地,有机会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剧透历史V标签:赵武灵王

    论胆量、军事才能,赵武灵王在战国的那些君主中绝对能排前三。开辟云中、雁门二郡,从地图上看,相当于在秦国头顶悬了一把剑;甚至还曾亲赴秦国腹地,考察秦国地貌及军力部署,近距离观察秦王,为伐秦做准备。不少人认为,倘若赵武灵王多活几年,有灭秦的机会,我认为绝无可能!一、能攻打游牧民族,不代表战斗力就很强战国

  • 赵武灵王为何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的地步?被围困三月而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君主,名雍,是一位比较有作为,能革新的君主。赵雍在位其间,推行“胡服骑射”,消灭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二族,同时还修建了“赵长城”。就是这样一位勇武又有智谋的君主,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本来立了嫡长子,却又废长立幼,最后禅位给幼子,却又示好长子,鼓励他造弟弟的反,以便自

  • 赵武灵王虽然带领赵国走向强大,却做错了这件事,导致自己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年仅16岁的赵雍继位,也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谁都没想到赵雍继位后,带领赵国走向强大。赵国也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这一切都是赵武灵王的功劳,梁启超都说赵武灵王是黄帝后华夏第一任。可见赵武灵王的评价非常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因做错了一件事,导致自己被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乱世想赢?那就先放下无谓的面子|读战国(37)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37):胡服骑射(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睡前故事# #松鼠父子读历史#)胡服骑射“楼爱卿,寡人打算向胡人学习,改穿他们的胡装,向他们学骑射之术,以振我赵国军力,你觉得怎么样?”前307年,就在秦

  •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上:人生从没面子强撑起,懂面子害人为中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赵武灵王

    纵观中国之历史,成就改革家的莫不是人臣为主!最早留名与世的无数改革家几乎都出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改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燕昭王纳贤乐毅来投。战国七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臣下主持国君配合的变法。 唯一的列外就是本文主角,赵武灵王赵雍。

  • 赵武灵王的军事冒险计划,成功可能性有多大?秦国或将倒退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次子赵何并自称主父,此时的赵武灵王才40多岁可谓是年富力强,那他为何要这么早传位给儿子呢?原因就在于他想把政务交给儿子和自己信任的亲信大臣肥义,而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因为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赵国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的赵武灵王韬光养晦,现在该是调整战略积极

  •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下:从拉旗换面子,到争面子补里子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赵武灵王

    在上篇中,赵武灵王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后人明白了一件事,如果身处绝境,坚持要面子没错,因为那面子事关存亡,可是强撑的面子并没有用处,渡过危机之后,如果还要面子而不务实,就是取死之道。也因此,赵武灵王断然谢绝了为面子为虚名而进行的”徐州相王“和作死一样的“五国相王”这也为后续赵国的外交政策转折埋下了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