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乔鸿浡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3/12/23 9:34:00

在《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讲到了孟尝君纳谏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出访楚国,楚国的国君就送他一象牙床。孟尝君也很高兴就要让人直接给送回齐国自己家里去,这时候楚国官方负责送货的人是一位叫登徒直的人。

当他听到孟尝君说要给他送回国去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毕竟太远了不想送货上门。所以登徒直就找到了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叫公孙戌,他对公孙戌说:“我们国君送的这个象牙床太昂贵了,现在你们要我送回齐国,万一路上磕到碰到的,我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你要是能帮我说说话,不要让我送货到齐国,我就把我们家祖传的宝剑送回你。”

孟尝君聘于楚,楚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资治通鉴》

公孙戌一听有宝剑,就动心了,于是就跑到孟尝君那里说:“小国之所以都要请您担任国相,是由于您能够帮助这些贫穷小国,也能帮助这些小国不会灭亡,因此大家都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楚王这么贵重的礼物(象牙床),这让那些小国怎么想呢?他们将要拿什么礼物来接待您呢?”孟尝君一听觉得公孙戌说的有道理,就说:“嗯,你说的对,我要把这个象牙床给退掉。”

公孙戌一看自己的建议成功了,非得意就赶紧退出来快步离开。这时候孟尝君一想不对啊,这家伙平时不这样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啊,就让人把公孙戌给叫了回来,问道:“今天你这么高兴,神采飞扬的是什么情况?”公孙戌于是就把登徒直和他之间的交易及缘由都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于是就让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是谁凡是能有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阻我田文过失的,及时在外面接受别人的好处,也没关系。希望你们多给我提意见。”

孟尝君为何对于公孙戌私下接受别人好处这件事没有处罚公孙戌,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公孙戌虽然接受了登徒直的好处,但是对于帮登徒直说话这事,表面上确实是帮助了登徒直,至少他不用跑那么远去送货了。但是实际上也帮助了孟尝君维护了孟尝君个人在当时各个小国的正面形象。

2.在孟尝君问公孙戌为何今天这么反常的时候,公孙戌没有隐瞒,如实上级孟尝君坦白了整个事件。这说明了下属没有对上级有所隐瞒,这是一种忠心的表现,这让孟尝君很满意。

3.孟尝君利用这个事情进行了一个炒作,让外人知道他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让别人佩服他能有这种兼容并包皮的雅度。以此来提高他的个人名声和人气。

对应现在的职场中,有时候作为上级知道了下级在某个项目过程中有接受了别人的好处,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是要像孟尝君一样看下属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是不是有考虑公司或者项目的利益再来衡量接受好处这件事呢?还是要直接点名进行警告呢?

另外假如下属如实向你汇报了私下接受好处这件事,作为领导的你是应该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呢?还是觉得这个下属对你忠心耿耿放他一马,或者更甚两人共享好处呢?

这些情况作为职场中的你该怎么做呢?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孟尝君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礼贤下士田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

  •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赵武灵王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

  • 赵武灵王和李渊都禅让了,为何结局差别很大?最成功的禅让是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禅让结局那是偏心导致的,李渊的禅让那是被儿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禅让是比较体面的,所以三人在禅让以后,只有乾隆的结局是最好的。赵武灵王的偏心,最终害得他饿死在沙丘。赵武灵王偏爱小儿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儿子王子章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为此赵武灵王心里一直盘算着把王子章给废了,改立王子何为太子。王子

  • 赵武灵王犯的两个大错,为秦国选了好君主,却选错了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赵武灵王

    如果给战国君主来个大排名,赵武灵王绝对能挤进前五。他是赵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放在整个战国史中,也仅此于秦始皇和秦昭襄王。如果不是他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中原汉人不知何年才能进入骑兵时代,汉匈之战恐怕就要改写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为

  • 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40):赵武灵王退位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赵雍在胡服骑射、取得一系列征战胜利后,突然心血来潮,要提前退位。前299年五月,在位27年的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