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摩尔历史 访问量:1902 更新时间:2023/12/6 5:20:54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40):赵武灵王退位

文/松鼠爸爸

(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

#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赵雍在胡服骑射、取得一系列征战胜利后,突然心血来潮,要提前退位。

前299年五月,在位27年的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传国仪式”,将王位让给儿子赵何。

赵雍自己则摇身一变,由“赵王”升级为“太上王”,号称“主父”。

赵武灵王万万想不到,这件事埋下了一个深重的祸根,不仅导致两个儿子骨肉相残,自己也没能善终。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了给他之前的一项重大决策“打补丁”。

这项重大决策就是:废长立幼。

事情要从他的一个梦说起。

前310年的某一天,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美少女对他鼓琴而歌,风情万种,摄人魂魄。

这个梦印象太深,赵武灵王一直惦记着这个美丽的“梦姑”。后来跟人饮酒,喝高了之后屡次谈起这个梦。

一个名叫吴广的臣子听说后,敏锐地发现是个发达的机会,谎称女儿吴孟姚就是赵武灵王梦见的美女,想方设法把女儿送入王宫。

吴孟姚

果然吴孟姚极受武灵王的宠爱,被封王后,还生下一个聪明的儿子,名赵何。

孟姚后来重病不起,临死前哀求赵武灵王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赵武灵王也不知道是“爱屋及乌”,还是“心太软”,或者觉得小儿子赵何比原太子赵章聪明,真的狠心废掉赵章的太子位,立赵何为新太子。

自古在立储问题上“废长立幼”是大忌,因为立谁为太子,从来就不是太子一个人的事,而是涉及两个乃至多个利益集团的斗争。

从赵章被立为太子的第一天起,他的周围就集聚了一大批支持者。废赵章,不只是把赵章打入十八层地狱,更意味着他的太子一党“Z治死亡”。

就算他本人愿意,他的支持者也不能接受,必须奋起抗争。

春秋战国以来政变无数,赵国开国以来,更是数次因为王位之争而起内讧,导致国家内乱挨打。

想到这些,赵武灵王就不寒而栗。

为了避免内乱、实现赵国政权的平稳交接,为了帮心爱的儿子赵何度过危险的王位过渡期,前299年,赵武灵王再次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自己提前退位,将王位传给赵何。

赵何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这一年,他年仅11岁(虚岁)。

年幼的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一代雄主,精力旺盛,热爱创新,退休时年仅42岁,正是壮年,难道每天跟一群老头老太太跳广场舞吗?

当然不是。他有自己的安排,与赵惠文王也有分工。

怎么分工?

儿子主内他主外,儿子治国他打仗。

当然,考虑到赵惠文王即位时还是个孩子,这种分工是虚的,内政实质上交给心腹重臣、国相肥义打理。

赵武灵王升任“主父”后,重点干了三件大事。

一是结盟楼烦王。前297年,赵武灵王外出巡视时,在西河与楼烦王盟会,将楼烦国的士兵编入赵军,充实军力。

二是灭中山国。前296年,经过多次征战,赵武灵王终于消灭中山国,将其国土并入赵国。

第三件大事,就是全力备战攻秦。

这一年,赵武灵王穿上胡服率领士大夫到西北巡视胡地,计划从云中和九原两地,向南袭击秦国。

为了促成这一宏大设想,赵雍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拜见秦昭襄王。

此举目的,一是想亲自考察秦国地形,为后续与秦作战积累经验;二是想近距离观察秦昭襄王的性格为人,为赵国后续的外交方略提供一手参考。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接见他时,虽然惊讶他状貌魁伟,以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赵使,事后回想,他的气度不似人臣,立即派人追赶。

可惜赵雍早已飞马而逃,逃出了秦国边关。秦国后来仔细调查,得知他就是赵国之“主父”,大为惊恐。

赵武灵王的胆识,真不是一般地高。

可惜,他处心积虑防范风险,退位后只干了四年就遭遇了一场政变,自己被围在宫中、活活饿死,史称“沙丘之变”。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一世英明的赵武灵王为何会沦落至如此惨境?请听下篇分解。

松鼠父子读战国

小松鼠:“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提前传位给赵惠文王赵何?”

“为了确保他坐稳王位。”松鼠爸爸答,“赵武灵王知道:让赵何当太子易,确保他顺利登基、坐稳王位难,自己得提前做点什么。可是,如果按照现行传承规则:王位更替,一般发生在先王死后。自己死了赵何才能即位,怎么帮他?一向喜欢不按常理出牌的赵武灵王,于是创新地想出了‘提前退位’这一招。当然,这其实也出于一种补偿心理。”

赵武灵王

“补偿谁?”

