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可不止急公好义,也有残暴一面

孟尝君可不止急公好义,也有残暴一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吴文磊 访问量:2341 更新时间:2024/1/4 2:09:15

他曾豢养食客数千,公义之名在诸侯国间声名远播,但也曾因仅仅因人取笑,发狠屠戮一县,他曾为齐相助齐强盛,但也留下专权跋扈之名。

今天老聂带大家都进战国四君子之孟尝君田文的一生。

孟尝君,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父亲为齐相田婴,祖父为齐威王。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认为这个日子不吉利,就让田文的母亲抛弃田文。但是田文的母亲偷偷将田文养活,并在他长大后,通过田文的兄弟把他引荐给田婴。

田婴见到十分愤怒,问田文母亲为什么违背他的意愿把孩子养活。这时田文反问田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田文则反驳:“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还是由门户授予呢?”“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何必忧虑?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不知如何作答,此时就此作罢。

后来,田文有一次巧妙的对父亲田婴劝谏,说田婴历经三代齐君,齐国地盘没有扩大,自己家的私产和地盘却更大了。而且贤士在自己家里,穿得没有田婴的姬妾好,吃的甚至比不上家里仆役,这样家富国弱的现象是很不正常的。父亲田婴因此对田文刮目相看,逐渐赏识,并令田文主持家务,广罗宾客,名声开始闻于诸侯。

田文也在他父亲田婴死后继续薛地。并在薛邑,广揽食客数千,其中有犯罪逃亡的,也有鸡鸣狗盗之徒,没有贫贱之分。

后来齐湣王派田文出使秦国,秦昭襄王听说其贤能,欲让田文担任相,但是有人劝谏,让位田文为齐人,将来两国交战,田文一定心向齐国,会就此埋下隐患,秦昭襄王因此囚禁田文,并打算杀掉他。

田文知道后派人找秦王宠妾求助,宠妾想要田文的白色狐皮裘,但这件皮裘已献给秦王,因此田文门客中一位擅批狗皮盗东西的人,挖洞后盗出狐皮裘献给秦王宠姬,由宠姬说情被释放。释放跑路途中,由于天色过早,函谷关未开,按照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万分紧急之际,门客人有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一齐叫了起来,就此逃出函谷关。鸡鸣狗盗也正来源于此,而就此一役,大家都佩服田文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但也正是这次逃亡途中,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接待田文,但经过一个县城,赵国人听说田文贤能,想一睹风采,发现田文长得瘦小,大失所望并嘲笑,田文和随行门客一路斩杀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这也是很多人提到孟尝君所忽略的一大污点。

回齐后的田文,被齐湣王任为齐相,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先后联合韩、魏攻楚、燕,并获取胜利。但在公元前294年,发生了震惊诸侯的田甲叛乱事件,齐湣王这一次也被劫持,作为权臣的田文,因此被猜忌,随后退回领地薛邑。在此期间,田文手下谋士冯谖献策,以孟尝君声望,引来魏国邀约,请他出任魏国相,借此重新引起齐湣王召见,继续为齐相,但是随着声望渐隆,使得“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齐湣王感受威胁,最终借田甲案,要嫁祸田文,田文担心迫害,最终还是逃到魏国。

而魏昭王则田文任魏相,在田文的鼓动下,发兵联合燕、赵攻打田文自己的祖国齐国,并差点一战灭齐,最终齐湣王也在此战后不久身死,齐襄王继位。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田文,便与田文和好。孟尝君田文则居薛地,在诸侯间保持中立,再无所属。死之后诸子争立。齐、魏共同灭薛,孟尝君和封地薛地自此成为历史。

回看孟尝君一生,广揽门客,知人善任,并营造出了急公好义之名,但为人也有残暴一面,且于齐国而言,确实脱离不开权臣之名。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公子之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孟尝君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

  • 孟尝君为什么被灭族?被谁灭族?孟尝君是叛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仙儿爱生活标签:孟尝君

    荀子在《臣道》中这样评价孟尝君田文,他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接着他又说了:“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在荀子的观点里,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不过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而已!孟尝君田文身为齐国公子,又受到齐闵王的器

  • 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孟尝君

    在《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讲到了孟尝君纳谏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出访楚国,楚国的国君就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也很高兴就要让人直接给送回齐国自己家里去,这时候楚国官方负责送货的人是一位叫登徒直的人。当他听到孟尝君说要给他送回国去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毕竟太远了不想送货上门。所以登徒直就找到

  •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孟尝君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礼贤下士田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

  •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赵武灵王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