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前一线 访问量:1689 更新时间:2024/1/19 3:58:30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强大班子的策略都非常简单,有的是以兄弟情义为原则,歃血为盟,三杯酒入喉,相互之间的信任就此建立,就可以发出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比如刘关张三兄弟就是如此,还有近现代的黑社会也是如此。有的则是有独特的技能,能够为自己的主子带来某些价值,这种团队最为盛行,战国四大公子皆是如此模式,鸡鸣狗盗即属于此。

春秋战国以来,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与诸侯君主相见,若在江湖中有了一点儿名声,退而求其次就找到当时的大家族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成为这些大家族的门客,以求寻找机会可以建功立业。张仪苏秦吕不韦李斯等人皆是自门客或是客卿开始,逐渐进入朝堂高层的。春秋战国整个时代的风气是较为开放的,而且当时的大家族们往往也喜欢这些人才,四大公子皆广收门客。

这种开放的风气在齐国尤其突出,齐国这个国家历来就是非常开放的国度,由于商贸文化的发达,各种各样的人才汇聚于临淄城,齐国“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即因之于此。

而孟尝君对人才的态度也是非常开放的,所谓来者不拒,即便是没有什么明显才华的,只要来到孟尝君的幕府之中,即能享有门客待遇,至少是衣食无忧。鸡鸣狗盗就是这样来到了孟尝君的身边。

后世多有对孟尝君的贬斥之意,即是否认孟尝君的人才观念,就孟尝君不问出身,无分香臭,兼收并蓄的方法不甚苟同,认为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进入幕府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事实上孟尝君对这些人才是有着独立管理体系的,即便是技能非常单薄的人才,只要在幕府待得久了,总会露出些本事。

但孟尝君对所有跟随自己的门客,在对待上都是一视同仁的,即谁都拥有成为住代舍的人才,三种等级的人才通道是敞开的,就是孟尝君可以在有所需求的时候发挥各级人才的作用,谁能发挥关键作用,谁就能得到孟尝君的认可,便有机会成为门客中最高级别的人才。这也是三千门客为服务孟尝君,皆前赴后继的原因。

《东周列国》载:“前番鸡鸣狗盗及伪券有功之人,皆列于代舍。”这即是说,鸡鸣狗盗在孟尝君逃离秦国之事上,立了最大的功劳,所以理应归于代舍级别的人才。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

  •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赵武灵王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

  • 赵武灵王和李渊都禅让了,为何结局差别很大?最成功的禅让是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禅让结局那是偏心导致的,李渊的禅让那是被儿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禅让是比较体面的,所以三人在禅让以后,只有乾隆的结局是最好的。赵武灵王的偏心,最终害得他饿死在沙丘。赵武灵王偏爱小儿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儿子王子章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为此赵武灵王心里一直盘算着把王子章给废了,改立王子何为太子。王子

  • 赵武灵王犯的两个大错,为秦国选了好君主,却选错了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赵武灵王

    如果给战国君主来个大排名,赵武灵王绝对能挤进前五。他是赵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放在整个战国史中,也仅此于秦始皇和秦昭襄王。如果不是他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中原汉人不知何年才能进入骑兵时代,汉匈之战恐怕就要改写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为

  • 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40):赵武灵王退位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赵雍在胡服骑射、取得一系列征战胜利后,突然心血来潮,要提前退位。前299年五月,在位27年的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赵武灵王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权系统性重构的活动,但是,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允许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仅没有有力了解决社会弊病,甚至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当中,走向灭亡。历史上因改革不力而灭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为出台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灭亡,除此之外还有隋炀帝时期实行

  • 世人只知道秦始皇嬴政,殊不知几十年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赵武灵王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往往是秦始皇嬴政。他一生有太多传奇,仅仅用十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而他能够统一天下,和前几代国君的努力密不可分。战国初期最厉害的并不是秦国,首先崛起的是魏国魏武卒。后面秦人用商鞅变法让他迅速走向强大,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存在感最低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