“补偿自己。”松鼠爸爸笑道,“赵武灵王赵雍15岁即位,当时五国率五万铁骑兵临邯郸,差点把赵国瓜分了。赵武灵王长大成人后,回想此事,常常心有余悸。他不想让这一幕在儿子身上重演,所以一方面他想选一个聪明能干的继承人,另一方面他又想确保幼子王位继承顺利。这是赵武灵王处处追求创新和完美的体现。”

“创新是好事还是坏事?”

“创新本身无所谓好坏,因为它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不能完全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问题。赵武灵王喜欢创新、追求完美,积极尝试前人不曾想、不敢做的事,从动机角度,是值得肯定的。”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截至今日,“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上)——“从魏国独霸到秦国超强”40篇连载完结,现将前40篇标题目录汇总如下,感谢亲们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谢谢!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赵武灵王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权系统性重构的活动,但是,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允许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仅没有有力了解决社会弊病,甚至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当中,走向灭亡。历史上因改革不力而灭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为出台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灭亡,除此之外还有隋炀帝时期实行

  • 世人只知道秦始皇嬴政,殊不知几十年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赵武灵王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往往是秦始皇嬴政。他一生有太多传奇,仅仅用十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而他能够统一天下,和前几代国君的努力密不可分。战国初期最厉害的并不是秦国,首先崛起的是魏国魏武卒。后面秦人用商鞅变法让他迅速走向强大,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存在感最低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崛起,

  • 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却在选继承人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赵武灵王

    文|飞鱼说史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少君王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总离不开四个字:心狠手辣。在这些君王面前,只有自己的江山才是无法割舍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靠边站,当然也包括亲情,如果说亲情和江山同时掉进了水里,他们也会奋不顾身的去救江山,而对亲情置若罔闻。所有的君王都是如此吗,其实也不见得,至少让赵国实现

  • 赵武灵王威望很高,为何他被困沙丘三个月,竟无一人去救?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一代英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从年少英雄到壮年,他一直胸怀抱负,一心一意壮大赵国。他真的是为整个国家考虑,以至于走弯路,让人钻了空子。被从小宠爱的儿子,亲手立的赵国下一代君王,给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无人来救援。就连梁启超也说他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大刀阔斧的举措和改革,他和史

  • 赵武灵王辟云中、雁门二郡,欲从北攻入秦国腹地,有机会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剧透历史V标签:赵武灵王

    论胆量、军事才能,赵武灵王在战国的那些君主中绝对能排前三。开辟云中、雁门二郡,从地图上看,相当于在秦国头顶悬了一把剑;甚至还曾亲赴秦国腹地,考察秦国地貌及军力部署,近距离观察秦王,为伐秦做准备。不少人认为,倘若赵武灵王多活几年,有灭秦的机会,我认为绝无可能!一、能攻打游牧民族,不代表战斗力就很强战国

  • 赵武灵王为何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的地步?被围困三月而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君主,名雍,是一位比较有作为,能革新的君主。赵雍在位其间,推行“胡服骑射”,消灭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二族,同时还修建了“赵长城”。就是这样一位勇武又有智谋的君主,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本来立了嫡长子,却又废长立幼,最后禅位给幼子,却又示好长子,鼓励他造弟弟的反,以便自

  • 赵武灵王虽然带领赵国走向强大,却做错了这件事,导致自己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年仅16岁的赵雍继位,也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谁都没想到赵雍继位后,带领赵国走向强大。赵国也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这一切都是赵武灵王的功劳,梁启超都说赵武灵王是黄帝后华夏第一任。可见赵武灵王的评价非常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因做错了一件事,导致自己被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乱世想赢?那就先放下无谓的面子|读战国(37)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37):胡服骑射(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睡前故事# #松鼠父子读历史#)胡服骑射“楼爱卿,寡人打算向胡人学习,改穿他们的胡装,向他们学骑射之术,以振我赵国军力,你觉得怎么样?”前307年,就在秦

  •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上:人生从没面子强撑起,懂面子害人为中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赵武灵王

    纵观中国之历史,成就改革家的莫不是人臣为主!最早留名与世的无数改革家几乎都出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改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燕昭王纳贤乐毅来投。战国七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臣下主持国君配合的变法。 唯一的列外就是本文主角,赵武灵王赵雍。

  • 赵武灵王的军事冒险计划,成功可能性有多大?秦国或将倒退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次子赵何并自称主父,此时的赵武灵王才40多岁可谓是年富力强,那他为何要这么早传位给儿子呢?原因就在于他想把政务交给儿子和自己信任的亲信大臣肥义,而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因为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赵国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的赵武灵王韬光养晦,现在该是调整战略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