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为什么能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首?

孟尝君为什么能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打工人清清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4/1/17 21:17:58

孟尝君能位列四大公子之首,一方面是因为官大(宰相),另外是幕僚多(三千),最重要的是这些幕僚个个有才。

我国的战国时代,人才济济。上自各国国王,下至市井小民,都有突出人物。于中间阶层的文臣武将、诗人与哲学家、玄学家、教育家、宗教家、艺术家、科学家,亦复数不胜数。其中更有所谓四大公子,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这四大公子的传奇故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这位大文豪。司马迁以其神来之笔,把他们描写得栩栩如生,所谓四大公子,大家都知道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前三人都是国王的子孙;春申君不是,却也是一位世家子弟)。

孟尝君大名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宣王的弟弟田婴。他之所以被称为孟尝君,可能是起先被封在尝邑,孟字的意思是老大。

历史上孟尝君以好客著名,传说他养了三千食客,他们住在招待所里面,白吃白住,不须上班,亦无固定任务,只是偶尔受田老大之托,办一些五花八门的大事小事,比如邻国去找要人,拉关系或是在齐国某些城镇放债、收息,或喝酒、吃饭、听唱歌、看跳舞。招待三千食客,长期管吃管住,这可不是普通的公子所能办到,不得不说,田老大有一个好父亲与一个好伯父。

田老大能排在四大公子之首,确实做过一件大事,这就是在公元前298年,他率领齐韩魏三国之兵,打进秦国的函谷关,这一次合纵攻秦,虽然不能给秦国以致命的一击,但是,在当时,只要敢于扰秦,已经想当不起了。他为什么合纵攻秦呢,要知道之前他才刚刚从秦国逃回齐国,可能是觉得受到了侮辱吧。当时秦昭襄王不让他走.而且把他囚禁起来。田老大托人请求昭襄王的一位宠妃向昭襄王说好话,这位宠妃见到孟尝君送过一件白色狐皮袍料给昭襄王,要求田老大也送这么一件白色狐皮袍料给她,孟尝君却只带了一件,这时候,有一位随他来秦的食客,会装狗,也会作小偷。此人在某日深夜,进人昭襄王的深宫,偷出那白色狐皮袍料。第二天,由孟尝君派人送到昭襄王宠妃之处。这宠妃果然说动了昭襄王,把孟尝君释放。这件事可能是他随后所做大事之诱因。

孟尝君的三千宾客,难道个个都是鸡鸣狗盗之辈,个个都是别无他长江湖人物?这倒真不是,孟尝君能够在担任齐国宰相之时,没有把齐国弄糟,能够发动齐韩魏三国合从攻秦,而且打进了函谷关,打到了盐氏城,这就证明了在他的宾客与部下之中,不仅有鸡鸣专家与狗盗专家,也有懂得办行政的文人与懂得打仗的武人。这里就要说到司马迁所叙述的冯谖的故事。

冯谖也是孟尝君的宾客之一。他为田老大做了什么呢?他做的两件事让田老大名垂千古,第一件事是他替孟尝君到薛城向债户索债,收到了十万钱利息,却把所有的债券都烧了,使得这些债户十分感谢孟尝君,这让他留下好名。第二件事是孟尝君丢官之后,冯谖去到秦国说动秦昭襄王派人来齐国聘请孟尝君去秦国当宰相,弄得齐缗王赶紧叫孟尝君官再作齐国的宰相。像冯谖这样的人难道也属于鸡鸣狗盗一类?况且,那两位能作鸡鸣与能作狗盗的救命帮手,未必只会作鸡鸣,只会作狗盗吧?

参考书籍:《细说中国历史丛书》_黎东方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可不止急公好义,也有残暴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孟尝君

    他曾豢养食客数千,公义之名在诸侯国间声名远播,但也曾因仅仅因人取笑,发狠屠戮一县,他曾为齐相助齐强盛,但也留下专权跋扈之名。今天老聂带大家都进战国四君子之,孟尝君田文的一生。孟尝君,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父亲为齐相田婴,祖父为齐威王。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认为

  • 战国四大公子之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孟尝君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

  • 孟尝君为什么被灭族?被谁灭族?孟尝君是叛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仙儿爱生活标签:孟尝君

    荀子在《臣道》中这样评价孟尝君田文,他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接着他又说了:“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在荀子的观点里,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不过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而已!孟尝君田文身为齐国公子,又受到齐闵王的器

  • 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孟尝君

    在《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讲到了孟尝君纳谏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出访楚国,楚国的国君就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也很高兴就要让人直接给送回齐国自己家里去,这时候楚国官方负责送货的人是一位叫登徒直的人。当他听到孟尝君说要给他送回国去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毕竟太远了不想送货上门。所以登徒直就找到

  •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孟尝君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礼贤下士田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